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探究竟


早晨突然醒來,看看時間五點多,窗外已然天色大亮,鳥聲啾啾。再也睡不着,那就去散步罷。


走下樓去,微風有點兒涼意,小樹、綠植都在風裏輕輕起舞,似乎隨着春夏秋冬,沒有心事和煩惱,真是令人羨慕。


草地欣欣然、綠茸茸的,一些小花兒點綴其間,隨着風兒搖頭晃腦,幾隻鳥雀歡快地蹦來跳去,讓人頓覺清晨的美妙。


走出小區,沿着左首的柏油馬路跑一圈,微微出汗。平時鍛鍊不多,跑步已經氣喘吁吁,於是放慢腳步,隨處走走。


我們這幾片小區,人員密集,一部分是動遷而來的老上海,另一部分是新上海或外地來工作的租戶,白天總是熙熙攘攘,充滿煙火氣息。


此刻時針指向六點,時間尚早,人們大部分還在睡夢中,一切顯得安靜有序。


順着小區大門右走,來到一條岔路口,我心想:走這裏去看看吧,瞧瞧有什麼不一樣的風景。


沿着曲曲折折的小徑,穿過一片小樹林,再沿着小路向前,左邊是河水潺潺,右邊是剛建好的一片休閒綠地,空氣非常清新。


小河邊栽種着綠植,一叢叢鬱鬱蔥蔥,花開灼灼,一叢紅色間隔一叢白色,紅白相間,分外美麗。


心上升起喜悅,忍不住上前拍照,留下這美麗的花影。我想這就是“夾竹桃”吧?以前在浦西的舊處,馬路邊就有幾大叢,每到春夏,繁花碩葉,引人驚歎。請教過老鄰居,說是夾竹桃,適合觀賞,但是有毒。


記得《甄嬛傳》裏,就有嬪妃用夾竹桃的葉汁,摻雜進食物裏害人,讓人對這美麗的花望而生畏。


高速公路的兩旁,也常常看到它們的倩影,紅白相間在綠葉中,飛馳而過,給趕路行人的眼眸,帶來許多舒緩與驚豔。


突然心生疑惑,那麼它到底是不是夾竹桃呢?拿出手機,問一問度娘試試!


我把屏幕對準花葉,百度緩衝了一會兒,顯示出來竟是----“白花柳葉箬”,這是什麼鬼?說好的夾竹桃呢?難道這是它的雅名?


再對準雙胞胎似的紅色花叢,竟然顯示----“雞蛋花”!我不禁惘然,蹲下身去觀察,兩種綠植,除了花朵顏色不同,根莖、高度、葉片,都幾乎一模一樣呀。


遇到不懂或奇特的事情,我總想一探究竟。


於是彎腰細細查看,那些含苞未放的花骨朵,看不出區別,但盛開的花朵卻迥然不同。粉紅色的花朵,每朵都是一大團,十幾片花瓣;而白色的花朵,每朵只有五片花瓣,片片分明。


原來最大的區別,就是花瓣的不同。好吧,它們大約是有着特殊關係的近親吧?果然不是同一種植物。


不遠處有一座小橋,對岸是一大片民居,一棟棟貌似年深日久的簡約樓宇,白色的牆面被風雨侵蝕,靜靜地駐守在歲月裏。


信步走向上橋去,腳下流水潺潺,極目四野綠色,微風拂面,十分怡人。“小橋流水人家”,江南的天色與景物,大都婉約細膩,似乎處處都是風景。


微風拂亂頭髮,我伸出左手攏了攏劉海,看到不遠處的河面上,也有一座小橋。有一個人雙手舉着照相機攝影,遠遠地正好與我打了個照面。


心中不禁莞爾,驀然想起卞之琳的《斷章》----你站在橋上看風景,看風景人在樓上看你。明月裝飾了你的窗子,你裝飾了別人的夢。


哈,人看風景,也成了風景的一部分。我們在天地之間生活,也是生活的一部分。人是萬物之靈,似乎能掌控世間的一切,但在自然與時間的長河裏,又是何其渺小的一部分。


走下小橋,左前方有一小片荒地,新移植的許多樹木,還用木棒在周圍支撐着,剛剛長出稀疏的葉子,好像一大羣羞澀的孩子,不好意思地探出頭來。


我認不清這些樹叫做什麼名字,忍不住拿出手機,百度起來----“白豆杉”,細長的樹葉,好像大家閨秀;“檸檬”,我們常喫的酸酸的檸檬,原來就是它結出的果子呀,真是“有眼不識泰山”了。


“猴樟”,是像猴子一樣頑皮的樟樹嗎?“榧樹”,這個名字真有趣,難道它有着“樹中土匪”的霸氣?……


樹下的荒地,長着各種各樣的野草,引起了我的興趣。蹲下去識別----“野燕麥”、“委陵菜”、“白車軸草”、“飛蓬”、“菵草”……以前我一律喊它們野草,現在統統瞬間得知芳名,乃至它們的習性與前世今生,真是令人驚喜。


路邊有長長的一排小樹叢,這是我們最常見的綠植之一,我把鏡頭湊上去----“珊瑚樹”,好美的名字呀,讓人想起大海中的珊瑚。


人行道旁邊栽種着一排低矮的花,開得紅豔豔的,十分嬌美。我一直覺得是玫瑰花,搜索出來,原來是----“豐花月季”。


哈,我是花癡,喜歡各種各樣的鮮花。卻也是如此花盲,傻傻分不清楚桃花與櫻花,薔薇、玫瑰與月季。


大路邊生長着很多大樹,有幾棵枝繁葉茂,正開着細碎的花。那花兒十分奇怪,團團簇簇的綠白色,遠遠望去,絢爛極了,讓人分不清楚是葉還是花。


我居住的小區裏,就有一棵這樣的小樹,每當走過那裏,總是忍不住驚歎它頂着一身“繁華”,卻不知道叫什麼名字。


我踮起腳尖,把手機舉過頭頂,對準花枝,百度識別一會兒,出現了----“女貞”,別名“冬青”。


我有一位作家文友,筆名就叫“女貞”,從她那裏,我知道有一種樹叫這麼好聽的名字,原來它就近在眼前呢。


前方有幾棵柳樹,我最喜歡江南垂柳依依的感覺,心想,這種樹最常見,總是“垂柳”沒錯了吧?


搜索出來----“龍爪柳”,如此秀枝柔美的柳樹,竟叫這麼威武的名字?再看那風中飄飄的細長柳葉,真的頗似雞爪或龍爪呢。


又搜一搜,也有叫“檸檬桉”的,也有叫“槓柳”的,可見人們常說的“垂柳”,不過是一個總稱。一種樹木就有這麼多分支,大自然真是有着無窮的奧祕,不禁感慨植物學家的廣博和偉大。


幸而是陰天,太陽還躲在雲後,不至於曬着,但時間已經不早。我一路往回走,興致勃勃地繼續搜尋----“球花石楠”、“紫茉莉”、“黑麥草”、“互花米草”、“山麥冬”、“馬唐”、“母草”、“繡球菊”……


啊!好一個夏風微醺的早晨,風吹花草香。植物們鬱鬱蔥蔥,煥發着蓬勃旺盛的生命力。難怪法國雕塑家羅丹說,“生活中從不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


走出家門,走進風裏,就會發現一個不一樣的世界。


拋開喧囂、焦慮、憂鬱,偷得浮生一點閒,享受悠然、愉悅的美好時光吧。


感謝生在科技的時代,只要你想,身邊簡單樸素的美好,其實觸手可及。


這個搜索的新技能,分享給親愛的朋友們,快去搜一搜,試一試,你驚喜地發現了什麼?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