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開源---開源的商業模式

4.開源的商業模式
人類社會的每次飛躍,都源於知識的普及和傳播速度的飛躍。文字,紙張,印刷術,互聯網,都帶來了文明的躍進。知識是在交流中增長的,人類絕大多數知識都是開源的,閉源的(祕密)只是歷史中的偶然,人類的進步來自於普遍共享的知識。正如Linus所說,開源是常態,閉源纔是偶然。當然,軟件開源運動,一部分是理想主義者的情懷,還有更大一部分是商業公司的策略,就是我們這次要討論的開源商業模式。
順便說一句,開源能做大利潤的確實不多,唯一例外是Redhat,這個有人研究過。

首先我們應該明確,開源運動大致分爲非盈利組織開源,商業公司開源和個人開源這幾類。而前兩者,並不是想做活雷鋒。只有個人開源這種方式,基本上可以認同爲是一些geeks理想主義的產物。
這裏着重闡述一下前兩者的開源商業模式。有人說開源本身存在商業利益,這個是開源項目的結果而不是驅動力。因爲使用開源項目的最終產品如果產生商業利益,相當於凝結在開源項目中的勞動產生了社會必要勞動時間,而這個東西是需要購買的,這就是爲什麼開源項目也能掙錢,前提是有人用這個開源項目。如果一個人的開源項目被大規模使用,那這個人基本這輩子喫喝不愁,比如Linus Torvald,Rod Johnson等等。

最初的一幫歐美程序員,福利高待遇好一天沒吊事兒還閒的蛋疼,覺得自己很牛(實際上有些人確實很牛)卻無法實現人生價值(名譽和聲望),於是就有了GNU之類的開源協議。接下來,真正做的不錯的開源軟件和組織之所以能發展,根本不是靠着幾個程序員的一腔熱情,都是有大金主(公司)在背後支持,這些大金主當然不是活雷鋒,有些圖名(比如eclipse@IBM),有些圖利(比如CentOS@Redhat)。 
同理,現在國內開源的東西逐漸多起來的主要原因也是BAT之流已經做大做強,有了幾個閒錢,裏面漸漸也出現了一幫福利高待遇好沒吊事兒顯得蛋疼的程序員,想來實現人生價值。

開源就是所謂的先鋪市場,再撈錢,這也是當前互聯網行業流行的商業模式。Linux,hadoop這些開源軟件和生態系統,都是先期免費鋪墊市場,然後創始人或其他相關人員就可以在整個平臺下構建支持服務和個性化服務。

對同行競爭中的公司企業來說,道理是這樣的:在某個市場裏,A佔85%份額,B佔10%,C佔5%。那麼C肯定會選擇開源,因爲不開源也是死,開源也是死,後者或許還有翻身的機會。A是不會選擇開源的,否則A的老大就是腦子抽抽進水了。參考O記甲骨文,爲了防止開源軟件佔領市場份額,直接全資收購了mysql這個開源數據庫;微軟windows系列操作系統,也是一樣的道理,只不過是被形式所迫,不得已免費win10,並不想,也不準備完全開源windows源碼。

未完待續。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