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的祕密》聽書

首先,我們需要認識到兒童擁有精神生活,但是由於常常被成年人忽略,兒童的活動也總是會被打斷。

其次,我們需要做的是,給兒童營造一個適宜成長的環境,這一環境之中也包括了成年人自身,成年人必須保證自己不成爲兒童發展的障礙物。

最後,在蒙臺梭利學校的教學實際和蒙臺梭利的觀察發現中,我們看到了重複練習和自由選擇的力量,也發現了獎勵和懲罰,或許沒有我們想象的那麼有用。

在最後一期的解讀中,我們將談到的是教師的精神準備。

在之前的解讀中,我們談到,人的一生可能都會受到童年的影響,而在童年期間,當孩子走出家庭的時候,他們不會立刻走入社會,而是會走進學校。

校園生活作爲兒童走入社會的過渡期,顯得至關重要。

好的學校教育,會改變一些家庭帶給孩子的傷害。而在學校中,與孩子接觸最久的就是老師。

蒙臺梭利告訴我們:“如果一位教師認爲自己只通過研究理論就能爲他的使命做好準備,那他就錯了。”

那麼,要想成爲一名好老師,需要做哪些準備呢?

01

教師首先需要做的事情是:正確地處理他的工作任務。

一位教師必須通過系統地自我研究,讓自己的內心做好準備。

因爲在教育過程中,我們觀察兒童的方法極其重要,只有教育理論知識是遠遠不夠的。教師如果不進行系統的自我研究,很難改正自己最爲根深蒂固的缺點,而這些缺點會妨礙他和兒童建立良好的關係。

蒙臺梭利在書中寫道:“首先要從你自己的眼睛裏去除灰塵,然後你纔會清楚地瞭解,如何去除兒童眼裏的灰塵。”

因此,教師也是需要受到啓蒙教育的,教師啓蒙教育的第一課是:

研究自己的缺點和惡習,而不是過分專注於研究“兒童的發展趨勢”,不是擺出“糾正兒童錯誤”的姿態,甚至也不是熱衷於研究“原罪的影響”。

那麼,教師該如何戰勝自己的惡習呢?

書中爲我們提供了兩種方式。

第一,內在方式。所謂內在方式是指與我們已知的缺點做鬥爭。

第二,外在方式。所謂外在方式指的是,約束我們惡習的外在表現形式。

外在表現符合公認的行爲準則,這一點很重要,因爲它能讓我們對自己的錯誤有所反省和覺察。

尊重他人的意見可以讓一個人克服傲慢;

整治經濟狀況可以減少貪婪;

對方強烈的反應會制止憤怒;

爲生活而工作的需要會戰勝他人的歧視;

社會習俗可以遏制放蕩行爲;

不能輕易得到的奢侈品可以減少浪費;

保持尊嚴的需要可以預防嫉妒。

所有這些不同的外部因素,都能對我們的內心生活產生一種持續而有益的影響,社會關係有助於我們維護道德平衡。

但是,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往往不是很願意接受別人指出我們的錯誤,因爲在大多數人的心中,輕易地被別人指出錯誤是一種恥辱。所以,我們寧可犯錯誤,也不肯接受別人的批評。

有時候,就算我們不得已接受了批評,爲了保全自己的面子,也總會給自己找到一個冠冕堂皇的藉口和理由。一個人對自身缺點的抵抗力越薄弱,就越容易編造藉口。

同時,當我們的錯誤受到批評時,我們會發現自己很容易原諒這些錯誤。但是,這種對自己的縱容,實際上保全的並不是自己的面子,保護的也不是我們自己,而是我們的錯誤。

因爲不願意面對,所以把它們深深藏起來,久而久之,我們漸漸地說服自己,把我們良心上明知道是錯誤的東西當作真理,並且變得越來越難以改正。

作爲教師以及所有與青少年教育相關的人,比起常人而言,更需要認清自己的錯誤,進而把自己從錯誤的泥潭當中解放出來。只有擺脫了這些會危害我們工作的錯誤和缺陷,才能夠得到一個更好地觀察和了解兒童的視角。

02

其次,教師應該經常反思兒童所處的困境。

你可能會發現,兒童時常會做出一些不被成年人認可的行爲,比如膽怯、說謊、行爲偏差、沒有明顯理由地哭鬧、失眠以及過分害怕,這些行爲讓我們覺得兒童不懂事,不聽話,甚至是無理取鬧,因而忍不住想要去指責和嗔怪。

但是,作爲教師,必須要收斂自己的怒氣,用理性的態度去分析這一事件,讓自己能夠站在兒童所處的困境設身處地地去感受。

我們需要理解的是,年幼的兒童,雖然無法用他自己的理性來理解不公平的事情,但是這並不代表他感知不到事情的存在,當他一旦感知到事情的不公平,或者有什麼地方不對勁兒的時候,兒童的內心就會變得壓抑和扭曲。

但是,他又無法去理性地理解和完整地表達出來,因此只能夠用最原始的狀態爆發出來,比如表現膽怯、說謊、行爲偏差、沒有明顯理由地哭鬧、失眠以及過分害怕等等。

所以,兒童表現出某種抗拒或者不滿的情緒,其實並不是他在故意挑釁,這只是他保護自己心靈完整的一種至關重要的防禦,或者是對外界壓制做出的無意識反應。

如果教師理解了這一點,或許就能夠在孩子犯錯的時候,剋制自己不去發怒。

因爲,對一個孩子發怒,最簡單的形式就是刺激孩子的反抗,但是這種怒氣很快就會與傲慢混合,在孩子爲自己辯白的微弱力量面前發展成一個暴君。而一個暴君,自然是沒有辦法去換位思考和接受挑戰的。

03

在書中,蒙臺梭利對即將要成爲教師或者已經成爲教師的成年人做出了要求:

一個將要成爲教師的人,必須自我檢驗並放棄這種暴君行爲,必須消除內心的傲慢和憤怒,必須學習如何讓自己謙卑起來,並且變得慈愛寬容。

這些都是他必須獲得的美德,這種內心的準備會給予他所需要的平和與寧靜。

當然,這並不意味着我們必須完全放棄對兒童的評價,或者我們必須認可兒童做的所有的事情,再或者我們應該忽略兒童心智與情感的發展。

相反,教師應該永遠不要忘記他是一位教育者,他的使命就是教育的一部分。

因此,作爲一名教師或者是青年教育工作者,我們必須明白自己的使命,要時刻保持謙卑,並根除潛藏在我們內心的偏見。

關於教師的精神準備的話題,到這裏就結束了。

在這一部分,我們對教師提出了要求。

首先,教師啓蒙的第一課不是如何去教導兒童,也不是如何去提高成績,而是去認識和發現自己的不足,並且徹底地將其根除。因爲只有這樣,教師才能獲得一個良好的、健康的觀察兒童的視角。

其次,教師要站在兒童的視角去體諒兒童,設身處地地去理解兒童的難處和兒童抵抗行爲背後的深層含義。

總之,要想成爲一名教師,必須要做好消除傲慢和偏見、時刻保持謙卑的精神準備。

紀伯倫有一首詩寫道:

你的兒女,其實不是你的兒女。他們是生命對於自身渴望而誕生的孩子。

他們藉助你來到這世界,卻非因你而來,他們在你身旁,卻並不屬於你。

你可以給予他們的是你的愛,卻不是你的想法,因爲他們有自己的思想。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