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會換位思考,生活處處有收穫

360百科說“換位思考”是“一種設身處地地爲他人着想,即想人所想,理解至上的一種處理人際關係的思考方式。”

我說”換位思考”也是收穫更好人生的一種行爲方式。

換位思考,收穫於生活細微處

最近地攤經濟大火,網絡上到處流行着這句話“人間煙火氣,最撫凡人心。”,微信圈裏,朋友們個個都調侃着要去擺地攤,爲城市GDP做貢獻。

但是要經營地攤生意,首先需要學會換位思考,站在顧客的角度,感悟顧客需要的是什麼樣的地攤購物體驗。

有這麼一個故事:夜市有兩個面線攤位。攤位相鄰、座位相同。一年後,甲賺錢買了房子,乙仍無力購屋。爲何?原來,乙攤位生意雖好,但剛煮的面線很燙,顧客要15分鐘喫一碗。而甲攤位,把煮好的面線在冰水裏泡30秒再端給顧客,溫度剛好。

這30秒冰水泡麪的舉動恰恰事甲攤位老闆懂得換位思考,設身處地地爲顧客考慮的體現。

一碗溫度剛好的面無疑在保證口感的同時又爲顧客節省了許多時間,所以甲老闆成爲了贏家。


換位思考,收穫於不經意處

佛語說“愛出者愛返,福往者福來。”一個將心比心,真正設身處地爲他人着想的人,生活永遠會善待他。

美國著名勵志成功大師破侖-希爾,有一年需要招聘一位祕書,應聘的信件如雪片般飛來。但信件大都如出一轍,首句幾乎相同:我看到您在報紙上招聘祕書的廣告,希望可以應徵,我畢業於某某學校,如果能榮幸被選中,一定兢兢業業…… 但讓他做出最終決定的下面這封信。信是這樣寫的:

“敬啓者:您所刊登的廣告一定會引來成百乃至上千封求職信,而我相信您的工作一定特別繁忙,根本沒有足夠時間來認真閱讀。

因此,您只需輕輕撥一下這個電話,我很樂意過來幫助您整理信件,以節省您寶貴的時間。

您絲毫不必懷疑我的工作能力與質量,因爲我已經有十五年的祕書工作經驗。”

後來,拿破崙·希爾說:“懂得換位思考,能真正站在他人的立場上看待問題,考慮問題,並能切實幫助他人解決問題,這個世界就是你的。”


換位思考,先做到“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中國聖人孔子說的:“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也是一種換位思考。人生在世,各有各的苦與累。人類的悲不相通,我們很難做到感同身受。如果我們都能學着去換位思考,去體諒別人的不容易,我們將能活的更好,社會也會變得更和諧。如果醫生能夠換位思考,體會到患者疾苦憂慮與不安,多給予患者一些耐心和安慰;如果患者可以設身初地體會到醫生每日緊張忙碌不停歇地看完一個接一個的患者的苦與累,少一些抱怨苛責,那麼我們的醫患關係一會能有所緩解。


真正的換位是把自己換到不利之位

《中國青年報》曾刊登過一句話:“真正的換位是反求諸己,主動換到不舒服、對自己不利的位置。”真正的將心比心,是換到對自己不利的位置上,才能更好地理解別人。挑選對自己有力的角度去看問題,並非是換位思考而是一場收穫同情的表演。

新上任的上司經常在辦公室裏吐槽自己老婆的種種不好,如何堅守在縣鎮的學校裏當老師,不肯調出城裏照顧家庭,我們一開始都非常同情他。

但慢慢接觸下來,發現上司是一個完全不會換位思考的人,在他的眼裏錯的都是別人,在我們面前一口一個“廢柴”的稱呼他的妻子,他所認爲的換位思考,永遠都是站在對自己有利的角度,殊不知這樣的做法只會把他的妻子推得更遠,家庭又如何能夠和睦呢?

一個家庭中,若想家庭和睦其樂融融,家人之間換位思考必不可少,遇事前先不要指責,站在對方的立場上想一想看一看,有些矛盾馬上就能得到解決。要記得“當我們用一個手指在指點別人的時候,別忘了還有三個手指正指向我們自己。”


不換位思考,有時會導致人間的悲劇

如果作爲父母的我們,從孩子的立場來看事情,用孩子的眼光看世界,用孩子的心感受世界,我們才能看清孩子內心真正的渴求,實現有效的溝通,那麼父母的愛對於孩子來說就溫暖而安全的,但是沒有換位思考的愛容易讓孩子窒息。

前段時間看了一篇文章講到了一個令人痛心的新聞:一個高三學生自殺前給單親的媽媽發了一條信息,收到媽媽的回覆後,孩子走向了極端。他們的對話截圖如下:

孩子用短信向媽媽傾訴了苦與累,甚至表達了想死的心,但她媽媽卻始終站在自己的位置上單方面地描繪着孩子人生的藍圖,只管給孩子加油打氣。殊不知媽媽心中的藍圖,與不合時宜的鼓勵,恰恰成爲孩子沉重的負擔。

《追風箏的人》裏有一句話:“孩子又不是圖畫練習冊,您不能光顧着塗上自己喜歡的色彩。”,父母與子女間應該是相互成就的,“相互”就意味着要互相換位思考。

我多麼希望,孩子的媽媽當時可以馬上他打個電話說:“如果太累就馬上回家,我們先停下來,喫點好喫的,看看身邊美麗風景,無論考什麼學校,你都是媽媽的寶。”

所以,希望我們放下我執和偏見,學會換位思考,人生纔會越走越順。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