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談二

最近有個說法,說如果一個人號稱自己的享受是喫某某東西,那必是暴露了這個人貧窮的本質。我不知道這話出自哪個名家之口。但想來從小到大,身邊的人都說看我喫飯是一件樂事。按他的理論,想必我屬實是窮的確鑿了。後來有位家底頗豐的仁兄他說,在外漂泊每逢中秋,光是想象若能回去喫一粒自家做的月餅,都是一件幸福至極的事。

在手機作爲我生活的重要部分登場之前,看心理學相關的書本雜誌是我最經常的消遣。對上邊這個說法,有個名詞“報復性代償”十分貼切,大意是說:人無力反抗時所承受的缺失,在日後有能力彌補的時候,缺失的需求勢必高亢地反彈。我想這說的是大師口中“貧窮的人”;還有個詞叫“依戀”,方便起見先描述成某種童年幸福指標吧,一句話總結就是:幸福的人一生被童年治癒,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癒童年。這前半句指的正是剛纔那位老哥。可家境殷實的他怎麼就暴露貧窮的本質了呢?可能是他精神的貧瘠被聰明的大師一語道破了吧。

真倒也未必一定要家財萬貫才能讓人生以幸福童年起手,大家各有各的癢處,也各有各的痛快,家家如此。寬裕些的予求予得,緊巴點的同甘共苦。過去的日子窮,只好把生活過的用心些。現在條件好了,反而不能事事兼顧了。好在眼下也不全是艱難險阻,總有那麼些人和事能讓你抓住熟悉的影子,從而治癒或鼓舞自己向前走,不必停留着。人生在世一百年,有誰敢說自己有資格給衆生的幸福指數排個先後名次呢。

講大江南北燒烤故事的紀錄片《人生一串》讓我追看了好些個夜晚。從文案到配樂到鏡頭,從選材到視角再到故事推進,單拎出來哪個都值得專門學習學習。一把火一串肉,天南海北尚有不同演繹,孰優孰劣,箇中滋味,辛辣自知。人生亦正亦反,美食亦鹹亦淡,求一個現世安穩,未嘗不是一種大時代下的理想主義。

前一段微博很熱的周杰倫蔡徐坤打榜PK,看似是一個80/90後的大衆偶像和一個當紅小鮮肉,兩個年齡段粉絲羣的世界大戰。認真分析一想,90年代末到20世紀初家庭上網和電話都是一根線,大街小巷的音響喇叭,和年輕人的口耳相傳,大家都不得不被動地聽過雙截棍青花瓷,這是周杰倫有機會成爲全民級偶像的一個重要條件。新的互聯網時代太便利了,把每個人獲取信息的成本降到極低,人們很方便就能在網上找到志趣相投者,擱20年前寫信找筆友還得先訂一本雜誌。現如今不粉流行的可以追說唱,不愛說唱可以聽相聲,再難出現一個藝人一統江湖的現象。實質上打榜爭第一和春晚越來越不好看有微妙的共通之處。當然,其中固然還有別的成分,比如欣賞角度的差異、藝術水平的高低,但本質還是受衆細分。雖說確實少了一大家子其樂融融的氛圍,但飯桌上的選擇多了,大家不必緊着一盤菜喫,還是件好事,也自然會出現“周黨”“蔡黨”口水仗上的一貶一擡。唯物主義歷史觀告訴我們,物質基礎決定文化發展。個人的喜惡在市場資本的面前越來越透明,5G的普及還會進一步降低互聯網信息的獲取成本,也會進一步拉開信息和信息之間的價值差異。會不會出現讓我放棄“只賞其作,不賞其人”的立場,轉而成爲追星粉絲的明星呢。我感覺不會,卻也感覺無可避免。

聽說走向成熟(上年紀)的標誌之一是:中午剛吃了什麼想不起來,八百年前的事歷歷在目。我眼下還忘不掉自己上頓喫的什麼飯,卻真的開始感覺得到,久遠的事在腦海裏是會越來越清晰。當然,這話絕不能當着著名批評家許女士和她的忠實擁躉楊老先生的面說,否則她一定會45度扭頭然後蔑然哼出:爺爺奶奶還沒說老哩,你去稍息吧!

是是是,顯然我沒什麼資格雲裏霧裏地裝老成。眼下趁年輕,珍貴的時間本該拿來向各種什麼英語考試,職業認證宣戰,我卻總下意識用來反覆咀嚼“週而復始”四個字。康德說,未經思考的人生不值得過。或是性格使然,或是愛好實屬貧瘠,坦率的講,“每知其然,必願知其所以然”簡直成了我下意識裏的行爲準則。人的記憶就像是在沙地上寫字,我生怕忘了一路走來的枝枝蔓蔓,便總是再三回顧事件現象,盡我所能的分析本質,再分門別類地妥帖記好。時間一長,眼下的“世上天下再無新鮮事”,確實會不如當年初見“來者何人是爲何物”的新鮮感那樣鮮明深刻。

週而復始,螺旋上升。民國時期教育界大佬提倡追求“自由且無用”,的確專業能力出色。識文斷字增加人生厚度並不是什麼祕密,湖南的那位圖書管理員終其一生都在故紙堆裏穿梭,卻比誰都離未來和真理更近。對於普通人來說,即使沒有頂尖的大腦去解形形色色其中背後的迷題,但日積月累的知識,真的可以充實一個無用的孤獨的靈魂。雖說這樣一來沒有太多時間喝咖啡了,可即便不能像魯迅先生一樣文章憎命達,用一輩子時間卻過了別人幾輩子的體驗,日後酆都相見,多喝一碗忘川水也算穩賺不賠。

當然聽綠皮車上的中年大叔夾着煙吹牛逼大概是沒什麼用的,基本的篩選能力很有必要,但學乘法口訣表的時候非要舉手發言問爲什麼不提1+1=2,那被門外罰站先去冷靜一下也是件好事兒。

未經風吹日曬的大棚蔬菜自有它的妙處,但過了霜的菠菜好不好喫一試便知。古人早就講,有得必有失。雖說有時過早拋棄天真是一種遺憾,但問世間又有誰是了無遺憾呢。老天很忙,沒有時間給每個人開一扇門關一扇窗。與其兜兜轉轉,不如坦然篤定。自己親手推開一道門去,買定離手,富貴在天,理想主義,充實圓滿。你看梵蒂岡的主教們一輩子從未見過上帝,卻也追隨了上帝一生。

我有個好友,是我認識最強的大牛,四年前他說,上世紀的共產運動是全體無產階級的烏托邦。我花了很久去讀懂真正的勞動人民美在哪:他們眼裏的理想主義令人不敢直視,他們手上的奮鬥之力教人振奮不懈,他們心中的執着堅定讓人自愧不如。拋開歷史侷限性,他們自知那是理想主義,但仍拼盡了全力。

太執着於愛情和理想的人,要麼孤獨一生要麼卓爾不凡。我這個人真是滿身的弱點,浪漫主義的性格、理想主義的追求、共產主義的信仰。像我這樣的人倘若不腳踏實地的努力、實事求是的思考,一輩子終日奔波求而不得簡直就是刻好的墓誌銘。好在我大概是個俗人,現在有時看某乎日報,那些如何更好承擔家庭角色、如何更好構建親子關係的專欄,居然全都鬼使神差地仔細拜讀,如此看來想必這是我“報復性代償”和“用我的童年治癒下一代的童年”而使然吧。我縱然以先鋒爲榜樣,可能修身齊家纔是對我來說把理想主義照進現實的最佳歸宿。只是這一生要做的功課太多,像是一場不劃考點沒有範圍的考試,不得不盡量事事略懂、件件粗通,以期考場裏不愣在原地,提筆難下。當然用不上的也有很多,比如即使看清受衆細分如鋼鐵洪流,長輩抱怨春晚一屆比一屆不好看、過年一年比一年沒有氣氛時,還會點頭稱是並痛斥一番粗製濫造;再比如,聊起八字星座總也不好拂袖而去,瞭解瞭解看相算命的話術機制,也不妨做是消遣一件。

兒女情長,癡癡纏纏。雖說是骨子裏浪漫主義不可救藥,卻並非除此之外再無他求。和人生路上其他煩惱相比,伉儷情深確實是太過於單純,理應不愧人愧己。但越純粹越珍貴,貴乎稀有是這個自然界的真理之一。興許是這個緣故,人潮人海里我從不知棋逢對手是何滋味,即使秀才遇見兵般轟轟烈烈碰撞爆炸也不曾遇見。總是過於熱忱以至於更嚴加苛求自己,想到他日別處挑戰勢必更上層樓,不免心生塊壘。

有位編劇說過:“我們這一生遇見愛遇見性都不稀罕,稀罕的是遇見了解”。就像多年前仙劍奇俠傳1裏,趙靈兒對李逍遙說:“相愛不如相知”。風花雪月固然美到輾轉難眠,但此心安處是吾鄉的歸屬感,再驚豔的溫存也堆疊不出分毫。

嗨,不愧是從理想主義到生兒育女轉換起來毫無心理負擔的我。還是情不自禁嚮往起陪我並肩看風景的老調重彈了。泰戈爾的不必停留着是我豔羨的;自己親手推開人生之門是我標榜的。既是如此,我便仍舊熱忱的做,真誠的等。因爲我知道:

短暫的人生裏沒有什麼是不變的,而這正是永恆的意義。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