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 Hat 5 USB安裝和配置

開場閒話,可略過。在本科的時候,接觸了Ubuntu Linux,覺得這種非桌面主流產品的操作系統只有Geek纔會去碰他,直到現在還對使用Linux並且在Linux下工作的同行保持高度仰慕。當時感覺在Linux下安裝軟件問題多多,GNome桌面沒那麼上手,甚至也沒法順暢的玩上喜愛的Warcraft,於是也逐步的對Linux喪失了熱情,決心好好的鑽研Windows。三分鐘熱度永遠成不了大神,被Windows各種複雜的機制繞的夠暈,夠混。工作後,恰巧有Linux下的產品,一回生二回熟,漸漸的喜歡上了Linux,雖然沒有Windows華麗麗的桌面,但高效的Shell,透明的Kernel,讓我感覺到工作效率的提高和期待對Linux知根知底的熱情。哈哈~~~ Linux,我來啦~~~


1. RHEL(Red Hat Enterprise Linux) 5.5 (32bit)

工作中,產品在CentOS, Suse, Asianux, Redhat都進行了支持,但對Rehat比較有好感,有專業團隊的技術支持並且最爲廣泛使用,資料比較多。

相關資料:

Red hat Linux

Red hat Enterprise Linux

Fedora


2. USB 安裝Redhat

由於本人的光驅損壞,於是採用USB進行安裝,安裝採用了常用的UltraISO製作硬盤映像,但是安裝失敗,後採用USB光驅進行安裝還是失敗。根據失敗的提示信息,也沒有Google到實用的解決方法。遂重新找到了一種安裝方法:

(1) 從 Redhat ISO鏡像中提取出boot.iso

(2) 使用UltraISO以boot.iso製作引導鏡像到U盤

(3) 將Redhat ISO拷貝到U盤 

(4) 在機器啓動時候的時候,將從U盤啓動調整到優先級最高


後面的安裝過程中注意,安裝bootloader的時候默認安裝在sdb(即U盤),請手動配置到硬盤sda.


以前安裝都將整個硬盤分區全部掛載到/目錄下,但這樣可能由於文件系統破壞導致文件全部丟失。於是將經常進行讀寫操作的目錄/var,還有用戶數據的目錄/home,進行獨立分區。swap採用內存(1G)的雙倍數額2G。我的硬盤是75G左右,對其進行了分區和掛載:

boot: 100M 
var: 10G
home: 30G
swap: 2G
/ :  剩餘30多G


3. 中文亂碼

首先遇到的就是中文亂碼問題,需要從dvd包中重新尋找中文字體的的安裝包:

mkdir /mnt/iso
mount -o loop /redhat.iso /mnt/iso

然後從iso中尋找以下兩個rpm包進行安裝,然後重啓電腦: 
fonts-chinese-*.noarch.rpm
fonts-ISO8859-2-75dpi-*.noarch.rpm


以上就是剛安裝後的Linux所進行的動作了,以後慢慢享受Linux下的工作狀態了~~~ 哈哈

 畢竟Linux現在玩的不熟,希望大家指點或者討論下!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