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信,分別心,放下成敗得失,享受過程,大氣場,客觀自信的積累,喜歡你自己

以下內容部分借鑑自《網球的內心遊戲》。

我們每個人的大腦裏都有兩個“我”,其中一個“我”就是對於各種自身行爲的好壞下判斷而產生情緒的“我”,在這裏稱之爲“我1”,另外一個“我”是行動的無意識的“我”,在這裏稱之爲“我2”。
比如“我2”在跟女生搭訕後,女生的反應並不是很好,這時“我1”就會開始下判斷,對“我2”進行批評和否定,認爲“我2”確實很2,如此,“我2”在行動上就會開始顧慮“我1”的否定而受到影響,害怕搞砸,從而限制住了本身的發揮。

我們在運動場上也經常見到運動員出現這樣的情況,譬如在足球賽上單刀卻沒能抓住機會破門的球員,他們大多在同場比賽下一次單刀表現一定都會不進,因爲在他們內心裏,肯定會念叨這麼一句話——我怎麼這麼沒用。那麼在下次拿到球單刀的時候就會在意上次的失敗,從而導致發揮失常錯過機會。

當然,我們也可以反觀那些偶爾發揮超常的球員,他們可能一場比賽中連續進好幾個特別漂亮的進球,第一個進球往往很流暢很漂亮。如此,“我1”就會對“我2”說,幹得真漂亮。“我2”此時受到了鼓勵,便更加肆無忌憚地發揮了,於是在後面的比賽中,往往“我2”沒有受到“我1”的干擾,發揮得更加淋漓盡致,俗稱“打瘋了”,如果喜歡足球的朋友,看看2012年底伊布的四個進球就很能明白這種狀態。

在與女人打交道的過程中,我相信也有人有過這種體驗,譬如“桃花運”就是這麼回事,有一段時間,你因爲機緣巧合搞定一個不錯的妞,之後就會感覺任何女人你都可以聊得特別HI,不管你說什麼那些女人都可以手到擒來,但如果你在一個妞身上投入了很多卻總是受挫,同樣會感覺無論任何女人對你來說都像一塊鋼板,她說什麼你都得琢磨半天該怎麼回,做每件事都會害怕得到負面的反饋。

如果你研讀過《道德經》,就應該知道“無我”的意思,這個“無我”就是無“我1”的狀態,而“我1”的學名叫分別心,消滅了分別心,一個人即進入一種暢通無阻的“自由”狀態。

要消滅分別心,請將最基本的一條心法牢記於心——放下成敗得失,全心享受過程。

日本武士在修武士禪的時候,需要同時進行另一個修煉——放下生死(筆者注:源自《箭術與禪心》),這被稱之爲“練達境界”(筆者注:源自於《菊花與刀》),在日本古代,鍛鍊一個武士的膽量經常需要做一件事情,就是領着那些小武士去看死刑現場,或者常年在墳地睡覺,這樣的目的就是爲了讓武士們克服對死亡的恐懼,才能激發出戰鬥時的最佳狀態——在戰場上,只有不怕死的人才能生存。

一個人遭遇到這種挫敗之後,大都會產生情緒低落的狀態,而這種低落一旦延續下去,內心的壓力就會不斷增大,最後導致心情壓抑,自信喪失,消極兩個字寫在他的臉上,最後轉化成一種終極氣場——搓。

所以,無論是與女人交往還是做其他事情,請首先放下成敗得失,把注意力放在行動本身上,儘量避免在行動的過程中對當下行動作出負面的判斷和評價,因爲你已經做了,好與不好都已經是過去式,你的低落、沮喪、恐懼、自責和憤怒都無法改變這一事實,只會讓你接下來的行動越來越糟糕,接二連三地出錯,然後陷入更惡劣的心態,沒錯,這就是馬太效應湊效的原因。更重要的是,這種心態所映射出來的氣場,會讓所有人(包括你自己)都覺得你像個傻逼,讓你的魅力值無限扣分。

而自然流能夠幫到你的,就是讓你脫離這種心境,進入一種充滿活力與激情的“打開狀態”。而這種狀態跟我們平時生活的狀態是完全兩種不同的境界。比如,我們在狀態平平的時候,跟女生的交往也不過就是聊一些很平常的話題,心裏沒有什麼特別的感覺,但是多少還是會有一些在意對方對自己的看法。但是一旦進入這種“打開狀態”,就會有一種渾然忘我的感覺,什麼都敢說,什麼都敢做,而且無論你說什麼做什麼都是對的。

拿去酒吧做例子,當我們沒有狀態的時候,會感覺開口跟女生搭訕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但只要進入“打開狀態”,旁邊經過任何女生都可以直接把她拉過來跳舞,而且她一定也會跟你一起玩得很HI,這就是狀態的魔力,可以說,只要進入這種狀態,基本你會有一種人擋殺人、佛擋殺佛的感覺。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