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婚率持續走低: 現在的愛情都“病”了嗎?

有新聞報道,2019年全國婚姻登記機關共辦理結婚登記947.1萬對,離婚登記415.4萬對,離婚的人數接近50%,更嚴重的,這也是我國連續六年結婚人數減少。

離婚都“限號”了

據說從2012年3月開始,西安市長安區民政局辦理離婚每日“限號”,一般爲10到15個,排完將不再辦理。

看完這兩條消息不免令人愕然。大部分人到了一定年紀,被催婚和隨之而來的“催生”,折磨地苦不堪言。我深以爲,被世俗綁架的愛情不會延續太久。

01

因爲愛情,所以慷慨顯得格外偉大

想起小說《麥琪的禮物》中的那對年輕夫婦,倆人各有一件特別引以自豪的東西。一件是吉姆家世代傳承的金錶;另一件則是妻子德拉長及膝下的秀髮,如褐色的瀑布般閃耀光芒。

他們的日子過得清貧窮苦。

聖誕節到了,德拉一分一分地攢積下來只有一元八角七分,籌劃着要送給丈夫一件貴重的禮物----白金錶鏈,只爲取代原來金錶上的舊皮帶。最終她選擇去頭髮專營店,剪掉長髮換來二十美元,買下心儀的錶鏈。

吉姆回來時,遞給妻子渴望已久的珠寶髮梳作爲禮物,而德拉知道他付出的代價是賣掉那塊金錶的時候,欣喜若狂和神經質的淚水一湧而上。這一切雖然屬於她,可惜美麗長髮已無影無蹤了。

他們極不明智地爲對方而犧牲了家裏最寶貴的東西,但在一切饋贈禮品的人當中,這兩個人是最聰明的。

請相信,對彼此的付出和珍視,勝於任何禮物。

02 

婚姻需要共同經營,最終纔是雙贏

薛兆豐說過這樣一個觀點:

結婚,就是雙方拿出自己的資源,一起辦家庭企業,籤的是終身批發的期貨合同。

但是現在很多人的觀點卻走了樣,網上看到一則對選擇不婚女性的採訪,可以看出多數人對婚姻有一種釋放的心理。

| 婉兒 : 

我現在就處於不婚階段,其實30歲之前,面對爸媽一次次的催婚還是很有壓力的,也爲自己的年齡着急過。

可是過了三十之後,整個人突然豁然開朗。我以前這樣問過自己:嫁給一個男人,這一輩就算圓滿嗎?也許,嫁了之後,隨之而來的就是孩子、婆婆,以及各種生活瑣事。

我不是一個爲愛能抵擋千軍萬馬的人,所以,現在想想單身也挺好的,起碼過的自由瀟灑。爸媽現在也終於不催婚了,他們覺得只要我快樂就好


| 燕如霜 :

現在我跟男朋友感情穩定,但是都沒有要結婚的打算。

第一是因爲我們兩個人的事業都處於上升期,如果結婚了,就要面臨生孩子,養孩子的問題。我不想放棄現在的大好事業。

第二是因爲經濟壓力比較大,我們倆都是外地人,想要在這個城市紮根落腳就要有屬於自己的房子。我對婚姻沒有多少憧憬,也不向往。心裏覺得,如果婚姻不能達到自己的生活要求,結不結婚也無所謂。

知乎上有一個答主說,兩個人組建成一個家庭可以作爲life partner 生活合夥人,某種程度上與薛兆豐的觀點不謀而合。

兩個人在一起,生活上互相扶持,工作上彼此鼓勵,也是一種家庭模式。

放棄浪漫主義的婚姻觀,現實裏沒有那麼多的羅密歐與朱麗葉。 接受戀愛甜如蜜,婚後淡如水纔是順應自然規律


03  好的婚姻,一定是在精神上共同成長

央視《夫妻劇場》的節目,有一期邀請的嘉賓是詞壇泰斗喬羽先生和夫人。

主持人問喬老“相濡以沫、白頭偕老”的祕訣。

喬老笑答:“一個字——忍!”

夫人馬上搶答:“我是四個字:一忍再忍!”

婚姻裏,比愛更有用的,是包容。


記得《非誠勿擾》中,有個讓男嘉賓翻牌的環節,爲什麼多數人會選“我的生活”來了解女嘉賓? 或許從細節中可以洞察出一個人真實的樣子,她的習慣和喜好,與你是不是合拍,而不是僅僅在臺上多麼楚楚動人。

愛是折磨人的東西,我們卻又捨不得這樣放棄。

不管你是否選擇進入婚姻這座城堡,也要學會達觀和包容的相處之道。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