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一次“丟書大作戰”

小隨快到告別的時候了,最後再爲大家丟一次書。

按照慣例,還是丟5本。

第一本:《內向思考》 

這本書的副標題是:爲什麼孤獨的人總會很優秀?

別以爲這句話僅僅是個噱頭,以良叔的體察,確實比較牛逼的人都是孤獨的,道理不難理解,如果你是一個人雲亦云的追隨者,你怎麼可能獨擋一面?

正如那句名言:

羊會成羣結隊,獅子只會獨來獨往。

孤獨,這和內向、外向無關,只是一種狀態和境界,這本書就是告訴我們如何利用這種狀態,從而實現卓爾不凡。

由於作者畢業於西點軍校,所以文風沒那麼文藝,顯得很剛猛自大,但我覺得這也是孤獨狀態的一種內在勃發,一個隨大流的人,必定也是溫和的,不敢站在聚光燈下。

正如Lady Gaga所說:

我的高中同學都夢想着去Google工作,而我的理想是成爲Google搜素中的人。


第二本:《祕書工作手記》

這是一本幹到無法擰出水分的書。

名字可能有點LOW,但是內容真的很好,作者是一位體系內的“老江湖”,將體系內的那點事,體系化的輸出給你。

從寫公文到請客喫飯,從組織會議到和領導相處,都有着非常接地氣的招術。

可以說,這是一本體系內職場人的指南。

通讀一邊,能讓你少走3年彎路。


第三本:《爲什麼我們總是在逃避》

你是否有過想逃避的念頭?

明明大考在即,你心裏也知道重要,可是還是提不起勁;

明明工作沒什麼進步,你想利用業餘時間讀讀專業的書,可是一下班就攤倒在牀上,開始喫雞;

明明知道這樣混下去,將來岌岌可危,每每想改變,可是還沒開始,就被打回原型。

是的,當我們嘲笑鴕鳥把頭鑽進沙中來回避危險時,其實我們和那隻鴕鳥也差不多。

大腦總在面臨挑戰時,關閉一些區域,讓你陷入一種“心理防禦狀態”,如果你只是聚焦在行動上,基本毫無效果,因爲你的心理底層問題沒有解決。

這本書就是從“認知心理學”的角度,告訴你,大腦爲何要自欺欺人?以及我們應該怎麼應對。


第四本:《皮囊》


作者蔡崇達是80後,福建晉江人,雖然年輕,卻是知名媒體人,24歲起便成爲某名句媒體的總編。

這本書的一個亮點是,序言由劉德華所寫,一位娛樂明星爲某本書籍作序並不常見,有理由相信劉天王確實是被書中的內容所打動。

這是一本很難歸類的書,你說是小說吧,蔡崇達寫的都是身邊的人,而且有血有肉有細節,很難脫離現實去杜撰;

你說是自傳吧,書中又是獨立成章,而且如此深刻的事情都發生在一個人80後身上,難道只會如此湊巧?

也許我們應該放下虛構與非虛構之爭,僅僅體驗原始的閱讀感即可,相信那些故事足以打動每一個成年人。


第五本:《掌握分寸》

和人打交道難嗎?

說難也難,也容易也容易,關鍵就在於“分寸”二字。

曾國藩曾說,與人相處,需疏疏落落

很多人解釋說,這是讓你與人疏遠。

其實不然,“落”是“大大落落”之意,是大方得體的意思。

所以,曾國藩的本意是,與人不能太近,也不能太遠,要做到大體得當。

這就是對“分寸”最好的解讀。

中國文化和歐美文化有個區別,中國一般只會用緘言來承載一些道理,就那麼一句話,你自己體會。

而歐美文化中,經常會把一個道理分解,從不同個維度去闡釋,並提供解決文案。

這本書就是這樣,從各個方面,解讀爲人處世的恰到好處,還提供了很多具體練習方法。

如果你被社交問題所苦惱,可以看看。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