行緩衝瞭解

1.回車與換行

在電視上大家應該看到過,有人用一種打字機打字,那是計算機未出現前的產品。但它存在一個缺陷,在打完一行換行的時候,需要0.2秒的時間,但是這0.2秒可以打兩個字符,如果這0.2秒內有新的字符傳入,那麼該字符會丟失。
於是打字機的研發人員便想了辦法解決這個問題,就是在每行後面加兩個表示結束的字符。一個叫做”回車”,告訴打字機把打印頭定位在左邊界;另一個叫做”換行”,告訴打字機把紙向下移一行。

後來,計算機發明瞭,這兩個概念也就被般到了計算機上。那時,存儲器很貴,一些科學家認爲在每行結尾加兩個字符太浪費了,加一個就可以。於是,就出現了分歧。

Unix系統裏,每行結尾只有”<換行>”,Windows系統裏面,每行結尾是”回車換行”,;Mac系統裏,每行結尾是”回車”。一個直接後果是,Unix/Mac系統下的文件在Windows裏打開的話,所有文字會變成一行;而Windows裏的文件在Unix/Mac下打開的話,在每行的結尾可能會多出一個^M符號

注:回車與換行的來歷摘自網上

2.行緩衝的引入

1)首先先看三段代碼
a.下面代碼的執行現象爲:hello立刻顯示,並且回車換行,3秒後程序執行結束。

#include<stdio.h>
#include<unistd.h>
int main()
{
   printf("hello\n");
   sleep(3);
   return 0;
}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b.下面代碼的執行現象爲:開始沒有顯示,3秒後hello顯示,但是沒有回車

 #include   <stdio.h>
    #include<unistd.h>
    int main()
    {
       printf("hello");
       sleep(3);
       return 0;
    }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c.下面代碼的執行現象爲:hello直接顯示,3秒後程序結束沒有回車

#include   <stdio.h>
#include<unistd.h>
int main()
{
   printf("hello ");
   fflush(stdout);
   sleep(3);
   return 0;
}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2)行緩衝的概念

C語言如printf默認輸出時,將消息標準輸出到顯示器,首先是將數據寫入輸出緩衝區,碰到“\n”才輸出到屏幕上,(C中\n是回車換行,而\r是換行)而該緩衝區是行緩衝區。
行緩衝區刷新數據是按行刷新的。標準輸入和標準輸出都是行緩存。上述b例子中,程序沒有遇到換行符便沒有立刻將hello輸出,在程序結束時會自動刷新緩衝區,hello便輸出;而c例子中使用了fflush函數,fflush()會將緩衝區內的數據刷新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