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育法治觀念

3月15日中國政法大學教授羅翔在網絡上進行了一場直播講座,主題是如何培育法治觀念,核心內容就是四個字“法治天下”。聽了羅老師的講座之後感覺受益匪淺,此篇文章就是對羅老師講座的總結與感悟。

要理解“法治天下”首先我們要知道什麼是法治,亞里士多德關於法治的定義有兩個層次,第一個是“良法而治”,第二個是“普遍遵守”。

首先我們來談什麼是“良法而治”。亞里士多德告訴我們,一個能夠被普遍遵守的法律一定是一個良好的法律,這個法律本身是要追求良善的。如果法律本身不追求公平與正義,不追求良善,那麼這個法律也不可能被普遍的遵守。也許有人會質疑,這個世界上不存在絕對的良善,也不存在絕對的邪惡,這種觀點其實是一種相對主義的虛無。如果你認爲這個世界上不存在絕對的善也不存在絕對的惡,什麼都是相對的,那麼這種觀點本身就有問題,因爲這種觀點自身就是絕對的。但是現在這個社會上功利主義盛行,如果一個醫生很窮,那對於功利主義的人來說他就不是一個好醫生,在功利主義者的眼中只有錢或者說結果纔是最重要的,評價一個醫生是否是好醫生是以他賺沒賺到錢來評判的。但是柏拉圖認爲,每個職業都有一個內在的善,一個內在的要求,當你這麼做的時候通常伴隨有可觀的收入和社會地位。我們不能陷入一個誤區,認爲做醫生就是爲了賺錢,賺錢只是結果意義上的善,是一個附隨的結果。對於法律來說也一定有它內在的善。如果你是持相對主義的僞寬容的心態來看這個世界,當別人做了一些不好的行爲但是沒有嫁及你時,你對此不聞不問,那麼這個社會一定會走向崩潰。我們的社會是由一定的核心信念所組成的,如果這個核心信念崩潰的話,人跟人就會成爲離子化。就好比這次新冠疫情,在一些資本主義國家,那裏的人們缺乏一種普遍的核心信念,就會導致他們的疫情難以控制。他們沒有一個普遍的核心信念,每個人只爲自己着想,不相信權威,自由行事的後果就是疫情難以控制。有一個調查顯示美國有35%的年輕人認爲地球是平的而不是圓的,這讓我感到非常的喫驚,雖然NASA拍攝了許多地球的照片,但是在美國還是有那麼多的人認爲地球是平的,他們覺得NASA在騙人。“良法而治”就是相信這個世界上是有普遍的善的,法律永遠要追求公平和正義。

接下來討論什麼是“普遍遵守”,這涉及到法家與法治的區別。法治的本質是對權力的約束,而法家則認爲法律是一種專斷的工具。法家和法治的核心的區別就是規則的制定者本身要不要尊重規則。法治的人性論的基礎既不是法家認爲的性惡論也不是儒家認爲性善論,是一種現實主義的人性基礎。法家認爲人跟動物是沒有什麼區別的,人的內心是如此的邪惡,我們只能用恐嚇的手段來恐嚇他。而儒家的性善論又讓人感覺有那麼一點虛僞和僞善,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就是知道和做到。法治認爲人的內心是有幽暗的成分的,所以人治是靠不住的,權力會不斷挑動這內心幽暗的成分,這也是法治現實主義人性的根基。人組成的任何機構天然都有敗壞的傾向。千萬不要去試探人性,人性是經不起試探的,我們要用規則來約束人性,壓抑人性的幽暗。法治並不是一個最好的選擇,柏拉圖早年提倡的是王道,但是他經歷了一些挫折之後發現,哲學王的王道是達不到的,我們只能退而求其次去選擇法治。法治既肯定人是有尊嚴的,又肯定人的內心是有幽暗成分的,需要用規則來約束。

我們知道了法治的兩個方面之後,應該如何樹立法治情懷,羅老師給了我們年輕人兩點建議,

一是閱讀經典,與人類偉大的靈魂對話。閱讀本身是一個悖論,你因爲無知而閱讀,但是當你越閱讀你就會越來越承認自己的無知,因爲你通過閱讀可以接收到各種各樣的觀點,你就會發現自己之前的觀點是多麼的渺小片面。現在網絡上有很多人是一種一元論的觀點,非此即彼,非黑即白。這就是我們所說的“槓精”,他們只看到了事物的一面,而忽視了另外一面。閱讀能夠讓我們告別這種一元論的偏激,你就能夠在對立觀點中接受它相對的合理性。我們要通過閱讀走出自己的傲慢,承認自己的有限,不要用立場代替思考。二是培養責任感與使命感。有一個觀點讓我非常有感悟,那就是羅老師的一個朋友對羅老師說,你住在北京,一個一線城市,本身就是代表着責任,中國有幾個一線城市,當你在一線城市享受種種的福利時,那你對這個國家就有它的使命。我們大學生又何嘗不是呢,不要看現在大學生越來越多,但是總的來看中國只有4%的人是大學生,我們既然進入了大學,那麼就應該培養自己責任感。現在有很多年輕人非常悲觀,覺得人生沒有意義,當你說人生沒有意義的時候,一定有有意義這個概念的存在,這個意義就是人生的一種責任感與使命感。快餐文化會淹沒掉這種責任感與使命感。觸手可得的快樂會讓人們麻木,這個世界上沒有捷徑,腳踏實地才能培養責任感與使命感。有了責任感與使命感之後,我們要付諸行動。知識分子經常被指責虛僞,沒有付出行動只是紙上談兵。我們雖然不可能完全的知行合一,但是隻要我們的行爲比我們的言語多走那麼一步,就可以告別虛僞的指控。我們應該在小事中身體力行,正如特蕾莎修女所說“我們無法做偉大的人,我們只能心懷偉大的愛做細微的事。”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