邁好進入大學的第一步--訪北大心理學教授王登峯

邁好進入大學的第一步--訪北大心理學教授王登峯

http://www.sina.com.cn 2001/09/10 09:46  生活時報
 

  依然:新學年開始了,學生面對各種新環境、新挑戰會產生各種不同的心理反應,對於剛剛進入大學校門的新生而言更是如此。王教授,請您談談大學新生將面臨哪幾方面的轉變?

  王登峯:從中學到大學有這樣幾個主要轉變。第一是學生的學習目的、學習方式、生活方式的轉變。第二是人際關係觀念的轉變。第三就是學生對自己的認識與評價的轉變。

  依然:請您就上述三方面的轉變再詳細談談。

  王登峯:從中學到大學,學生的學習和生活環境有很大的不同。在中學裏,學生的主要精力是放在學習各種基礎知識上面;所學知識的範圍也是相對明確的;在學習過程中常有老師和家長的督導;生活中的瑣事可以由家人來包辦代替;從個人的地位來講,中學生大多會被家人和周圍的人當成一個孩子來看。

  當學生進入大學之後,首先是學習的內容發生了很大變化,學習的終極目標也不明確。大學生除了學習各種知識外,還要進行科學研究,而後者是一個沒有起點也沒有終點的過程。因此,大學生時常面對的困惑之一,就是不知道自己學到什麼程度纔算是學好了。另外,在大學裏學生的學習方式也發生了很大變化。大學裏雖然也有老師督導,但更多的卻是要靠學生本身自覺地學習,靠學生自己約束自己,自己控制自己。

  新生除了應該瞭解學習環境的變化之外還應該儘快地適應生活環境的變化。這是一件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的事情。首先是同學們生活在一起但各自的生活習慣卻不同。另外過去中學生大多住在自己家裏,很多事情都被父母包辦代替,而現在卻全部要自己來做,這裏面就有一個提高生活自理能力的問題。對於生活環境發生的變化,新同學除了必須學會適應之外,更應該學會包容。要知道,人的可塑性是很大的,生活習慣是可以改變的,學會適應、學會包容才能儘快擺脫煩惱。

  依然:您提到從中學到大學的轉變中有一個核心內容是人際關係觀念的轉變,能否舉例說明呢?

  王登峯:可以。在進入大學之前,學生的人際關係概念更多的是友誼的擴展,其重要特點就是交往的雙方是根據個人的好惡來作取捨的。進入大學之後首先不能再以個人的標準來要求其他人,而是要學會與自己看不慣的人和平共處,以同住宿舍的例子來舉例說明吧。比如一個宿舍裏住了好幾位同學,有的人習慣21點休息,有的人習慣22點甚至更晚才休息;有的人習慣在安靜的環境下入睡,有的人則習慣開着錄音機睡覺。這時候,同學們應該集中意見,達成共識,形成一種共同的約定,然後大家共同來遵守。“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即使這些規矩與自己原本的想法不一致,也必須遵守。也就是說,不能以自己的標準強加於別人,而應在相互協調的過程中不斷地進行自我的心理調適。

  每個人都具備一種基本的心理應變能力,可以在不斷的調適過程中掌握主動,既解決了問題,又保持了和諧的人際關係。

  一個人要想發展,要想發揮自己的潛力,要想對社會做出一點有價值的事情,必須有一個良好的人際環境,這個良好的人際環境就是能夠跟周圍的人有一種和諧的人際關係。

  依然:大學生怎樣才能正確地把握對自己的重新認識與重新評價?

  王登峯:進入大學之後,每個同學都會面臨對自己重新評價的問題。有一種說法叫做“大學生的相對平庸化”。這是指有的同學在上大學之前非常出類拔萃,但進入大學之後卻顯得不那麼突出了。究其原因,一方面是“比較團體”的問題。原來在中學幾百人、上千人、幾千人中間的優秀者,進入大學之後比較的對象變成了幾千人、上萬人、幾萬人甚至更多,成績相對下降便成爲客觀存在的無法抗拒的問題。另一方面是“比較範圍”的問題。在大學裏學生相互比較的方面很廣泛,不僅僅限於學習成績,還包括了研究能力、社交能力、藝術修養、個人風度等等。

  每個考入大學的同學都揹負着來自家長、老師、朋友及自身的許多期望。這些期望越多、越高,學生對這種“相對平庸化”的心理感受就會越強烈,適應起來也就越難。許多大學新生之所以很難適應相對平庸化的現實,就是由於他們是根據周圍人的期望來評判自己,而不是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理性分析。

  依然:那麼應該如何解決這個問題?新生應做哪些相應的心理調整?

  王登峯:解決這個問題最根本的辦法就是要真正瞭解自己。在上大學之前很多學生一直生活在支持、鼓勵、讚許的氛圍中,是被無條件接受的,因此對自己存在的不足認識不夠。現在面對與別人的差距,新生首先要對自己做客觀分析。差距可分爲兩類:一類是必須想方設法彌補的,比如學習方面、人際交往方面的問題。因爲學習、掌握知識是將來開創事業的必要基礎,而人際交往是重要的輔助手段,這是學生今後安身立命最根本的東西。另一類是指學生其他能力方面的差距,這類差距能縮短更好,否則也無傷大雅,因爲一個人不可能在所有方面都比別人強,這也是不現實的。大學是全國優秀青年的聚集地,每個人都具備許多優點,因此在某一方面趕不上別人沒有關係。實際上,即使是碩士、博士甚至專家、教授也只能是在某一特定領域內有所專長,不能苛求一位核物理專家對菜價及股票市場的波動也一定要了如指掌。在瞭解自己的同時,新生還要自愛、自信、保持開放的心態,這樣才能客觀面對“相對平庸化”的現狀。

  依然:您認爲新生在適應大學環境變化中最主要的心理障礙是什麼?

  王登峯:是理想的大學生活與現實環境之間的差距所造成的心理落差。當學生到了一個新的學習、生活環境之後,應該注意觀察這個環境的要求同以往環境的要求有哪些不同,在重新估價自己所面臨的一些新變化之後儘快達到心理適應。不要總是以原有的眼光和原有的觀念看待新的事物,要對新生活有一個重新的認識和重新的估價。

  除了上述的幾點之外,學生以平等的態度待人接物也很重要,恃才傲物與自卑怯懦的做法和態度均是不可取的。應該心悅誠服地看待別人的優勢,虛心學習別人的優點,不斷吸取別人的長處,以提高自身各方面的修養水平。

  進入大學之後,大家都在同一起跑線上,希望同學們好好把握機會,在對自己客觀認識與評價的基礎上,接受自我,超越自我,從容迎接來自各方面的挑戰,邁好進入大學的第一步。

  本期嘉賓簡介

  王登峯1965年出生于山東。1990年畢業於北大心理系並獲博士學位,同年開始在心理系任教。現任北大黨委副書記、心理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長期從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依然)/p>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