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第一週學習筆記:心理學概論

課程主講老師:田媛

 

第一週:心理學概觀

心理學:是研究心理和行爲的科學

心理和行爲是內在和外在兩個方面,兩者之間有着複雜的相互關係

心理學的目標:描述   解釋   預測   控制

心理學的研究對象是一個高度複雜的系統(心理和行爲)

 

旁觀者效應

定義

旁觀者效應也稱爲責任分散效應,是指對某一件事來說,如果是單個個體被要求單獨完成任務,責任感就會很強,會作出積極的反應。但如果是要求一個羣體共同完成任務,羣體中的每個個體的責任感就會很弱,面對困難或遇到責任往往會退縮。因爲前者獨立承擔責任,後者期望別人多承擔點兒責任。“責任分散”的實質就是人多不負責,責任不落實。

原因分析

 

有很多原因解釋爲什麼旁觀者在他人在場時不會提供救助,社會心理學家比較注重以下四個方面的解釋:

1、社會抑制作用(社會比較理論)

社會上每一個人對所發生的的事情都有着一定的看法並採取相應的行動。但每當有其他人在場時,個體在行動前就比無人在場是更加小心的評估自己的行爲,把自己準備做出的行爲和他人進行比較,以防出現尷尬難堪的局面。比較結果當他人都不採取行動時,就會產生對個體利他行爲的社會抑制作用。

2、社會影響結果(從衆心理)

在一定的社會情境下,每個人都有一種模仿他人行爲而行事的傾向,這種傾向在緊急情況下更加突出。也就是說,當在場的其他人無行動時,個人往往會遵從大家一致的表現,採取一種“不介入”的態度,這是由於周圍環境或團體的壓力產生的一種符合團體壓力而改變自己態度與行爲的從衆社會心理現象。

3、多數人忽略

他人的在場和出現影響了個體對整體情境的認知、判斷和解釋,尤其是在緊急情況下對自己陌生情況進行判斷。人們既缺乏對行爲措施的心理準備也缺乏對行爲的信息資料。因此每個人都試圖觀察在場每個人的行爲資料以澄清事情的真實、自己的模糊認識。從他人行爲動作中找自己行爲的線索和依據。

4、責任擴散

在緊急情況下,當有他人在場時,個體不去救助受難者的(社會)代價會減少。見死不救產生的罪惡,罪惡感、羞恥感,責任會擴散到其他人身上,個體責任會相對減少。我們說,爲了對處於困境中地人提供幫助,個體必須感到自己有責任採取行動。但是,當有許多人在場時,就造成了責任擴散,即個體不清楚到底誰應該採取行動。幫助人的責任被擴散到每個旁觀者身上,這樣每一個人都減少了幫助的責任,容易造成等待別人去幫助或互相推諉的情況。 第二個解釋是對讓會舉止失措的害怕。在任何緊急事態中,爲了作出反應,就必須把自己正在做的事情停下來,去從事某種不尋常的、沒有預料到的、超出常規的行爲。在單個人時,他可以毫不猶豫地採取行動,但由於其他人的在場,他會比較冷靜,觀察一下其他人的反應,以免舉止失措而受到嘲笑。

 

羅森塔爾效應

   美國心理學家羅森塔爾考查某校,隨意從每班抽 3 名學生共 18人寫在一張表格上,交給校長,極爲認真地說:“這 18 名學生經過科學測定智商很高。”事過半年,羅氏又來到該校,發現這 18 名學生的確表現超常。羅森塔爾效應就是期望心理中的共鳴現象。運用到人事管理中,就要求領導對下屬要投入感情、希望和特別的誘導,使下屬得以發揮自身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如領導在交辦某一項任務時,不妨對下屬說:“我相信你一定能辦好”、“我想早點聽到你成功的消息。”這樣下屬就會朝你期待的方向發展,人才也就在期待之中得以產生。

 

刻板效應

   社會心理學認爲,那種用老眼光看人造成的影響稱爲“刻板效應”。它是對人的一種固定而籠統的看法,從而產生一種刻板印象。在學校經常可見到這種現象,教師對那些天資聰穎、學習成績優秀的學生,臉上往往流露出喜愛的神色,並受到器重和青睞。而天資愚笨、學習成績較差的學生則往往受到歧視,教師表現出急躁、厭煩的情緒,令人沮喪的話常掛在嘴邊。實踐證明,經常受到這種“待遇”的學生,會頓覺涼水澆身,喪失了學習信心,失掉了克服困難的勇氣,以至產生頹廢情緒。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