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记录(一)

由于文章太长,现分贴记录

突然发现记录下自己曾经读过的书, 也是很有意义的事, 也许某天会惊讶于这张list。如果你无意间也看到这篇文章,也请你也记下自己的成长历程吧。

更早:

《编译器和链接器》

《Effective C++》

《More Effective C++》

《Essential c++》

《 Effective STL》

《C++ Template》

《Inside C++ Object Model》

《The design & evolution of C++》

 

2009年-2012年 部分书单

《模式分类(partten classification)》Duda, Hart

《编程之美》

《算法导论》

深入搜索引擎——海量信息的压缩、索引和查询》(Managing Gigabytes)Lan.H.Witten

数据挖掘概念与技术》JiaWei.Han

平凡的世界》路遥

《数学之美》

《浪潮之颠》

《Thinking in Java》

《鬼吹灯》

《盗墓笔记》

《苏东坡传》林语堂

《传奇王阳明》董平

《HTML5高级程序设计》

 《除了我你还能爱谁》

2013年

《搜神记》树下野狐

《少林寺第八铜人》九把刀

《项目百态》Tom Demarco,Tim Lister,etc(19th JOLT 大奖)

集多人多年经验总结的 项目成败的 外在表现。包括两位《人件》作者参与写作。以独立“模式”的结构单独成章,各章给出一个 或将成功、或将失败的项目的 典型表现。很多模式有强的参考价值,可用于项目早中期印证项目管理是否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行,便于即时纠正管理上的错误。

《移动应用UI设计模式》Tberesa Neil

    以android UI为例,介绍了各种功能的常用UI布局设计。并提出各中UI 布局的注意事项,以及一些反面例子(反模式)。其中的原则除了功能的清晰展现,更重要的是方便用户的使用,符合大众使用习惯。

《檀香刑》莫言

情节紧凑,场景切换顺畅,描述真切,人物刻画生动,结局比较沉重。艺人孙丙表现了一个普通民众在被逼上绝路后的英雄行径,有勇有谋。知县钱丁富有正义却在官场随波逐流,有义无勇。另外刘光第,谭嗣同,钱雄飞表现了非凡的英雄气概。赵甲则是一个特点鲜明的刽子手,遵从自己的“职业操养”,对钱丁的傲慢,体现其对皇权的敬畏以及对自身价值的极度认可,对自己的“成就”自豪。

《大数据-互联网大规模数据挖掘与分布式处理》(Mining of Massive Datasets)Anand Rajaranman, Jeffrey David. 王斌 译

打算单独写篇关于这本书的内容的文章,总的来说算法比较实用,应该说是工业界在大量使用的一些算法。也可以看出,真正被大规模使用的还是比较早期并且简单的算法,主要还是由于大数据面前,很多时髦的算法都束手无策。没有看完该书,只看了一些感兴趣的章节,3,7,8,9。其它章节多少以前也看过,所以也就随便翻了翻。原著不错,而中文翻译却有不少的纰漏之处,多是粗心大意的错而非理解问题。可见中国人做事的急功近利。说道翻译错误,最近正在看的另外一本关于机器学习的翻译作品,也有多处翻译错误,而译者有4位之多,且皆为名牌大学,机构的博士、教授。不是水平问题,完全是态度问题,急功近利的态度。

 

《月亮与六便士》 威廉·萨默塞特·毛姆

引用一段豆瓣的书评:

小说大部分以自述者的眼光写成, 自述者最初通过思特里克兰德的妻子介绍而相识。部分章节全部是由自述者回忆的他人的故事或自述(选择性的编辑或修饰了一些对话,特别是思特里克兰德的,因为文中说道思特里克兰德比起口头语言更倾向用身体语言表达)。 思特里克兰德是生活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伦敦的一个富裕的中产阶级股票经纪人。小说起始,他离开妻子和孩子到了巴黎,以艺术家(主要是画家)的身份过着贫穷却目中无人的充足的生活,夜宿于破败的酒店,疾病饥饿缠身。在始终萦绕的强迫性的艺术表达的驱动下,思特里克兰德不关心物质上的安逸,漠视身边环境的艰难,但在巴黎时一直接受一名商业上成功的但已过气的荷兰画家、自述者的朋友戴尔克·施特略夫的帮助。后者随即认识到思特里克兰德的天赋。 在施特略夫帮助思特里克兰德度过一场危及生命的重病后,施特略夫的妻子布兰奇因爱上了后者而与她的丈夫分开。思特里克兰德随后抛弃了布兰奇(所有他想要的不过是一个模特而不是一段感情,小说的对话中思特里克兰德提及了此事但布兰奇愿意承担风险)。随后布兰奇自杀身亡,成为又一个思特里克兰德对艺术和美的全身心的的追求中的牺牲品。

 

2014:

《机器学习实践》(machine learning in action)哈林顿 (Peter Harrington)

用pythone 实现了很多机器学习的基本算法。写了前面的几章,还没看完。

 

《Don't make me think》(美)克鲁格

中文名《点石成金》设计交互方面的最早一批优秀书之一。讲了很多,交互视觉设计上的原则和心理

《卑鄙的圣人曹操1-8》

看了好久啊,写的还是不错,不过曹操小时候的经历怎么和拿破仑的很相似啊--家庭显赫,却不光明,同样的屈辱。郭嘉写的很牛。

《设计师要懂心理学》Susan Weinschenk 

   专门为设计师而写的心理学著作。从人的心理和生理限制解读设计的原则,其中引用了大量的实验和材料,来证明人(受众)在生理和心理上的习惯。没有明确的告诉设计师该怎么做(tip 里会有一些关于设计的建议),但是从这些人在理解上、在视觉上的生理受限,可以想象出很多原则

 

《怪诞行为学》丹·艾瑞里

果然名不虚传。书中试图解释和描述如下问题,希望列出来能引起大家的兴趣:为什么免费的东西让我们花更多钱?为什么我们疯抢不需要的东西?为什么我们想做的事情却老是做不到?为什么我们会高估自己的一切?为什么50美分的阿司匹林管用,1美分的就不管用?为什么现金能使我们更诚实?---类似问题还有很多,作者通过科学实验,来验证人们的非理性行为。这其中反映了用户的某些奇怪的非预期的行为,用户分析中值得关注 

重读王小波的小说《黄金时代》《白银时代》,修仙小说《无字天书》,重读古龙《白玉老虎》《白玉雕龙》

《引爆点》Malcolm Gladwell

先列几个数字:

7-超过其格字/数人很难记住(《点石成金》有同样的理论)

150-规模超过150管理,效能就回出问题(扁平结构时),迎合《乌合之众》的理论

犯罪/性格等的表现不是固定的,室友当时的外在环境影响的。人所处的环境相对固定,使得其经常表现出相似的行为特征,大家误认为某人就有怎样的性格,再基于这样的假设去预估人在所有其它环境下的表现,往往不一定和预期一样。

很值得深入研究。除去理论分析还有实际案例,从这些案例分析可以内推应用到其他事件达到引爆事件,推广产品的目的。以后还需要再多次阅读。

《乌合之众》法国)古斯塔夫·勒庞

群体心理学的开山作之一。对群体心理进行了深入的讲解。

 

2015:

《营销的16个关键词》 叶茂中

重复:简单有效

前面看的还可以,后面越看越觉得讲的肤浅,乏善可陈。指出了一些营销中需要重点关注的点,但对每个点的诠释,例证不充分,不到位。

总体来讲比较失望

《创业维艰》本·霍洛维滋

开始部分觉得没什么特别有用的。越到后面发现很多值得创业中人,尤其是管理层人深入学习参考 的内容。对于一些早起公司可能遇到的问题,本给出了很多自己

经验里的建议,尤其面对很多困难的时候,我们该怎么做。怎么度过难关。不同时期管理层该关注些什么。总结还是引用彼得·蒂尔的评价:

所有管理书都假定,伟大公司是有规律可循的。但成功的创业公司无法模仿,我们的创新之举无法复制。本·霍洛维滋知道,创业成功没有秘诀;他这本书是第一本关于如何防止创业企业走向自我毁灭的真正的宝典。

《唐寅在异界》

奇长的小说。闲的无事听着玩。后面很多战争。讲了很多带兵打仗的方法,原则。带团队和带军队一样。做项目就是打仗,所有的管理一样。

      《深入理解Java虚拟机》 周志明

较系统的介绍了jvm中的重要部分,对java开发者理解jvm的实现和原理有很多帮助。内存相关的部分很多在实践中都已经遇到过,但以前都是比较零散的知识点,这次算是系统的复习了。

《软件架构设计》温昱

在做白领会员这款产品过程中遇到很多问题,第一次负责一个完整项目的规划。中途对软件架构的设计有很多反思,刚好看到同事的这本书,于是借来看了一遍。比较清晰的讲解了架构设计需要关注的点,需要执行的流程等,让初涉架构的人有比较系统的了解架构师需要做些什么工作来来完成架构。内容浅显,对于初步了解很有帮助

《十二魔令》卧龙生

 

2016:

《天下没有怀才不遇这件事》包益民

很有才华的创意人,类似自传的书籍,通过小段故事介绍自己的成长。阐述自己的价值观的变化和成长。正直,诚实的人也能成功,而且大部分成功的人也都是正直,诚实的。

《Toyota Production System》房庆逸,金壮烈

以插画的形式介绍了丰田的管理体系TPS,介绍了该套体系的由来及要解决的问题和价值点。主要包括,自动化,u型流水线及单元流水线的发明,看板,后项推进,不断改进是其体系的核心。适合大量生产的,偏重复劳动较多的产业学习。对于创新型行业并不适用,但其不断改良的思想,领导要能亲自指导实践并实践的思想(暗合知行合一的理念),值得任何企业学习。

       《惊人的假说》 弗兰西斯.克里克

 

       《增长黑客》

       算是新领域,为成长期项目探寻如何增长的系统性方法研究。很多案例都有启发性,或可借鉴。

2017:

    《基业长青》吉姆*柯林斯

 本书一句话核心为“保存核心,刺激进步”。随后围绕如何保存核心?如何刺激进步?卓越公司是怎么做的,各总结提供了两个重要方法

 保存核心:1.培养教派般的文化;2.内部培养接班人(文化传承)

 刺激进步:1.胆大包天的目标;2.永不满足的文化

最后强调了各种方法的融汇贯通,单纯使用,不能融合协调是起不到理想的效果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斯蒂芬*柯维

7个习惯3个对内(自己/个人),3个对外(公众)。

针对个人的:

积极主动:从内心要有积极的心态,积极主动应对外界刺激。我基本上已经有此习惯

以终为始:我的理解为当你不知道目标时,可以从期望的结局来倒推自己的目标,书中的建议如,考虑在自己葬礼时希望听到大家怎样评价自己(家人,朋友,同事);考虑自己50岁了,希望是在过怎样的生活。这点我之前在做大的决策时已经有部分这样的思考,但并没有柯维讲的这样系统和全面,比如我做重大决策时会考虑最坏结局,如果我能承受这个最坏结果我就冒险为之。我还缺少从更长远的,明确的以终为始的应用技能(虽然我有明确的人生目标)

要事第一:这个我们都知道,但实际上我我以前理解的却大不同,根据紧急程度和重要程度划分的居然是第二象限“重要不紧急”的事务确实最需要关注的,也是最容易忽略的。这提醒我要坚持长期的规划,如锻炼身体,阅读。

针对公众:

双赢思维:这个我有很深的理解,几乎也将其融合在我自己的管理理念里了

知彼知己:同理心交流,亦用在我的管理方式中。但团队以外的熟练程度并不高,尤其是发生冲突后。这里通过了解别人来更好的了解自己,需要和别人真诚的沟通,挖掘对方真实的想法,这是进行的前提条件。如果沟通不充分,实则事倍功半,并无甚效。

综合统效:就是指集思广益,博采众议。这个也已经应用在我的管理方式中了。通过团队讨论来决策,可以避免信息不对称导致的各种问题(猜忌,不认同,低效),同时当出现问题后大家才能团结一致,同心去解决问题而不是互相指责

 

最后一项为不断更新:作为互联网从业者,我想这个特点是职业自带的特点。在互联网圈,不更新就等于被淘汰

这本书的内容对个人生活及集体事业都有很深意的帮助,重点需要能具备这些习惯。

《大败局2》吴晓波

本书9个失败案例。我自己理解和总结的败因有两个:第一,政商关系问题,这是有中国特色社会环境所决定,9个案例多半与此有重要关系;第二,过度使用金融工具套取资金,过度扩张,在管理能力和人才储备不能同步跟进的情况进行过度多元化扩张,资金链断裂。通过金融撬动的资金远高于自有资产的实际保有量及增益部分。使用短期资金做长线项目。有过半项目都与有意或无意的大量套取金融资金有关。在日后管理中要深以为教训:最求多元化是中国文化使然,多元化带来的挑战远超专业化。(大前沿一的《专业主义》推崇的是专业化,让后国际化的道路,如可口可乐。而谨防多元化)

ps:书中最后讲到”控制“。其中已ITT的哈罗德*杰林实施多元化成功,但后继者无力及可口可乐为例,反应多元化对管理要求,对企业控制能力的要求极高。当最高管理者不能做到灵活控制企业、团队时就很难做让企业在战斗时能够高效一体化,即让整个公司高效完成管理层的指令,做到人剑合一状态。

2018:

《素书》(汉)黄石公著

历史名著,作者为与鬼谷子齐名的一代奇人。在当时社会有这等智慧和韬略可谓神人。当然经过2000多年的传承和后人的吸纳再造,很多思想已经在各种管理书籍中都有涉及。但依然不能掩盖该书的价值,其中部分亮点思想依然值得我们再反复琢磨。就其中几点我也有新的收获

《一本书读懂金融常识》 孙蕾蕾编著

金融科普书,以概念条目方式组织内容,解说详细,从多角度对概念进行定义和说明,并给出实际建议

《用户体验草图设计工具手册》Saul Greenberg[等]著

工具类书,指导如何起步画交互草图。学习后发现草图绘制很容易上手,可以快速学会通过草图高效传达信息的方式。草图中设计相关的人物都可以简化,常规表情固定9种,人物动作需要摸索与思考。另外书中推荐结合《用户体验草图设计》一起阅读,其中关于《用户体验草图设计》简介来看,值得一读

画什么,怎么画》(美)埃德温·鲁兹著

看完《用户》后想进一步学习下草图。所以选择了此书。基本是一本适合儿童起步的数据,以人物,日常动物为主的草图绘制步骤

《你一定爱读的极简西方艺术史》(美)房龙著 文思编译

翻译的不错,简明的介绍了从古埃及古希腊爱情海文明的古代艺术,到古罗马时期的中古时代,到哥特时期,文艺复兴,巴洛克时期到洛可可时期再到近代的资产阶级革命后的时期。其中洛可可可以看做巴洛克的延续。文章点评深刻,并配有相应时期的画作资以说明。

《论不服从》(美)艾里希·弗洛姆(Erich Fromm)著

《世说新语》(南朝·宋)刘义庆著 陈书良 译注

《流式架构-kafka与MapR Streams数据流处理》唐李洋 译

 介绍了基于流式处理的架构方式,用简单例子介绍了将原架构合理解耦为事件流架构

《大型网站技术架构-核心原理与案例分析》李智慧 著

基于淘宝的发展历史,架构演化介绍了从小到大的架构变迁。扩展介绍了大型分布式架构中的各种方面,有一定借鉴经验。

《这幅画原来要看这里》[日]宫下规久郎 著 杨明绮 译

介绍西方画欣赏要点的书,已不同象征性事物的寓意点名画作的主旨,简洁明了,篇幅较长但文字内容并不多,多已示例画作作为案例讲解,非常适合初步学习西方艺术欣赏的人。

《高扩展性网站的50条原则》Martin L. Abbott Michael T.Fisher 张欣 杨海玲 译

50条通用的原则,像作者所述,只是众多原则中的部分,但是最重要的一部分。其中很多已经在我们的日常实践中注意到并重视起来,同时也应用在我们的日常实践中了。但还有部分是我们所并不太重视,甚至忽略的,比如对于我自己来讲,如下一些原则需要我加强重视:

1.设计时考虑扩展性(D-I-D方法)

 应用建议:设计20倍的容量;实现3倍的容量;部署1.5倍的容量

  设计 实现 部署
扩展目标 20倍到无穷大 3-20倍 1.5至3倍
脑力成本 低到中
编程成本
资产成本 低到中 高/非常高
总成本 低/中

2.把方案一简再简

应用建议:在满足一定需求的情况下(如上面),从成本效率和可扩展性出发简化设计;用帕累托法则简化范围

3.横向扩展数据中心

应用建议:建议3个数据中心各1.5 而不是2个主从的方式

站点配置 网络 服务器 数据库 存储 网络连接 总成本
单一站点 100% 100% 100% 100% 0 100%
冷热2站点 200% 200% 200% 200% 1 200%
2实时站点 200% 200% 200% 200% 1 200%
3实时站点 150% 150% 150% 200% 3 约166%

4.合理使用数据库

应用建议:当需要ACID来维护数据间关系时,可以用关系型数据库,其他情况应合理选择。RDBMS提供完整事务性,但扩展难,扩展成本高,可用性差

5.合理使用防火墙

应用建议:防火墙提高网络延时,降低可用性,不必要的情况下不需要用

对攻击者价值 实施防火墙成本 实例 是否使用防火墙
css、静态图像、javascript
产品目录、搜索服务
关键业务功能 可以采用
识别个人身份信息、密码重置信息等

6.使用过期头

应用建议:使用http过期头,提高系统可扩展性和性能

错误使用:在<HEAD>元素中用原标签(pragma,Expires,cache-control)能控制如何缓存页面。html中元标签只是推荐浏览器实现,许多浏览器并不在意这些标签;另外代理不会检查html文件所以根本不会处理(尽量少使用代理)

ps:基本上我们都没怎么使用该信息

7.从错误中吸取教训

应用建议:成功的过程价值有限,失败的教训深挖问题,获取更大信息熵

8.清除、归档并试用合理的存储

类似波士顿矩阵分析RFM,按照近度(recency,时间),frequency,mometization选择合适的存储方式和介质

《冰鉴》曾国藩, 东篱子解译(珍藏版)

该书为识人之学,是曾国藩学习古人结合自己的实践总结的经验。在遇到该书前,自己也对通过人物对照识人有一些思考和总结,但比较零散,这本书比较系统的介绍了通过神骨,容貌,情态,须眉,声音,气色(主要解释还是通过解译者传达,所以解译很重要)。这所以这些看似属于玄学迷信的东西确有奇效,根源还是其是从经验及自然规律总结出的经验,可能不能以科学量化的形式加以解释,却可以从哲学角度阐述。比如最玄虚的通过须眉,即通过胡须和眉毛,这两个外在生理反馈体现的是男性的荷尔蒙,是否分泌良好,间接反映了人的身体状况,继而又反映了人的精神气,这些对人物的脾性都有一定的鉴别作用。当然也不是绝对可信,只是一个参考的方面,总体识人还是要结合以上各方面,再加观察其实践来评定。单一方面参考很有限。

   这里也想表达下我对中国古代的一些技能的看法,如中医,算命,风水等。虽然很多东西不能算作科学,也不算伪科学。这些都是前人通过观察实践总结的经验,很多到目前可能不能通过量化的科学进行解释,但并不妨碍他们的有效性。这些经验在一定的时期有其有效性,到今天是否有效,需要酌情甄别。因为不同时代,人民的智力开化程度不同,地理、环境、气候都有所变化,现人需要因时制宜。中国是一个善于总结,弱于推理的民族,一方面受累于悠久的历史文化,另外一方面,这里历史文化中也有很多可贵的经验是可以吸取的,而不是单纯“崇洋媚外”,任何事要以科学的方式解释,才是好的。举个例子,摩尔定律,在几十年的时间里是有效的,这个定律可以说是科学的吗?并不能,但这并不影响全球范围相信其的有效性和合理性。但摩尔定律也只会在很短的一个时期有效,超过这个时期其自然失效了。所以不是说一定要所谓科学的才是可信的,而且目前人类知识很有限,能解释的也很有限,那些符合自然规律但不能通过科学解释的难道就要称为伪科学,这只是无知罢了。佛教劝人多做好事,曰:好人有好报,多做善事多添福源。这是迷信吗?好人好报,明显符合自然规律:你帮助的人多了,在你遇到困难或需要帮助的时候别人愿意帮助你的概率越大。

 

想读的书,先记录一下:

《自制编程语言》

《线性代数应该这样学》

《游戏数据分析的艺术》

《Expert One-on-One J2EE Design and Development》

《Expert One-on-One J2EE Development without EJB》

《敏捷软件开发原则、模式与实践》

《快速软件开发》?

可选:《java 性能优化与权威指南》

管理学经典《乌龟大王亚特尔》

《neuroscience: Exploring the brain》 Mark F. Bear《神经科学:探索脑》

《认知神经科学-关于心智的生物学》Michael S. Gazzaniga;Richard B. Ivry

《生物心理学》 詹姆斯-卡拉特

《凤凰项目》、《生物中心主义》

--朝闻道,夕死可矣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