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沒收穫,除了沒有掌握正確的方法,你對讀書的認知對嗎? 那麼,一個人每年應該都多少本書? 那麼,什麼樣書纔算是好書? 有人問,讀書的意義到底是什麼?


據第16次全國國民閱讀調查顯示:2018年我國成年人人均紙質圖書閱讀量爲4.67本。呈現特點:①綜合閱讀率提升,閱讀人羣增加;②超半數成年人傾向數字閱讀;③四成以上成年人自認閱讀量少。當然,這還不包括電子書、散文篇章。把書讀好,跟你對讀書的認知有很大關係!

    

那麼,一個人每年應該都多少本書?


10本、20本、100本…其實,那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們爲什麼而讀書?是爲了出人頭地光宗耀祖,還是問鼎巔峯指點江山,抑或是天涯漫漫詩意人生,無論何種目的或無意識的興趣,都是對的。讀書是爲了讓自己更進一步,在有生之年得以灑脫快樂,在古稀耋耄之時不枉此生。



讀書,重“質”不重“量”,讀再多的書,若沒有一絲觸動那便是故作高深、虛僞擬態;讀書,在“精”不在“多”,縱使海納百川,不如千錘百煉;讀書,我們有長篇大論不得要領,也有短小精悍字字珠璣。


有的人,花費一生獨守一部《春秋》大論,後來言出必信聽者感慨;也有的人,悉心鑽研博古通今,後來上下求索後發得力;更有的人,走馬觀花羣書薈萃盡收眼底,卻依舊平凡碌碌無爲。書山有路勤爲徑,學海無涯苦作舟。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層之臺,起於累土;千里之行,始於足下。我們要堅持讀書、精讀書、讀好書。



那麼,什麼樣書纔算是好書?


說實話,許多人想要讀書卻不知好書是什麼樣的,於是在知乎、豆瓣、簡書,乃至百度、搜狗等搜索引擎上漫無目的地搜尋,或盲目跟隨。既浪費了時間,也如大浪淘金般終無所獲…


其實,真正的好書,有的人是在讀過許多書後,有了比較纔有了辨別好書的能力。但是,自認爲好的書對於他人來說不一定是好書。對於不同階段的自己,好書的判定標準也是不同的,如同“珍珠翡翠白玉湯”對於不同境遇的朱元璋也是不同味道的。


好書,即是適合自己的書。如果你是學生,除了上課可以讀一些技能教程以備後用;如果你是上班族,除了工作可以讀些名著作品加深修養;如果你是男性,情感讀物能讓你對愛你的人體貼入微;如果你是女性,旅遊雜誌文化歷史能讓你美如愛玲;如果你是未成年人,聽作者的話,放下手機研究考題,去更好的學校你會很不一樣!



有人問,讀書的意義到底是什麼?


這是我聽過最好的答案:眼睛到不了的地方,文字可以;多學一點知識,就少說一點求人的話;我讀書就是爲了不遇見我不想遇見的人,拓寬靈魂的廣度和寬度,能在跌宕起伏的生活中,擁有處變不驚溫柔安定的內心。


我都讀過很多書,但後來大部分都被我忘記了,那閱讀的意義是什麼?當我還是個孩子時,我喫過很多食物,現在已經記不得喫過什麼了。但可以肯定的是,它們中的一部分已經長成我的骨頭和血肉。



如果你半夜醒來發現自己好長時間沒讀書,而且沒有任何負罪感的時候,你就必須知道,你已經墮落了。不是說書本身特了不起,而是讀書這個行爲意味着你沒有完全認同這個現世和現實,你還有追求,還在奮鬥,你還有不滿,你還在尋找另一種可能性,另一種生活方式。


有人問,女孩子,上那麼久的學、讀那麼多的書,最終不還是要回一座平凡的城,打一份平凡的工,嫁做人婦、洗衣煮飯、相夫教子、何苦折騰?我想,我們的堅持是爲了:就算最終跌入繁瑣,洗盡鉛華,同樣的工作,卻有不一樣的心境,同樣的家庭,卻有不一樣的情調,同樣的後代,卻有不一樣的素養。


讀書,讓我即使沒有富庶的生活,仍擁有富庶的生命,讓我們清貧至今也樸素至今,平凡至今也善良至今,渺小至今也強大至今。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