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曾受過傷,卻有了更好的人生

有數據統計表明,有高達75%的人有着或多或少的童年逆境,它不利於我們的成長。

早期的逆境往往不是一次性事件,它的影響不會隨着事件的結束而立即消失。它會一直留存在我們腦海深處,即使我們已經忘卻了這件事情,它也會成爲我們的潛意識,會給我們莫名其妙地發脾氣,遇到某些事會莫名的憂傷。當然了,我們是可以用悲觀與樂觀去解釋事物的表象,但是真正本質的原因,需要追溯早期記憶。

當我們的潛意識,沒有能夠進入我們的意識的時候,它就可能是我們的命運

童年是最爲關鍵的時間段,它會影響着我們的一生,而我們卻不自知。

家庭的暴力,父母的爭吵,校園的霸凌,,,這些都會讓我們受傷,它不會隨着事件的結束而結束的。

這本書試圖要告訴我們,童年的逆境可以激發我們,讓我們擁有強大的復原力,一個人面對逆境,創傷,悲劇或持續不斷的重大壓力時,能夠表現出強大的自我適應能力。

我們都受過傷,但卻可以擁有更好的人生。

遭遇傷害,面對傷害的方式可以是憤怒它是一種強大的情緒,能產生巨大的前進動力

面對傷害的方式也可以是逃避,選擇潛入另一個世界,進入到自己的幻想當中。我們在說到對現實生活的逃避的時候,很多人會覺得這不是一個好詞,但逃避也可能是一種創造,是另外一種完全不同的生活方式

JK羅琳去寫《哈利波特》這個大部頭的構思,難道不是逃避現實生活,進入另外一個世界嗎?金庸也是一樣,爲了逃避現實生活而躲到那個武俠的世界裏面去。

面對傷害的方式可以是警覺它是一種共情能力,觀察能力的訓練

面對傷害的方式可以是自我控制,個人控制自己的能力,一直是文明的標誌之一,這種能力讓理性超越激情,讓個人屈服社會,讓自我比本我更強大。

傷害有時候是一個祕密,每一個祕密,都會令人產生罪惡感或者內疚感,孤獨感。

對施害者最好的報復就是不要成爲像他那樣的人。

生活中有很多傷害,我們有很多方式去面對,不管你採取什麼樣的方式是面對,我們始終要相信,儘管受過傷,但我們仍然可以擁有美好的人生。

儘量善待自己以及自己邂逅的人,或許我們邂逅的每個人都在打一場艱苦的生命之戰,我們現在都知道,很多人其實都是如此。

我們都曾受過傷,卻有了更好的人生。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