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網融合個人學習--雲網融合典型場景分析【摘抄】

雲網融合按照實際需求的不同,分爲了混合雲、公有云內部互通、跨服務商公有云互通三種應用場景。

混合雲

在混合雲的場景下,雲網融合通常指的是本地計算環境與公有云資源池之間高速鏈路的打通,本地計算環境指的是本地數據中心、監控平臺、企業自有IT系統等。

雲服務商通常會使用本地最後一公里的專線和雲專網的組合來保障該場景下的高質量互聯,業界把這種互聯產品稱爲雲專線。雲專線產品通常分爲兩個部分,分別是本地最後一公里部分和進入專網部分。本地最後一公里部分指的是連接用戶樓宇和服務商專網POP節點的這一段距離,這一段距離通常使用專線將用戶側設備接入到服務商的專網中。進入專網部分指的是接入到服務商專網中後,連接接入側POP節點到用戶的雲資源池或數據中心的這一段距離,這一段距離由於是在服務商專網內部進行,通常採用服務商自定的網絡連接方式,服務商一般會採用MPLS專網去打通這一段距離。

公有云內部互通

公有云內部互通指的是同一雲服務商不同雲資源池之間高速鏈路的打通,這些互聯的雲資源池可以在相同的地域,也可以在不同的地域,並且可以屬於不同的用戶。

在公有云內部互通場景下,整個雲資源之間的互聯互通完全基於雲服務商或運營商的專網,不會與公網有信息交互,也就保證了數據的通信質量;與此同時,雲間互聯涉及的所有通信都在運營商或服務商的自建基礎設施內進行,且多租戶之間互相隔離,保證了數據的私密性和安全性。

跨服務商的公有云互通

隨着多雲環境已經成爲企業選擇上雲的最重要的方式,選擇多家雲服務商的產品以避免被單一雲商鎖定已經成爲必然。在跨服務商的公有云內部互通場景下,爲了保證不同雲服務商的雲資源池互聯互通。通常提供該解決方案的雲服務商與其他雲商達成合作,預先將其他雲商的資源池與自己雲專網做連通,這樣就保證了用戶只要接入自己的雲專網就可以與其他雲服務商資源池進行通信。但是這種方法對雲專網的性能要求很高,同時要求該企業與大量雲服務商都有合作,現在聯通的雲聯網產品可以提供該項服務。

 

-----------------------------------以上都是摘自專家大牛的分析和見解。作爲學習者,個人感覺後續如下幾個點將成爲發力點:

一:雲網相關平臺的管理服務軟件

      當然各種平臺都有自身的平臺管理軟件,從網絡、資源劃分、安全管理、部署工具、應用對接肯定有一套自身的管理工具支撐,但是作爲一個大衆的平臺後續對接各種類型的軟件和服務,肯定會滋生出一些個性化的管控工具。也是後面研究和發展的方向之一。

二:安全管理和防護

   平臺彙集應用及數據後,爲了保障各自的安全性肯定需要建立相應的防護工具和措施。軟件層面會跟多。從融合的應用的安全性,應用之間的API的安全、應用數據的安全、用戶數據的安全、平臺硬件的安全都需要做好充分的保障工作。隨着這幾年安全要求的不斷升級和攻擊方式的多樣性,安全管理已經成爲很大的一塊市場。如何爭奪這塊蛋糕,需要各顯身手了。

三:平臺自身價值的體現

    應用上去之後,數據沉澱到一定程度,這個大的平臺不斷從應用能力的組合方面還是底層業務數據的有效使用方面都可以做很大的工作。在安全、合法、合規的前提下,有效組合大平臺的效應,也是平臺本身後續價值升級和自我靚點體現的重要方面。從量變到質變,從簡單疊加到能力融合方面,都需要做細緻的分析和價值的挖掘。

 以上是個人的體會和想法。歡迎大家拍磚。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