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食也(九)

                                                                                                                                                                                                        ——北京憶

一、叔婆家的涮羊肉



2013年2月,轉眼就過了四年,還是不能忘卻這味道,叔婆現在身體也不太好,兒子在國外打拼事業沒什麼時間回來照顧老人家,這就是很多中國家庭的現狀吧。

那年發生了許多事,彷彿就跟昨天剛剛經歷過那樣,年初就踏上了藝考徵程,北京街頭少了往日人羣的熙熙攘攘,是一年中難得的清靜,藝考行程結束後,叔婆邀請我們去她家喫涮羊肉,叔婆是地道的北京人兒,口味自然正宗。家裏來了南方的客人氛圍變得熱鬧起來,不久就開始涮起了羊肉,那個羊肉是迄今爲止我喫過沒什麼羶味的,(羊肉是叔婆在牛街那塊買的,坐地鐵7號線到廣安門內,出c口往東南走一段路就到了,那裏的牛羊肉新鮮,品質比較好。)熱騰騰的火鍋配上甜甜的芝麻醬跟香菜,簡直讓人垂涎三尺。沸騰的湯水裏翻滾着各種菜,熱氣騰騰的讓人在這個高冷的冬天有了些許暖意。叔婆總是愛笑,也許是看到子女幸福,享其天倫之樂吧。

一直對北京有一種情感,正如小東所說,北京,不僅僅因爲它是首都,這裏承載了我太多記憶和感動,這個城市,懷揣着無數人的夢想,有過幸運,也有過不幸。

二、西單的羊肉泡饃


2013年11月30日  晴

清晨6點,地鐵上已經坐滿了人,大家都是爲了生活,背井離鄉,早上7:15分,天安門廣場上升起了五星紅旗,國歌一共奏了三遍,很有幸,在人羣中被抱起來看這樣的儀式。

人生中有些際遇和緣分的出現,是可以讓一個人改變的。七年,世界早已是另一個模樣,生命中有太多分分合合總歸要自己去承受。這一年,我們從南到北,都開始了新的生活,我去了瀋陽,他去了北京。適應了幾個月後,我們終於約好在這天見面。

那天看見他,穿着一件厚厚的的黑色羽絨服,站在前門地鐵站臺上,背影看起來很瘦弱,心裏不免感到一陣心酸,他告訴我今晚零下三度,其實我感覺不算冷,我們就這樣一直走啊走,心很暖。

西單的夜晚人羣依舊熙熙攘攘,長安街燈火輝煌,車並不如流水般走過,我們沒想過要喫什麼,隨便找了一家西安小喫,那天我們沒說什麼話,但是,心底裏對彼此的關照用行動表達了出來。滾燙的羊湯出鍋了,麪疙瘩在湯水裏翻騰,舀一勺放入嘴裏,濃濃的味道,湯很暖。也許這就是平淡日子裏普普通通的食物,但是在不一樣的冬夜,有了不一樣的含義,是陪伴,是依靠,喫飽了還能跟他坐着聊會天。

第二天他有事就不能送我去車站,但臨行前我們通了個電話,他說了聲謝謝,這是之後再也沒有這樣的話語在我耳邊響起。

人最快樂的,就是活成自己喜歡的樣子。有人陪伴,有人愛護。那個冬天,有他,格外溫暖。

三、北京電影學院外的池記串吧





因爲上學途中路過北京,在那裏中轉過幾次,對此也略微熟悉北京部分地區了。因爲有同學在北影,所以有時候去北京也會去那聚聚。

那天我們從西單逛完街回到電影學院已經到飯點的時間了,決定去池記擼串兒,擼串兒的感覺跟其他喫飯方式不同,一把串,一杯酒,說盡兄弟無限事。池記給我印象最深的是它的烤茄子。當天晚上我們前後點了兩份,烤的適度,外焦裏嫩,加上調料,讓人回味無窮。當然,喫串少不了喫羊肉串,羊肉串堪稱燒烤攤中的一霸,地位是無法動搖的,肉的口感好不好,還得看選材和調製,對於部分喫貨來說,食材的加工到製出,要考究到步驟嚴格配比精確,這樣才能保證到嘴裏的口感是完美的。本人沒有去過新疆,據說那邊的羊肉串可是霸氣側漏的,喫過新疆正宗羊肉串,纔有激情在深夜談人生啊!

晚上的池記串吧坐着很多電影學院的老師和學生,討論着劇本還有片子的各種事,氛圍熱鬧且不失雅興,學習正是如此,有一羣志同道合的朋友,大家一起合作完成作業,這就是學生時代濃重的一筆人生回憶!

從池記出來,我們又踏上歸程,夜晚的北京,依舊繁花似錦。

四、五道口清真食堂的羊肉手抓飯


2016年4月30日,北京春末夏初的傍晚透着一股白天未散去的暖勁,今天週末,但是晚高峯的地鐵依舊還是這麼多人。五道口附近是大學城,自然少不了喧鬧。北京每天、每時、每地,你都會看到形形色色的路人匆匆忙忙,車子裏堵着的人心也不能平靜,爲了自己那點即將破碎的理想,爲了打拼出自己的一片天地,爲了養家餬口掙買房錢,爲了.......

很喜歡北語這樣的學習氛圍,那裏可以讓兩種不同民族文化的人產生交流碰撞,與外界形成不同的氣氛,一直不太瞭解穆斯林,今天有機會認識到了。這次是跟一個在BFA工作的哥哥約談,正好他在附近辦事,我們就順便約了喫飯,而後就把地點定在了這裏。走進穆斯林餐廳,一股很濃重的民族風撲鼻而來,許多國家的留學生和我們國家的學生親切的交談起來,他點了一份大的羊肉手抓飯,還有幾樣喫的。手抓飯是偏甜口的,因爲裏邊的胡蘿蔔經過烹煮汁味已經滲透到飯裏,還散發着孜然的香氣,確實是飢餓的人們補充能量的美味佳餚。我們邊喫邊聊着關於專業的問題,考BFA的研究生真不容易,真的很佩服川哥那樣保送上去的學霸。其實在這裏喫飯更多的是交流自己的想法,談論一些愉快的事,鄰桌的一箇中國女生和一羣外國人就是這樣流利的交談着學習上的事。晚餐結束後,跟這哥們去了一家地鐵口附近的咖啡廳,他說今晚約了個導演商量劇本的事,我也在陪他等。沒有哪份工作是輕鬆的,喧囂的城市之下,人們爲了生計早出晚歸,忙碌中已不覺勞累,年輕就是這樣一天天的爲了掙錢背井離鄉的奔波,那能有什麼辦法,社會就是如此殘酷。

現如今,這位哥們依舊在北京闖蕩,路還很漫長,大家需要經歷很多故事才能成長,人生默默的承受數不盡的春來冬去。

五、2016年5月6日  國家體育總局訓練局旁:星星酸菜魚


五月第一個週五下了課狂奔到火車站坐上車去北京看錶姐,北京剛剛入夏,出了北京站已經是傍晚時分,還是有些涼意。表姐和姐夫帶着我去了他們以前成長的地方——國家體育總局。體總附近有個“星星酸菜魚”,他們以前經常去那裏喫飯,姐姐跟我說了當運動員因爲要尿檢所以不能喫外面的很多食物,是啊,鮮花與榮耀的背後是要比常人付出更多的汗水和努力,就像張繼科說的:“如果你拿了冠軍,會升國旗、奏國歌,這是競技體育給大家帶來的榮譽感,也很殘酷、很現實。這些東西是拿錢買不到的。”(此處阿科迷妹投來崇拜的眼光)。表姐當年這是經歷過亞運會和奧運會的運動員,這種光榮,是整個家族的驕傲。

到了餐館,我們那天去晚了還是怎麼地沒有酸菜魚了,點的是一個魚頭。然後還點了幾個菜,一邊等上菜一邊在聊天,姐夫望着鄰桌方向對我說這是國家游泳隊的誰誰誰,那個又是誰誰誰,閒聊中菜也上齊了,魚頭是泡椒魚頭,湯汁已經滲入魚頭裏了,喫進嘴裏的每一口都有泡椒的辣而不燥、辣中微酸的味道,加上魚頭的嫩滑,確實是一道下飯佳餚,還有那道令我印象深刻的“乾煸豆角”,之後喫過的都沒有當晚那樣外表這麼酥脆的豆角了,喫飽後我們啓程回五環的家,路上還是堵車,北京就是一個堵到爆炸的超大城市,一天上班在路上的時間至少四個小時。

人生五味雜陳,而每一天都充滿挑戰,你或許不知道自己醒來的每一天是否是生命中的最後一天。就像一條魚,它生前不知道自己是餐桌上那盆饕餮的美食,然而死後卻被世人所讚歎其鮮美。油鍋上翻滾着火辣的調味料,與魚肉配合出一道讓人垂涎欲滴的美味。人們品味的是,人生味道中那辛酸流露出的幸福。

晚上,電視裏放着《跑男》,我們仨很開心的看着,所以,幸福真好啊。

六、2016年5月7日      上地江邊城外烤魚







這天早上逛了中國人民大學和清華大學,在清華校園裏騎車,也算是人生完成了一些願望吧。中午的時候姐姐和姐夫帶我去了他們以前在體大上學時來的“江邊城外”上地店喫烤魚,姐夫說這家店的魚都是現殺現烤的,很新鮮。之前也喫過很多烤魚,嘗試不同的味道也是對味蕾的饋贈。

在烤魚上來之前先上的是那個紅糖小魚,姐姐先夾了幾口喫,味道不錯,魚是用米磨成粉做的,入口爽滑冰涼,還伴隨着紅糖的甘甜味,是夏天消暑的一道佳餚。烤魚終於上來了,香氣撲鼻,吹着空調喫着這鮮辣的魚,感覺到夏天的豪爽由內向外的迸發出來。果然是新鮮的魚做出來的,姐夫說跟路邊攤的烤魚不同就是魚肉的質地很鮮嫩,所以價格不一樣也是有它的道理的。

喫魚過後是飽腹的滿足感,可以靜靜的坐在那放空自己。簡單來說,人活着就爲一口飯,解決了溫飽纔有力氣去追求那些所謂的“夢想”。有時候會覺得別人的人生路這麼容易走,到自己身上怎麼這麼難。歌詞《經過》寫到:生命如同一段旅程,總要走過後才完整。是啊,只有走過才能體會其中的酸甜苦辣。

姐姐說她跟姐夫也是曾經過苦日子才一步一步走到今天的,以前兩個人擠一張小牀,坐地鐵一個人要把另一個人拔出來,經歷了那些成長的事,才能感知生活不易。姐說他們已經算好的了,來北京十幾年,有房有車有戶口,現在還有好多人在北京沒有房子,沒有戶口,兩個人一起養家活口,確實很艱辛。聽到這裏,真的很佩服那些在大都市奮鬥的人們。兩個人一起努力,也會過得很開心,有些人還是輸給了現實……

傍晚,清風徐來,夕陽的餘暉灑在北京擁堵的街道上,車窗裏,一雙雙焦急等待卻又無奈的眼神注視着前方一片車流。

晚上到家,姐姐煮了從家鄉拿過來的螺螄粉,每個人都喫的津津有味。

七、姐姐煮的家常菜


2016年,9月15日,中秋節

每次去北京都是臨開車前三分鐘才拖着行李箱狂跑上車,動車一路搖啊晃啊開了5個小時,下了車整個人都不好了。前一天晚上加上堵車時間總共花了7個小時纔到姐姐家。飢餓和疲憊被一頓家的火鍋抵消了,有家的感覺真的很好。

第二天,就是一年一度的團圓佳節——中秋節。姐姐一大早就合計今晚喫什麼菜的事,然後她就去準備了。很快到了傍晚喫飯時間,上的第一道菜是炒杏鮑菇,杏鮑菇也是家常菜的一種常見食材,油溫熱了就可以放豆豉辣椒先爆香,然後放切片的蘑菇翻炒,注意的是蘑菇不放水,炒的過程中它會散出水分。這道菜姐姐練了很久,姐夫爲此放了很久的“小白鼠”,幸福之道就是這樣簡單,和另一半品嚐生活的酸甜苦辣。


一頓晚飯的時間就是這樣有說有笑的過去了,有些人忙碌一輩子,陪家人喫飯的夜晚可能少之又少。但是,家的味道,是最值得回味的。這次從北京回來的路上遇到一對年過古稀的老夫婦,兩個人快快樂樂結伴南下旅行,有時候真的挺羨慕老一輩人的愛情,在那個艱難的年代,彼此不離不棄,相濡以沫一輩子,很溫暖。

(八)惠新西街南口的廣式菜

12月底,北京已然進入深冬,夜晚寒風凜冽,許多下了班的人們餓着肚子,焦急的趕回住所希望能儘快喫上一頓熱飯菜,或者約上三五個同伴去館子裏搓一頓美味。這次也是正好遇到皓然哥下班後有空,我們就約在惠新西街南口附近的東江人家喫粵菜。

這家店規模不大,但座無虛席。飯點的時候拿上號最少也要排半個小時的隊。大多數人都是奔着正宗廣式口味去品嚐,點的都是燒鵝和叉燒。喫飽喝足了就坐在餐桌邊暢聊,但由於位置比較緊張,一般聊天的時間都不會很久。

我跟皓然哥約的是七點在店裏見,冬天的那個點北京天已經黑了,他告訴我出了地鐵口往南走一段路就到了,幸虧有個報刊亭的大爺指路,不然我這個東南西北不分的人可能會走反方向耽誤喫飯的時間。到店後我們等了大概十多分鐘這樣就排到位置了,菜是皓然哥點的,有煲仔飯和叉燒還有炭烤肉等,在等上菜的過程中,我跟皓然哥聊起他在電影學院的一些事,他是11級的,跟周冬雨一屆的(當時確實沒反應過來古力娜扎也是那屆的),提到周冬雨他說那是他初中同學,這下我才知道他是石家莊人。大概就這樣聊了有一會,菜上齊了。

印象最深的就是那道炭烤肉,我跟皓然哥說這個在我們這邊叫燒肉(其實我也不知道對不對),這道菜還配了一碟醋加芥末的蘸料,應該是解膩用。還有一煲大大的臘味瓦煲飯。我們邊喫邊聊着考學就業等等的話。很快就喫完了。

飽餐過後,皓然哥開車送我回住的地方,北京冬夜很冷,我們在惠新西街南口見過。

九、方磚廠衚衕的炸醬麪

不知道是從什麼時候開始,喜歡上了帶甜麪醬或者芝麻醬的食物,大概是對北京有了一定的感情吧,這些標誌性的地方小喫,也成爲了在北京生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剛來北京的時候在網上搜索北京的炸醬麪排名,找到了這家方磚廠衚衕69號炸醬麪,在離後海不遠的一條衚衕裏。這是一間很有歷史感的屋子,衚衕是北京特有的文化,初次來北京的一定要逛逛,逛衚衕喫炸醬麪,確實是在北京的標配。雖說北京地區炸醬麪都說自己家做的是最好的,很少在外邊喫,但是對於我們這樣的外地人來說喫到一家美味的炸醬麪也是一種在北京歸屬感的慰藉吧。

一進門就看到窄小的空間裏擺放着幾張桌椅板凳,當時不是很火的時候沒到飯點人不算多,我跟老闆說來一份老北京炸醬麪,老闆就很熱情的招待我坐下來,煮麪的是一位大娘,跟老闆關係應該是母子吧,也都是正經八百的北京人兒。許多明星都在他們家喫過,按現在的話來說就是一家網紅炸醬麪店,網紅中帶着樸實,衚衕味兒的老北京氣息。他們家是先上小料等了一會兒,面就上來了。醬是用甜麪醬和肥瘦相間的豬肉做的,口味有點偏甜。因爲之前有過喫炸醬麪的經歷,所以我很快就把醬和菜全拌到面裏,他們家的炸醬麪如果不說過水的話就比較軟,喫起來沒有過水的嚼勁好。第一口夾着菜和醬的面,喫起來特別滿足,逛累了衚衕來一碗炸醬麪,再配上一瓶北冰洋,是夏日裏不可多得的一份舒適。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