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意愿和用户能力

在我们做运营和营销时候总免不了进行用户画像以及对用户行为进行分析,

通过用户画像我们可以精准找到产品的受众对象,以便后续根据受众对象的特性进行精准营销;

对用户行为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用户的意愿和用户的能力,从而引导用户的行为。

分析过程中我们总是容易把用户意愿和用户能力混在一起考虑了,以至于做出一些错误的判断。

那么这两点到底有怎样的区别和联系呢?

 

用户意愿

用户意愿就是用户做这件事的动机,

对于产品而言,用户意愿就是用户为啥来用你的产品,

你的产品能给他带来什么好处,解决他什么问题,满足他什么需求。

 

比如有一款产品,极其难用,限制人数,规则还十分复杂,

这样的产品在体验为主的今天,估计很多人都会说这样的产品谁会用啊。

不过就是有这样一款产品,不仅有人用,而且可谓是一码难求,

对,它就是著名的1024论坛——草榴社区。

 

所以产品设计首先就需要考虑如何满足用户的意愿,尤其是强意愿,

只要用户的意愿足够大,不仅会行动力十足,而且也会忍受力十足!

 

用户能力

用户能力就是评估用户在某种场景下能否独立使用这个产品某些功能的本领。

而对于用户能力本身来说,我们是很难对其提升的,

所以我们往往会将一个产品设计得更简单,降低其使用门槛,

这样就能让更多的人拥有使用该产品的能力,而这个产品也就有可能被更多的人使用。

 

举个很简单的例子,一个全新的手机游戏,

我们刚接触一个新的手机游戏时候往往不知道该怎么操作,怎样去玩。

而游戏的设计者们对此最常采用的策略是给新用户做引导,

无论是采用前端引导或者是规则提示,都是通过降低了使用门槛来使用户达到能独立玩游戏的能力。

之后随着用户能力的提升,就可以取消这些引导,并不断加大游戏难度。

 

为啥要分清用户意愿和用户能力

我们做一个产品总是希望能吸引更多的用户,也就是希望能有更多的用户来跟我们玩。

通过用户画像我们已经找到了产品的受众用户,然而我们却往往发现这些用户并不跟我们玩。

那么这是为什么呢?

是用户不想跟我们玩,还是说用户想跟我们玩但是他不知道怎样和我们玩?

这也就对应到了是产品不满足用户意愿的问题还是说产品设计的门槛太高,超出了用户能力的问题。

 

我们要想解决问题当然首先得找到问题,而对于用户意愿还是用户能力的问题解题的方法是不一样的。

对于用户意愿的问题,我们得找到用户真正的动机,或者想办法如何增强用户的动机,从而改变其行为。

比如拼多多的多多果园。

之前人们是想买一些货物时候才会打开APP,平时也就只会把它晾在一边。

而但是多多果园让用户通过每日签到浇水,做任务,然后最终可以收获到真的水果。

拼多多的用户大都是一些收入不高、对商品价格敏感的人,对于这种免费得水果的事情自然就能大大增强他们平日里使用拼多多的动机,

通过多多果园就使得拼多多的日活得到了一个较大的提升。

 

对于用户能力的问题,我们得想办法如何在不伤害体验的情况下降低使用门槛。

要么提升产品的能力,使我们产品能识别出较低能力用户的述求;要么增加引导步骤,但这样也很可能会增加用户的操作,使得用户体验降低。

比如高德导航的语音识别功能。

在我们开车时候,突然想去一个不太熟的地方,

按照平时,我们只需要打开高德地图输入该地方即可,但在开车时候,此时我们再同时使用手机输入文字的能力较弱,就可能没法完成这个操作。

不过有了语音识别功能以后,通过提升产品的能力,降低了用户使用的门槛,自然也就能解决用户的问题了。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