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操:一代名妓与苏轼红尘情断,削发为尼为哪般?

“欲整别离情,怯对尊中酒。野梵幽幽石上飘, 搴落楼头柳。

不系黄金绶,粉黛愁成垢。春风三月有时阑,遮不尽,梨花丑。”

每每读到这首诗,总会让人穿越千年的时光,看见一个粉面似雪,秀发如墨的绝色女子,青灯古佛,茕茕孑立,形影相吊。此女子前半生青楼莺歌燕舞,巧笑嫣然,迎来送往,后半生隐居山林,暮鼓晨钟,郁郁而终。

在玲珑山中一颗油桐树下,孤独地伫立着一座小坟冢,在杂乱的荒草和不知名的野花之间,安静地卧着日渐斑驳的石碑,石碑上“琴操墓”三字在消逝的时光里诉说千年的爱恨缠绵,这里沉睡着的就是宋朝名妓——琴操。

1.荡舟西湖撞出的情缘

琴操本为官宦世家小姐,无奈家道中落,父母相继亡故,沦为歌妓流落风尘。琴操早年间家境殷实,接受过良好的教育,加上其聪明伶俐,是一个名副其实的才女,不仅能歌善舞,还能吟风弄月,填词作曲,在西湖一带,无人不晓。

苏轼与琴操的相识,恰好印证了那一句话,缘分妙不可言。

苏轼当时任杭州知府,时值初夏的西湖,芙蓉叠满水面,水光潋滟,他约了三五个好友一同乘舟赏荷。大家吟诗作对,兴致正高时,突然听见“砰”的一声震响,原来对面一艘红木画舫因为掌舵的是个新手,未能熟练掌握船行速度和方向,回避不及,与苏轼的船相撞了。

状况还未弄清,一旁有人惊呼道:“糟了,有人落水了,快救人……”

落水的女子很快被救起,还好性命无忧。然而,她从水中被捞起后的模样,打动了当时在场的每一个人。尽管衣裳湿透,红妆已净,她素美的娇容却更显得楚楚动人,娇媚万千。

落水的女子正是杭州歌妓琴操,在众人惊艳的目光中,她却把目光投向了苏轼,顿时,春心萌动,一眼万年。

一个是名动西湖才色双绝的女子,一个是风流才子,在西湖清浅柔和的波光里,他看她是西湖千朵芙蓉中最动人的那一朵,她看他是静谧的湖水上最闪亮的波光。两人一见倾心,什么都阻挡不了爱情的力量,16岁的少女和知命之年的苏轼,开始了一段忘年恋。

2.醒黄粱,世事升沉梦一场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自此,琴操成为苏轼的红颜知己,俩人吟诗作对,良辰美景,红尘作伴。

细雨纷飞的日子,山笼寒水月笼沙,西湖蒙上了一层朦胧的面纱,琴操与苏东坡同乘一船,泛于西湖之上。

苏东坡颇有兴致地说:“我作长老,尔试参禅。”琴操一口答应,苏随即问道:“何谓湖中景?”

琴操不假思索地回答:“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苏再问:“何谓景中人?”

琴操答曰:“裙拖六幅潇湘水,髻挽巫山一段云。”

苏接着问:“何谓人中意?”

琴操想了想,回答:“随他杨学士,鳖杀鲍参军。”言语间她毫不掩饰对他的钦佩。

然而苏轼并无任何回应,他继续问:“如此究竟如何?”琴操无语沉默,苏轼却自答:“门前冷落车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

苏轼的话一字一顿,重重敲打在了琴操的心上。千般浓情,万般情意,到头来,她在他心中,不过只是一妓而已。琴操知道,苏轼这是在劝说自己从良,又委婉地拒绝了她的情意。

琴操顿悟,涕泪长流。为了心底最后的一点自尊,心里作了决定:“谢学士,醒黄粱,世事升沉梦一场,奴也不愿苦从良,奴也不愿乐从良,从今念佛往西方。”

这一段情,是在错误的时间,遇到了对的人。彼时琴操正是豆蔻年华,对爱情和未来充满了希望;而苏轼已过知天命的年纪,中年心事浓如酒,经历大半生的宦海沉浮,凡事有了顾虑和禁忌,对这段情有心无力。

琴操心灰意冷,不久便在玲珑山的一个小庵削发为尼,青灯古佛,了却余生。唯一的念想,是平日里研读佛理,将心得写下,寄予杭州城中的苏东坡。

在琴操出家后,苏轼和琴操每次相约于玲珑山,大家以诗会友,品琴论诗。诗人和歌妓的相识,是一段夙缘,苏东坡一次次踏马玲珑山就是这一段情的注解。两年后,苏轼离任北上,看着诗人越来越远的背影,琴操只能立于原地,任离别的秋风吹落飘零的树叶,簌簌落于心上。

3.繁华落尽,红尘梦醒

一场繁华落尽,静观百花凋零,燃一炷青灯,看缘份如烟云散尽,渐远的马蹄,荒凉的旷野,只有暮鼓晨钟经年不息,祭奠着逝去的爱情。

一代名妓,斩断情丝,痴心不改,却换来了碧云天,黄叶地,梧桐花落伤心雨。

关于琴操出家之后的故事,传闻很多,无从考究。

有人说,苏轼送她出家后,后悔了。几次登山拜访,劝她回杭州,琴操不从,苏轼借酒消愁,醉卧玲珑山。有人说,琴操进入佛门之后,闭门谢客,精研佛法,再加上看透了人间冷暖,很快就悟道了。还有人说,琴操入山没几年就郁郁而终。

还有一种说法,苏轼被贬黄州之际,琴操琴操在玲珑山的第八年,苏东坡的朋友带来消息,说他已被贬至南海中的儋州,估计此生难以北返。今后的岁月,离去时青丝正韶华,归来华发相逢不相识。

这一别,转身即天涯。盛宴散去,红尘梦醒。这年冬天,她纵身一跃跳进西湖,将25岁的生命永远冰封在了那段初见的光阴里。

垂暮之年的苏东坡,听人说起琴操的死讯,面壁而泣,说了一句话,翻译成白话就是,我害了她。

宋哲宗元符二年,在玲珑山琴操原先修行处,苏东坡重葬了这位红颜知己,并亲自写了一方墓碑,还在墓碑旁栽植了两排矮松,和“明月夜,短松冈”中松树一样。

琴操一生尝尽了爱而不得的痛,独自饮尽孤独,她的生命停留在了最美的年华,留给了诗人永远的思念和不尽的追忆。

如果琴操知道她与诗人的爱情故事,能够穿越千年时光流传下来,对于她这样的女子来说,这就是最好的结局了吧。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