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合之衆》 第三卷 不同羣體的分類及其特點


引言:羣體的時代

真正的歷史大動盪,並不是那些以其宏大而暴烈的場面讓我們喫驚的事情。造成文明洗心革面的唯一重要的變化,是影響到思想、觀念和信仰的變化。令人難忘的歷史事件,不過是人類思想不露痕跡的變化造成的可見後果而已。這種重大事件所以如此罕見,是因爲人類這個物種最穩定的因素,莫過於他世代相傳的思維結構。

羣體不善推理,卻急於採取行動。

科學許諾我們真理,或至少是我們的智力能夠把握的有關各種關係的知識,它從來沒有爲我們許諾過和平或幸福。它對我們的感情無動於衷。我們只能設法和科學生活在一起,因爲沒有任何力量能夠恢復被它摧毀的幻覺。

要想領導羣體,不能根據建立在純粹平等學說上的原則,而是要尋找那些能讓他們動心的事情、能夠誘惑他們的東西。實際上,在羣衆眼裏,也許最不公正的纔是最好的。只有既不十分清楚易懂又顯得負擔最小的辦法,才最易被人們所容忍。

第一卷:羣體心理

第一章:羣體的一般特性

組織化羣體(心理羣體)的特徵:自覺的個性的消失,以及感情和思想轉向一個不同的方向。心理羣體一單形成,它就會獲得一些暫時的然而又十分明確的普遍特徵。

一個心理羣體表現出來的最驚人的特點:構成這個羣體的個人不管是誰,他們的生活方式,職業、性格或智力不管相同還是不同,他們變成了一個羣體這個事實,便使得他們獲得了一種集體心理,這使他們的感情、思想和行爲變得與他們單獨一人時頗爲不同。

人們在智力上差異最大,但他們卻有着非常相似的本能和情感。在屬於情感領域的每一種事情上-- 宗教、政治、道德、愛憎等,可能差別甚微或者根本沒有差別。這些普遍的性格特徵,受着我們的無意識因素的支配,正是這些特徵,變成了羣體中的共同屬性。

羣體中的個人不再是他自己,他變成了一個不受自己意志支配的玩偶、孤立的他可能是個有教養的個人,但在羣體中他卻變成了野蠻人-- 即一個行爲受本能支配的動物。他表現得身不由己,殘暴而狂熱。

羣體一般只有很普通的品質,同時又會形成一些新特點。這些特點是如何形成的呢。1)僅從數量上考慮、羣體能激發個人發泄出自本能的慾望,約束着個人的責任感會消失。2)傳染,羣體中,每種感情和行動具有傳染性。3)易於接受暗示,羣體發生催眠影響,羣體中的這種衝動,比被催眠這的衝動更難以抗拒,因爲暗示對羣體中的所有個人有着相同的作用,相互影響使其力量大增。

‘’有意識人格的小時,無意識人格的得勢,思想和感情因暗示和相互傳染作用而轉向一個共同的方向,以及立刻吧暗示的觀念轉化爲行爲的傾向,是組成羣體的個人所表現出來的主要特點。他不再是他自己,他變成了一個不再受自己意志支配的玩偶。“

第二章:羣體的感情和道德觀

1.羣體衝動、多變和急躁。孤立的個人具有主宰自己的反應行爲的能力,羣體則缺乏這種能力。刺激羣體的因素多種多樣,羣體總是屈從與這些刺激,因此羣體也極爲多變。羣體不會做任何預先策劃,他們可以先後被最矛盾的情感激發,但又總是受當前刺激因素的影響。

2. 羣體易受暗示和輕信。

3.羣體情緒的誇張與單純。羣體的誇張傾向只作用於感情,對智力不起任何作用。

4.羣體的偏執、專橫和保守。羣體只知道簡單而極端的感情,提供給他們的各種意見,想法和信念,他們或者全盤接受,或者醫改拒絕,將其視爲絕對真理或絕對謬論。

5.羣體的道德。羣體可以殺人放火,無惡不作,但是也能做出極崇高的獻身、犧牲和不計名利的舉動,做出孤立的個人根本做不到的極崇高的行爲。

第三章:羣體的觀念、理性和想象力

1. 羣體的觀念。給羣體提供的無論是什麼觀念,只有當它們具有絕對的、毫不妥協的和簡單明瞭的形式時,才能產生有效的影響。讓觀念在羣衆的頭腦中紮根需要很長時間,而根除它們所需要的時間也短不了多少。

2.羣體的理性。羣體推理的特點,是把彼此不同、只在表面上相似的事物攪在一起,並且立刻把具體的事物普遍化。

3.羣體的想象力。正像缺乏推理能力的額人一樣,羣體形象化的想象力不但強大而活躍,並且非常敏感。理性被擱置,因此頭腦中能產生出極鮮明的形象。影響民衆想象力的,並不是事實本身,而二十它們發生和引起注意的方式。

第四章:羣體信仰所採取的宗教形式

‘宗教感情’的特點:對想象中某個高高在上者的崇拜,對生命賴以存在的某種力量的畏懼,盲目服從它的命令,沒有能力對其信條展開討論,傳播這種信條的願望,傾向於把不接受它們的任何人視爲仇敵。

偏執和妄想是宗教感情的必然伴侶。

一切宗教或政治信條的創立者之所以能夠立住腳,皆因爲他們成功地激起了羣衆想入非非的感情,他們使羣衆在崇拜和服從中找到了自己的幸福,隨時準備爲自己的偶像赴湯蹈火。

第二卷 羣體的意見和信念

第一章:羣體的意見與信念中的間接因素

間接因素:是羣衆接受某些信念,並且使其再也難以接受別的信念。這些因素爲某種突發情況的產生準備了基礎。間接因素具有普遍性,它們是羣體一切信念和意見的基礎。這些因素是種族、傳統、時間、各種典章制度和教育。
直接因素:使觀念採取一定形式並且使它能夠產生一定結果的因素。

1、種族。種族本身的重要性遠超過其他因素。它決定着羣體氣質的特徵、這一事實造成的後果是,不同國家的羣體表現出相當不同的信念和行爲,受到影響的方式也各部相同。

2、傳統。傳統代表過去的觀念、慾望和感情。它們是種族綜合作用的產物。困難在於如何在穩定和求變之間取得平衡。羣體具有保守主義精神。

3、時間。時間是真正的創造者,也是唯一的偉大毀滅者。時間把各種信仰和思想的碎屑堆積成山,從而使某個時代能夠產生出它的觀念。

4、政治和社會制度。制度和政府都是種族的產物,它們並不是某個時代的創造者,而是由這個時代所創造。各種制度並沒有固定的有點,就它們本身而言,無所謂好壞,在特定的時刻對一個民族有益的制度,對另一個民族也許極爲有害。必要性和時間承擔着完善憲政的責任。

5、教育。教育既不能使人變得更到的,也不會使他更幸福,它既不能改變他的本能,也不能改變他天生的熱情,而且有時--只要進行不良引導即可--害處遠大於好處。今天,訥訥狗狗找到社會主義者的地方,正式教師;爲拉丁民族走向衰敗鋪平道路的,也是教師。

第二章:羣體意見的直接因素

1、形象、詞語和套話。羣體的想象力特別易於被形象產生的印象所左右,這些形象不一定隨時都有,但是可以利用一些詞語和套話,巧妙地把他們激活。最不明確的詞語,有時反而影響最大,例如像民主、社會主義、平等、自由等。名稱的威力如此強大,如果選擇得當,它足以使最可惡的事情改頭換面,變得能被民衆所接受。

2、幻覺。羣體爲製造幻覺的人建廟塑像,設立祭壇,使他們享受的尊榮超過了所有其他人,博物館、圖書館、藝術紀念物。假如謬誤對羣體有誘惑力,他們能願意崇拜謬論。

3、經驗。經驗幾乎是唯一能夠讓真理在羣衆心中牢固生根,讓過於危險的幻想歸於破滅的有效手段。但是爲了達到這個目的,經驗必鬚髮生在非常大的範圍內,並且得一再出現。一種廣泛的經驗即使僅僅想成功地動搖牢固根植與羣衆頭腦中的錯誤觀點,也需要一代又一代的反覆出現。

4、理性。羣體是不受推理影響的,他們只能理解那些拼湊起來的觀念。一切文明的主要動力不是理性,倒不如說,儘管存在理性,文明的動力依然是各種感情--譬如尊嚴、自我犧牲、宗教信仰、愛國主義以及對榮譽的愛。

第三章:羣體領袖及其說服的手法

1、羣體的領袖。一切羣體動物都有着服從頭領的本能需要。我們所說的領袖,更有可能是個實幹家而非思想家。他們能夠在自己信衆的靈魂裏喚起一股堅不可摧的力量,即所謂的信仰,它能讓一個人變得完全受自己的夢想奴役。在羣體的靈魂中佔上風的,並不是對自由的要求,而是當奴才的慾望。

2、領袖的動員手段:斷言、重複和傳染。支配着大衆的是榜樣,不是論證。作出簡潔有力的斷言、不理睬任何推理和證據,是讓某種觀念進入羣衆頭腦最可靠的辦法之一,一個斷言越是簡單明瞭,證據和真名看上去越貧乏,它就越有威力。如果沒有不斷重複斷言--而且要儘可能措辭不變--它仍不會產生真正的影響。羣體的意見和信念尤其會因爲傳染而得到普及。

3、名望。利用斷言、重複和傳染進行普及的觀念,因環境而獲得了巨大的威力,這時它們就會具有一種神奇的力量,即所謂的名望。現實中,名望是某個人、某本著作或某種觀念對我們頭腦的支配力,這種支配會完全麻痹我們的批判能力,讓我們心中充滿驚奇和敬畏。

第四章:羣體的信念與意見的變化範圍

1、牢固的信念。羣體的意見和信念可以分成非常不同的兩類。一方面我們有重要而持久的信仰,它們能夠數百年保持不變,整個文明也許就是以它們爲基礎,例如過去的封建主義、基督教,這個時代的民族主義、社會主義。其次是一些短暫易變的意見,它們通常是每個時代生生滅滅的一些普遍學說的產物,例如浪漫主義、自然主義。建立普遍信念的道路困難重重,不過一旦它站穩了腳跟,它便會長期具有不可征服的力量。

2、羣衆意見的多變。報業的發展,不斷把完全對立的意見帶到羣衆面前。

第三卷 不同羣體的分類及其特點

第一章:羣體的分類

兩類羣體:
異質性羣體:1)無名稱羣體(例如街頭羣體);2)有名稱的羣體(例如陪審團、議會)
同質性羣體:1)派別(宗教派別,政治派別);2)身份團體(軍隊、僧侶、工人);3)階級(中產階級、農民階級)

1.異質性羣體。他們由有着各種特點、各種職業、各種智力水平的人組成。一個基本因素、即種族的因素,使不同的異質性羣體幾乎完全不同。

2.同質性羣體。把派別的人聯繫在一起的是共同的信仰。身份團體由職業相同的個人組成,因此他們也有相似的教養和相當一致的社會地位。階級是由某種利益、生活習慣以及幾乎相同的教育。


‘我們也許更容易理解像韋伯和羅素這些曾經有志於參政的大思想家爲何失敗了。在觀念簡單話效用的作用下,凡是抱着懷疑的精神,相信在政治和社會問題上極不易發現‘確定性真理’的人,尤其是一個習慣於用推理和討論的方式說明問題的人,在羣體中是沒有地位的。當面對洶洶羣情時,他尤其會生出蒼白無力的感覺:他意識到他要與之作爲的,不僅僅是一種錯誤的行爲,而且還有‘多數的力量’,還有貫徹這種行爲時的偏執他態度。我們更能理解,所謂專業精英,不管他智力多麼高強,他陳明利害得失的理性努力,面對被空洞的觀念衝昏了頭腦的羣體,反而顯得不合時宜,他會產生一種自己十分迂腐的無聊感覺。更爲可悲的是,面對羣衆的荒謬與狂熱,明智之士更有可能根本不會作出這樣的努力,而是同羣體一起陷入其中,事後又驚歎於自己連常識都已忘記的愚蠢。’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