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新疆行~在博物館裏讀歷史

今年6月中旬隨小胡一家子自駕遊了新疆中西部,21號回到烏魯木齊,次日到新疆博物館參觀。

去新疆前,對這個中國國土面積最大的省份只有碎片化的認識,地理如火焰山、沙漠、天山、獨庫公路……,歷史如絲綢之路、玄奘西行取經、張騫出使西域、佛經編譯第一人是鳩摩羅什……。在伊犁河谷轉了一圈後,對新疆有了感性認識,參觀完博物館,又有了初步的理性認識。

新疆是大亞洲東西交匯之地,人文交集之處,出土文物的展示得以完整詮釋。而西域諸國融入大中華可上溯至公元前的漢代,由中央政府管轄西域的歷史考證也比比皆是。如西域都府衛的設立,由漢代一直延續到明清,雖然時有間斷或名稱不同,新疆歷來是中國的一部分確實有史爲證。

新疆博物館展廳約1500平方米,常年展出歷史文物7000多件,許多是考古出土文物。有多處專題考古展:如中日尼雅考古過程專題展,這是持續了20多年的考古挖掘。

展示說明,經考證確定,尼雅遺址是《漢書 · 西域傳》中所記載的絲綢之路南道上,今塔克拉瑪干大沙漠南緣,一處聞名於世的重要綠洲城邦——“古精絕國”聚落遺址。尼雅遺址是新疆首個評獲“全國十大考古發現”的綠洲城邦聚落遺址。尼雅遺址遺蹟類型構成多樣,文物數量可觀,種類豐富,保存較好,具有很高的歷史文化研究價值。如,出土的精美絕倫的“五星出東方利中國”織錦護臂,現已爲國家寶藏之一。

如,小河墓地考古專題展的介紹:2000年開始挖掘考古,由中國考古專家王炳華主持。小河墓葬形式獨特,出土文物數量可觀,保存良好。該墓地是一個面積達2000多平方米,高6~7米的巨大圓形沙丘。它的頂部佈滿了100來根高2~3米的菱形木柱、卵圓形立木。立木周圍,是叢叢密密的船形木棺,約有140座以上。大部分已被破壞。小河墓地被發現以後,許多令人疑惑的問題和難解之謎也隨之而來,至今仍在考據中。

新疆博物館展示的內容豐富、詳實,可以用中西合璧、五光十色來形容。

進館不久,與領隊走散了,他們那剛完成高考的兒子卻和我們在一起,他是博物館迷,兩老一少同聲同氣,慢悠悠在博物館轉,邊看邊討論,沉浸在新疆的歷史長河中。

館藏中最讓我們驚喜是鎮館之寶:“五星出東方利中國”的織錦護臂。此物爲漢代蜀地織錦,國家一級文物,中國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此護膊面積不大,長18.5釐米,寬12.5釐米,經密爲2200根/10釐米,緯密240根/10釐米,經向花紋循環7.4釐米。織錦的織文是根據東漢時期廣泛流行的五行學說設計,錦面上還織出有牝牡珍禽、獨角避邪瑞獸(神鹿) 、虎豹等動物。另有四個排布成四方形的圓環紋,可能是星象圖的象徵,非常精美。

這護臂是1995年10月,中日尼雅考古遺址學術考察隊發現,出土地點是新疆和田尼雅遺址一處古墓。

博物館裏有新疆墓葬品專門展區,如吐魯番阿斯塔那古墓出土的墓葬品,其中有許多精美的雕塑,如國寶級文物——彩繪踏鬼天王木俑。

天王木傭是在該古墓羣中,高昌左衛張雄大將軍墓出土的,國內僅此一件,出土時保存完整。天王俑是作爲墓葬“守護神”置於墓室門外,以保衛墓主人的安寧。此木俑高86釐米,由一個彩繪天王和一個素面小鬼組成。天王全身施彩,斑斕如新,此木俑用了三十多塊大小不等的木塊雕琢後再粘合而成的,連牙齒這樣細小的部位都可以拆卸自如。

新疆博物館研究員阿迪力·阿布力孜在《彩繪天王踏鬼木俑:飛揚的盛唐氣韻》一文中這樣說,縱觀全國各地發現的上萬件唐朝時期的天王俑,有泥塑、石雕,至今還未發現木雕的天王俑。這是唯一一件木雕的彩繪天王踏鬼木俑,精細的雕刻、華麗的裝飾實屬罕見,應該遵循了從中原地區傳入西域的漢人的葬俗,堪稱古代藝術品中的瑰寶。

另一尊鎮墓神獸造型令人稱奇;人首,豹身,偶蹄,頭戴兜鍪如武士,絡腮鬍子,圓目怒睜。尾細長,自尻下前伸,屈曲穿過右後腿與軀體間的縫隙,再向後上翹,宛如一條長蛇,那是唐代的文物。

展區還有許多各式各樣的鎮墓神獸,造型奇特、寓意各異。它們或張牙舞爪,或向天怒吼,或統帥千軍萬馬……我們遊走其中,能感受到古代墓主生前驕人的勇氣與智慧,匠人對神獸的敬畏與愛戴。

讓我好奇的是,這些鎮墓神獸幾乎全是偶蹄,是羊,馬,駱駝等動物特徵,由此可見,這類偶蹄動物千百年來造福古代西域各族人民,爲他們的繁衍生息立下了汗馬功勞。神獸的面目卻是獅虎豹的造型,從中可以窺探到古代西域人對這類無法駕馭的猛獸的敬畏,進而寄託於自衛自保之中。這讓我想起了在埃及看到古埃及人圖騰是鱷魚,鷹一樣,敬畏之心造成了神的誕生。

在新疆博物館細細觀察這些遠古的守墓神獸時,不由得想到了身在廣東佛山的陶塑大師傅——曾鵬,他創造的陶塑神獸與眼前的出土古物何其神似,真有一脈相承之韻,異曲同工之妙。

博物館最有地域特色是乾屍展覽廳,展出各時期各墓地多具乾屍,並陳列了大量隨葬文物精品。

新疆沙漠地區氣候極其乾燥、降雨稀少,故有條件保存了那麼多具乾屍,這批乾屍成了新疆博物館特色館藏。如傳世的羅布泊出土的著名古屍——樓蘭美女,面帶神祕微笑的小河墓地古屍——小河公主等。

博物館特別介紹了吐魯番地區的氣候條件,那裏是四周羣山圍繞的盆地,光照強烈,一年中有三分之一的時間溫度超35℃,最高可達50℃,而該地區降水量極少,土質爲鬆軟的流沙層,使之成爲一個天然的乾燥箱,是形成乾屍的有利條件。這裏出土的乾屍大多保存完整,有些連眼睫毛和眼中的黑白眼珠都清晰可見。

著名如阿斯塔那古墓羣,方圓10公里的戈壁沙丘之中,堆積着密密麻麻的五百多座古冢。這些墓葬中的大部分屍體都沒有腐爛,成爲十分稀奇的乾屍。

最引人矚目的是將軍張雄的乾屍,他是唐朝時期高昌王國的最高軍事統帥。據出土的墓誌銘介紹,張雄原爲河南南陽人,因避戰亂來到西域小國高昌國,因其英勇善戰屢立戰功,成爲了高昌國聲名顯赫的大將軍。然而他卻因疾病而死,年僅50歲。

另,且末出土的乾屍皮膚保存完好,毛髮俱全,他們的面部均做了精美的化妝。如,且末男乾屍,身穿深咖啡色的長外套,毛質平紋,足穿長筒軟皮靴,彩色氈襪。這種彩色氈襪的發現,證明在2800年前,新疆就存在了擀氈工藝,是畜產品加工的新品種之一。

館藏中還有許多墓葬出土的陶俑,如大將軍張雄夫婦的古墓(206號墓),隨葬品有多尊彩繪女舞俑,她們髮束高冠,衣着華麗,表情嚴肅中透着活潑。

博物館展品豐富多彩,令人目不暇接,如,展示的大量木建築構件,讓我們驚喜。它們傳世已有上千年,因吐魯番地區的乾燥,沒有腐敗,木材的水分早已消失殆盡,但雕刻紋理清晰,刀痕尤見。吐魯番幾千年的歷史是怎樣演變成今的?於是有了去那裏考古遊的想法。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