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集成市場綜述與市場定義描述(參考2007年Gartner數據集成工具魔力象限圖)——第一部分

 市場綜述
數據集成的規律包括實踐、架構技術和實現對企業中不同數據主題區域和數據結構類型的持久訪問與分發的工具,爲了滿足所有應用和業務過程所需要的數據消費需求。所以,數據集成能力是信息爲中心基礎架構的核心,並將助力降低企業全範圍和跨系統邊界的數據共享難度。當今的壓力致使所有地區和行業都在數據集成方面增加了投資。那些需要快速影響市場的和敏捷改變業務流程和模型的商業駕馭者們讓企業採取不同的方式來管理數據資產。對過程和IT基礎架構的簡化對於實現透明來說是非常必要的,並且透明需要對數據的完整一致的視圖,其展現了業務的運營和績效。數據集成是企業總體信息管理策略的關鍵部分,並可解決這些由數據產生的問題。
 
從技術的角度,數據集成工具原來是通過一些相關的市場提供的,不同的廠商提供不同風格的數據集成工具。大多數的行爲都在抽取(extraction)、轉換(transformation)和加載(loading)三個範疇內,即ETL範疇下,並通過越來越多地使用ETL工具來實現數據倉庫,並解決數據集成中最近遇到的其它類型的問題。複製工具、數據聯邦市場及其子市場都有廠商們提供的針對不同數據集成風格而優化後的工具。其他相關市場,包括數據質量工具、適配器和數據建模工具,也和數據集成工具市場相交。所有這些歷史上的市場劃分也同樣造成了大型企業中數據集成實現方法的複雜化——不同的工具使用一致性很差的不同術語,大量交叉與冗餘,對元數據也沒有通用的管理和利用準則。用戶不得不從多個廠商中購買一組工具才能擁有足夠的能力滿足全範圍數據集成的要求。
 
隨着數據集成工具市場的興起,截然分隔的子市場在廠商和技術兩個層面都繼續匯合。這是由用戶的需求驅動的(例如,企業意識到它們需要評估原先的數據集成技術並採用它們能在企業全範圍內使用的統一數據集成能力)。也由廠商的行動來驅動(例如,不同的廠商和單獨的數據集成子市場從功能上擴張成爲相鄰的領域,並且併購行爲也將廠商從多個子市場上融合起來)。結果就是形成了完整的數據集成工具市場,它是基於標準設計的工具、元數據和運行時架構,能解決不同數據集成風格的問題。該市場已經取代了之前的數據集成工具子市場,如ETL,並且形成了Garnter在本魔力象限圖中展現的競爭格局。Garnter預計在2006年底時,該市場的容量大約是12億美金,並且每年擁有超過17%的複合增長速度(2005-2010年全球數據集成工具市場總量與預測)。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