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利网上数字金融典型场景: 消费金融

 

      消费金融行业发展不断规范,前景依然广阔。艾瑞咨询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消费金融市场交易规模近2万亿,相较2016年增长128%。从资产端看,消费金融市场分为消费分期和现金贷两类,其中消费分期覆盖网购、租房、汽车、旅游、装修、教育、医美等行业和场景。
      随着行业不断发展,专门从事消费金融欺诈的黑色产业也愈加猖獗,不法分子盯上了各类分期购物平台和现金贷平台,想方设法让其成为实施诈骗转账汇款的“工具”。监测数据显示,超过40%的逾期订单发生在疑似诈骗的用户群中,一旦黑客通过违法冒用客户信息申请到贷款,这笔订单注定违约。

 

      消费金融的诈骗套现行为可能发生在账户注册、激活、登陆、交易、信息修改等各个环节。一是犯罪分子可能盗用空白身份信息,自己注册消费金融平台账号进而完成一系列的套现操作;二是用户本身注册过消费金融平台账号,不法分子通过拖库撞库等手段盗取账号,冒名登陆套现诈骗;三是受害人在不知情的情况下,陷入犯罪分子编织的骗局,客观帮助犯罪分子完成整个诈骗过程。最常见的冒用身份诈骗一般分两步进行,首先骗取身份信息或账号信息,不法分子利用网络、短信等发送假网站、假链接骗取账号密码、验证码,或冒充中介、客服直接骗取客户信息;然后冒用身份在消费金融平台进行借贷或购物套现。

案例:冒充中介,以兼职为名骗贷套现

      某电商平台后台系统检测到某范围内的几个移动终端在短时间内通过多个账号登录平台,分期购买手机等数码产品,且购买习惯也同以往不同。发现这一情况后,平台及时拦截其继续交易并报案。
      警方经侦查发现,包括黄某、王某等三人组成的犯罪团伙在附近的几所高校,谎称中介“借取”学生账号信息进行“刷单”并支付商品价值10%的费用,同时向学生承诺不需要学生承担任何还款义务和风险。实际上三人冒用这些身份信息在分期网站上购买手机等数码产品,准备销售套现后跑路。由于网站报案及时,警方及时为大学生挽回损失并将犯罪分子绳之以法。

反欺诈手段

  • 设备指纹、生物探针、行为序列技术在事前、事中、事后全流程反欺诈。

      在反消费信贷套现欺诈过程中,主要应用了设备指纹、生物探针、行为序列等多项先进智能技术。设备指纹技术通过用户指纹为每个用户账户建立唯一的ID,一旦发现冒用身份登录行为,可及时拦截;生物探针技术通过采集用户在使用设备的按压力度、设备仰角、手指触面等使用习惯,为其建立专属的行为模型,发现异常操作及时阻止;行为序列技术可以将用户的购买行为同历史购买习惯进行比对,预警可能发生的欺诈行为。在上述的案例中,诈骗分子通过移动终端在短时间内登录多个账号申请消费分期产品,且专门挑选价值较高、易变现的数码产品进行购买这一异常行为,触发了电商平台的反欺诈预警。
      上述反欺诈手段,不仅可应用在事后,还可对账号的异常登录和交易行为进行实时、多维度、动态校验,在事前、事中防范,识别欺诈风险。

  • 事前评估依托大数据技术建立完善的风控模型和应用策略体系,能够剔除高风险用户,为安全交易建立第一道防线,防患于未然。
  • 事中监控风险订单监控系统可以对异常账户和套现风险进行实时监控和全面预警。通过各类数据接口、技术手段和安全体系对异常交易进行拦截。
  • 事后处理将识别出的套现欺诈信息关联扩散后加入黑名单体系,进行策略和模型优化升级,从而更精准地识别和拦截欺诈交易,提高欺诈分子的作案成本。

反欺诈效果及可移植性

      设备指纹、生物探针、行为序列等反欺诈技术手段可广泛应用于借贷类互金业务及各类账户安全反欺诈中,有效监测异常的注册、交易、登陆行为,降低欺诈风险,同时该类技术手段还可向信用审核领域复制移植。
      综合运用各技术手段可实现全线上、零人工的授信和放款,相比于传统手段,信贷审核效率提高10倍以上,客单成本降低70%以上。传统的线下信贷审核需要依赖人工实地调查,获取客户授权打印征信报告,调取银行资金流水,担保人担保等繁琐流程。利用技术手段分析客户的账户基本信息、资金流信息、交易信息、物流信息等可从更多维度形成客户的精准画像,进而为不同客户匹配不同的授信额度。值得注意的是,实现线上信审必须依托线上交易场景并沉淀足够的历史数据信息。

 

相关文章:

 

互利网上数字金融典型场景:网络支付

互利网上数字金融典型场景:网购运费险

互利网上数字金融典型场景:网络借贷

互利网上数字金融典型场景:网络营销

数字金融欺诈行为名词表

如何帮助企业把风控做得更好?

如何帮助企业把风控做得更好?(续篇)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