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筆記—犬校精華帖產品筆記

1.優質內容如何衡量,如果單從CTR和刷屏數來考量,就會陷入標題黨。

優質內容的特徵:1)大衆化內容,體量天花板較高。2)受到目標用戶喜歡的,最好是有獨特性的內容。3)容易消化創作成本,孵化更多創作者。

唯數據論會造成口味單一,營養匱乏。

方法:1)先定義目標用戶,觀察他們的喜好。2)將用戶喜歡的內容分類。 3)將分類按權重排列,再按比例傾斜流量。

關於數據導向的角色錯誤

數據覆蓋不一定全面,樣品不一定科學,就算數據完美無缺,被數據誤導的例子也是數不勝數。應該更重視數據背後的產品邏輯,更甚於數據本身。


2.新用戶需要選擇興趣分類嗎?

A/B過前置的興趣分類的效果並不佳。

即便前置分類,也必然做後置的分類來拓展:

更建議:1)放棄前置興趣分類。2)初始化數據選擇熱門內容中的中位數。3)在主feed流或發現頁插入後置分類,通過內容點擊行爲來修正用戶興趣。

Ps(若熱門內容的中位數留不住新用戶,分類推薦恐怕也收效不佳。)


3.聊聊CHAO

CHAO的運營很糟糕,首頁第三個tab是穿搭,男性根本沒有“逛”的需求。運營推薦內容很勤快,但爲了追求存量用戶的活躍度,犧牲了鮮明的內容品牌。

男性用戶,會偏向於強烈愛好的垂直社區,如虎撲、鐵血、懂球帝。碎片化的生活分享太嘮叨,不符合男性的偏好。復刻一個男性版的小紅書書緣木求魚。


4.產品經理的四大素質

邏輯,同理心,想象力,審美。


5.向上管理能力


6.小組相關

廣泛意義上的小組有兩類:一類是用戶創建的,用戶管理的。成功案例只有百度貼吧和豆瓣小組。

一類是官方創建的大量UGC小組,官方管理。即刻。

綜合豆瓣和即刻,成功小組的共同點是:

1)小組並非產品的主營業務,二十衍生業務。

2)目標用戶羣活躍度搞,內容調性高於中位數年輕人。

3)有成熟去中心化的分發方式。

小組並不是市場顯性需求,獲客成本很高。同事小組意味着強互動,強秩序。而且由於小組本身是強調個性化的小型社羣,分發必然是去中心化的。

豆瓣小組與即刻的區別,豆瓣支持用戶創建小組,加強了主題的個性化。且也依賴站外與站內的搜索引擎分發,甚至豆瓣生態的分發。即刻沒有搜索引擎的加持,長尾小組無法被分發,只能聚焦於少數精銳的官方小組。


7)消息通知放在一級tab還是隱藏

如知乎微博等都是放在一級tab。從數據上說消息tab使用率基本是僅次於默認的首頁tab。

需要考慮兩個要素:

1)消息的“滲透率”和使用頻次。如果滲透率高達50%以上,且50%的用戶每天都會點擊,5%的優質用戶每天都會高頻點擊。如微博,這時把消息作爲tab更順手。消息tab對高頻查看消息的用戶幾乎是剛需,比如知乎發帖,評論幾百條。

2)底部tab的佈局如何。比如是 首頁、發現、我的這個佈局,加入消息tab視覺上會更平衡。


8.爲什麼小說App新用戶先選擇性別

男性用戶和女性用戶看的小說天差地別。一定要做分流,就看用什麼手段做分流。興趣分類給用戶的壓力太大,選擇性別做分流是相對成本最低的方案。

不要讓用戶思考,一思考就存在流失率。


9.UGC早期怎樣識別優質內容

以新氧爲例。

1)新氧早期的UGC內容是用戶整形日記。首頁有feed流專門展示UGC內容,早期採用了很笨的方法,基於LBS將幾個主要城市的feed流前20個位置人工置頂。運營人員每天找20片優質日記,然後第二天更新放在前20個位置。這20個內容會根據互動情況動態變化排序,但是是鎖死的。20位以後的日記基本沒人點擊了,就沒再研究推薦算法。

2)16年中旬基於用戶UGC內容打的標籤將首頁日子分類tab。默認推薦是上面的邏輯,增加了如眼部、胸部、鼻部等tab的分類,分tab後feed流點擊量比之前提升了20%。

3)16年底繼續對推薦算法進行了優化,推薦算法公式爲:feed得分=feed靜態質量*通用時間衰減*閱讀狀態修正

feed靜態質量=(發佈者質量+當前傳播質量+醫生點評得分)*(文本質量+富媒體質量)。

發佈者質量根據站內等級、粉絲數、歷史發佈內容質量、評級稱號等綜合打分;當前轉播質量根據內容本身閱讀量、點贊量、收藏量、評論量綜合打分;醫生點評得分我們認爲一篇日記有醫生回覆則會大大增加日記的質量,所以增加了此指標;文本質量根據文職數量和是否命中敏感詞打分;富媒體質量根據圖片數量、是否包含小視頻等綜合打分。

通用時間衰減:任何一個日記通過這個衰減函數可以保證前三天這個指標有很高的值,然後逐步衰減直到穩定。目的是希望新發的內容儘可能有曝光機會,之後再拼質量。

閱讀狀態修正:根據用戶是否閱讀過這個內容來決定指標的值大小。

後期還增加了日記到電商的轉化率等電商指標來決定得分。後來的新算法上線後,首頁日記點擊量較之前提升了40%多。

以一罐爲例:

一罐UGC的產量挺高,但互動率並不能精準識別出內容質量。互動率經常和共情相關,而不是和消費相關,哪怕是共情的水貼。

在這種情況下,最簡單的方式就是人工識別。尤其是UGC早起,可以承受運營成本壓力。一罐設置了一些參數,包括字數、圖片書、互動數。給這些參數不同的權重分,達到基本分之後進入運營審覈後臺,人工快速識別優質內容,標記爲推薦。

打上推薦標記的內容會在主feed優先分發,並在頻道置頂隨機輪替,得到更大的曝光。

在UGC早期階段,最原始最好的辦法就是一條條審覈。黑科技這種東西是體量強相關的。


10.感性與數據是對立的嗎?

並沒有非此即彼的方向。

做過深度數據分析的人就知道,對數據的解讀可以有多種截然不同的方向。選擇哪些數據,如何劃分權重,解讀成什麼樣子,全都依賴價值觀與直覺。

行業的迭代,給產品經理提供了更多的數據參考,更多的實驗手段,幫助得出更準確的結論。數據和實驗都是工具,沒人不喜歡工具。但工具的背後依然是產品經理的大腦,依然要依靠邏輯、場景、價值觀和直覺運轉。


11.關於微博超話的討論

微博最近幾點的最優秀的幾個產品動作:微博超話、10萬粉大V拉黑禁言、瀏覽微博詳情後動態插入2條最新微博。

1)超話的前身是話題,早起粉絲喜歡在安利偶像相關的微博中帶話題標籤,如#鹿晗#,這個話題標籤能聚合所有鹿晗有關微博,會有總閱讀量和討論人數,成爲粉絲之間battle偶像的一種“數據證據”,最後微博PM順勢升級成了超級話題,也就是現在的小社區。

2)微博超話的關鍵詞是“隔離”,超話的最大用戶絕對是明星的粉絲,並且不同的粉絲團體中是有嚴格的“地盤”思維的。超話內發帖允許不在個人微博展示,也是幫助用戶隔絕人設。


12.抖音的成長路徑

抖音的早起成功的主要因素是運營的成功,在短視頻社區上,最重要的是找到一個有足夠內容消費受衆,創作方式簡單進而有足夠創作者,同時風格鮮明,最好還能用內置工具支持創作。

1)抖音找到了一二線城市用戶受歡迎的內容;

快手無法佔領一二線城市,基本盤的調性決定了一二線城市的高價值用戶與快手隔離開。所以17年底,快手的7億用戶,一二線城市佔比極低,基本沒有。

2)運營上無敵強悍與大環境的變化;

大環境的變化:4G資費降低,流量越來越便宜;直播行業興起。

巧妙的內容冷啓動方式:去全國各地藝校、歌舞培訓機構,找漂亮的小哥哥小姐姐拍攝做初期內容儲備。

3)強悍的增長獲客能力;

明星運營推廣嘗試:

2016年11月13日抖音官方推出#趙麗穎最強應援活動#,此活動持續4天,有43萬閱讀,3萬+轉發。當時抖音纔不到1萬用戶,付出極低的成本獲得了第一批種子用戶。

引進網紅資源:

陸續引入一些網紅KOL,爲抖音帶來了大量新用戶,也是進一步測試通過簽約網紅獲取新用戶的方法是否可行。

到3月爆發時,主要通過以下方式,實現快速增長——短短5個月時間,200倍增長。迅速成爲行業巨頭。

1.明星推廣 2.媒體聯合報道 3.冠名強檔綜藝 4.各渠道流量購買

4)分發算法優秀

今日頭條的團隊在推薦算法上的優秀毋庸置疑,關鍵是還剛好契合了短視頻的形式。

在內容多樣性泛化後,也成爲最核心的競爭力之一,保證了用戶的消費體驗。

推薦算法在用戶爆炸性增長的同時,也很好保護了產品內容調性,避免過量用戶衝擊,造成早起切入市場時的銳利特性喪失。給到內容運營上的幫助是巨大的。


13.社區產品在什麼場景下需要轉發功能

微博的分發機制高度依賴轉發,用戶爲什麼要轉發別人的內容呢?因爲可以通過轉發來建立在家的人格化profile,同時也作爲輕量級的內容產出,給自己帶來互動。

轉發的理由是:“我關注,我認同,這就是我”是人格化的塑造。

爲什麼小紅書不做轉發呢?

主要原因是內容類型單一,用戶很難通過轉發小紅書的內容來建立自己的profile。次要原因是小紅書依賴算法分發,關注爲輔,就算不轉發也不影響大盤。

綜上,是否適合做轉發,一取決於內容類型和質量是否適合“轉發塑造人格”,二取決於用戶黏性,只有高黏性平臺的用戶纔有意願在這裏維護自己的profile。


14.社區feed流選擇單列和雙列的理由是什麼?

單列重展示內容:一般PGC,或者是“編輯推薦類的UGC”,用單列。

雙列重興趣瀏覽:如靠推薦分發的UGC,可以快速發現感興趣的內容以及感興趣的人。

在多數情況下,單列是看內容,雙列是找內容看。雙列通常於“瀏覽偏好多元化”的圖片/視頻場景,尤其是系統推薦feed。一屏內單列大圖只能顯示1-2條,雙列可顯示4-6條。雙列可幫助用戶更快找到喜歡的內容。


15.41種藍色的意義

谷歌搜索結果頁的藍色鏈接,他們測試了整整41種藍色,最終選出了那個表現指標最好的藍色。選用這種藍色比其他藍色每年多爲谷歌帶來了兩億美元的利潤。

這個例子從灣區流傳到國內,被封爲A/B test的典範。(頭條內部的價值觀“追求極致”就有拿它做過例子)

討論:所謂的41版的故事一定是在一定體量上纔有用,大概只有百萬級別上的DAU且增量放平的情況下,纔是考慮和摳細節的好時機。


16.淘寶購物車和收藏的區別

收藏可以覆蓋購物車無法覆蓋的場景,比如快速下單,缺貨和預售無法加購物車,復購等

不確定款式,短期內也沒有強烈的購買意願時,收藏是更短的路徑,不用挑選款式。

購物車和購買的動作更近,訪問活躍度也更高,用戶端用它來暫存並提醒購買,平臺端可以玩出更多的營銷花樣,而收藏則退爲某種穩定且保守的備忘方式。購物車更偏向於讓用戶購買,產生GMV,也就是說用戶加入購物車的商品相較於收藏夾有更強烈的購買慾望。平臺則通過購物車的降價、領紅包、湊單等營銷功能進一步刺激用戶的購買慾望,促成成交。購物車的定位裏非常重要的兩個因素是合併下單和營銷。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