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電廠:打破電廠傳統思路

在電力需求增長日趨放緩,新能源裝機比重不斷提高的產業背景下,搶灘智慧電廠成爲企業新的“突破點”。
1949年以來,中國電力工業持續高速增長,2017年電力總裝機高達17.8億千瓦,電力工業長足進步,發展也邁入新常態。
與此同時,隨着雲計算、物聯網、移動應用、人工智能等信息化前沿科技方興未艾,電力工業如何改變粗放型管理模式,推進制度、管理、科技創新,培育新增長優勢,成各家競爭所長。
無論現實倒逼,還是自我革新,智慧電廠興起,已成必然之勢。
智慧化信息技術的應用,大大提高了電站生產管理的效率,也更好保障了安全生產和經濟運行。然而,中國信息控制領域自主知識產權的底層基礎研發,依然非常薄弱。
電站智能化所涉及的安全、經濟、環保、高效等,所必須的設備基礎、數學模型、控制效率、軟件平臺、外部體制等還不夠完善;智能電網已經開展相關研究,但距完全實現仍有一定過程;電源方面,受限於調度方式,相關工作仍處於電廠試驗甚至理論研究階段。
我國發電企業自動化信息化系統擁有良好的技術基礎,但仍有諸多問題亟待完善。如:自動化仍然以“迴路PID”爲主,先進控制技術乃至智能控制技術應用尚未全面推行;現有數據集成僅停留於數據的簡單複製與統計,普遍存在數據源不統一的問題;數據量巨大且混雜,自動化與信息化尚未升級爲智能化。
誠然,新一輪電力體制改革的推進,促進了電力市場的再次繁榮。不過,電力行業信息過於封閉、門檻太高,實則約束了智能化的推廣與應用。
Gartner未來科技的最新預測顯示:人工智能已經過了0-3歲的階段,其3-10歲是最艱難的也是最關鍵的時期,這一段將由工業界來完成。
而大數據+人工智能,不僅可以解決傳統電廠之前遺留的難題,更是IT與工業領域最深度的融合。
雲酷科技通過三維虛擬電廠與實際生產系統(安全管理、兩票管理、隱患缺陷管理、到崗到位管理、外委管理、工器具管理、車輛管理、視頻監控)等相結合,採用UWB精準定位、LoRa存在定位、A-GPS車輛定位、虛擬現實、人臉識別、圖像識別、大數據分析等技術實現發電廠三維空間安全生產的全方位全天候的管理,實現智慧電廠安全新模式。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