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書單|小說/紀實/哲學【今天是世界末日,現在是世界末日的下午】

整個四月從輕快的開始到難耐的結束,看起來好像只用了幾本書的時間,不斷在冬天和夏天變換,春天的時間就這樣在指尖溜走。

春眠不覺曉,天氣暖和起來以後覺也變多,整個人都懶懶散散的過完來一個月。如果今天是世界末日,現在是世界末日的下午。你會想做些什麼?

《小行星掉在下午》

作者:沈大成

推薦指數:4


整本小故事都帶着些奇幻的色彩,加上書名和封面實在可愛,讓人閱讀起來非常放鬆。很佩服作者講故事的能力,淡淡的話看起來輕飄飄的,卻是文中每個主人公的一生,彷彿都是生活中正在發生着的事。一本輕鬆可愛的書。


《圓點女王,草間彌生》

作者:[日]草間彌生

推薦指數:3

藝術家的眼光永遠都朝着前方,他們擅長以自己獨有的創作來作爲對抗世界的武器, 人們在這樣的社會里揹負着重擔,在追求自我前行的道路上行走得越來越困難。但是,在這樣的情況下,我們就更加想接近靈魂的光明。今早通勤的路上一直在想,這世界好大,大到好多人都看不清方向。也有那麼一些人,生來就篤定自己的去向,感謝世界還有藝術家願意以自己的心血鑄劍,爲我這樣目盲的人劈開一道光。

草間彌生的作品自然不用多說,這本書篇幅短小隻一會兒就能讀完,推薦評分是打給草間彌生和她的藝術作品本身,而不是這本書。原本草間彌生的作品中色彩是最重要的組成部分,但是這本書的配圖全!部!都!是!黑!白!此外,不知道誰寫得序言,跟後文對起來簡直錯漏百出,驢頭不對馬嘴太刷好感。如果你喜歡草間彌生的作品,或者想了解些她的心路歷程,翻翻可以,但沒必要。

《非理性的人》

作者:[美] 威廉·巴雷特 

推薦指數:5


一部對存在主義課題補習的佳作。在結構上,從存在主義的起源再講其藝術表達形式,再到文學,邏輯清晰。其中對藝術的闡釋那部分是我個人最喜歡的,也給很多現實主義以及印象主義的作品賦予其哲學思想的表現形式。

最後對於各存在主義哲人思想的表述,知之甚少,掃了個盲。在每一章節的末尾,都會很詳細的列出作者的參考書籍,很細心,也方便更多想要深入瞭解的人查閱。

小筆記:

我因我的存在而存在,究其一生都在與這個無聊世界抗爭。

虛無主義——“上帝已死”人類的存在並無特別意義,革除對某種確定永恆價值的渴望,從而創造新的價值。

存在主義——存在主義以人爲中心、尊重人的個性和自由。人是在無意義的宇宙中生活,人的存在本身也沒有意義,但人可以在原有存在的基礎上自我塑造、自我成就,活得精彩,從而擁有意義。

《棋王》

作者:阿城

推薦指數:5

清明假期裏讀完了著名的三王系列,平靜的敘述下面都是最沉痛的人生,就像書中說的“生活是一件很具體的事。”於是我們終日碌碌活着,也不覺活着有什麼意思。

在這本書中所塑造的三個人物——棋王/樹王/孩子王在我看來都飽含着一種精神力量,這是高於生命本身的存在。看到那些存在故事裏的鮮活人物,我仍感激,能在黑白的文字間捕捉一點精神給養。當我獨自面對生活,依舊熱淚盈眶。

《論人類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礎》

作者:[法] 讓-雅克·盧梭

推薦指數:5

這本書誕生於1755年,是法國著名思想家盧梭所作的一篇論文,文中作者從整個人類進化的角度出發,從根本上探究論證自人類社會發展以來造成社會不平等現象的原因,盧梭在論據中列舉了很多自然界中關於動物的例子,更能引發我們對自身所處社會環境的思考。書中所述也並非片面,而是從人類發展的多重角度來探究論題本身,當今讀起來也能讓人獲益匪淺。

歷史意義,本書作成的時間正值專制王權衰落,資產階級逐漸崛起,在不平等的政治地位和社會環境中開始產生對天主教會和專制王權的質疑,人民開始宣揚科學與民主,法國的封建制度陷入危機。而這本書中的論點,恰恰爲後來的法國大革命提供了重要的思想基礎,一種社會現象的產生也必然有着其背後的理論支撐。

書中有一段說到:可以說,我們對這些動物所有的照顧與餵養都只會讓它們退化。人類又何嘗不是如此:在羣居與奴隸化的過程中,他逐漸變得虛弱、膽小、卑躬屈膝,安樂而又萎靡的生活方式使他不再充滿力量與勇氣。

對生活的思索,理當永不止息。大楚興,陳勝王!

《文案的基本修養》

作者:東東槍

推薦指數:4

【廣告不只是表達,而是說服,是影響,是引發或促成改變。】

在我看來,一個好的文案或是一句slogan不僅是一次創意的表達,更是關乎一個品牌的精神傳達,通過廣告的傳播進行自身品牌影響力的塑造。在這本書中的前半段,作者給出了許多在廣告行業的看法和觀點,能夠給人以另一種視角來正視作爲【文案】這一工種的意義,提供了很多真識灼見,讓我對整個新媒體傳播有了更多認識。

但行文過半,在這本書的後半段相比之前就顯得過累贅,陷入了一般觀點類書籍的通病,爲了篇幅湊字數,對我來講就沒啥大意義。總體來說閱讀感受良好,作者將自己的觀點做了很好的輸出。下面是些對我而言有感觸的總結。

✎小筆記

【idea的產出和形成】策略☞創意☞執行

🟢廣告傳播應注意:傳播目標 / 產品表現力 / 文字表達力

有趣創意的誕生,首先充滿對生活的樂趣

塑造和積累用戶偏好——先了解人,再瞭解不同消費數據背後的消費路徑

增加生活中的洞察力——洞察是針對特定人羣認知和行爲的共性

改變認知繼而改變行爲

⭕️日常生活中可參見的ABC原則

【A】assume noting —— 將idea白紙黑字落地呈現,不對其做任何假設。

【B】believe nobody —— 相信事實,杜絕工作中可能會因人出現的紕漏

【C】check everything ——檢查、確認一切

【D】don’t improvise  ——未經深思檢查的idea,是還不成熟的planB 

⭕️一個廣告/文案的好壞無人定義,根據投放客體和目標不同均有其不同意義。

參見維祕產鏈初期的廣告變革史(廣告/文案賦予產品品牌意義)

✎摘錄

一切動作皆有動機,世上沒有無緣無故的互動。

固化的偏好可以導致一些結果,我認爲,大致是有三種——默認信賴、優先選擇、相對溢價。這就是“品牌”這東西的意義所在。

文案和文學根本的分別在於,文案的撰寫是爲傳播、溝通服務,承載一定的任務與目的——通常是商業任務。如果胡亂比喻一下,則文學是功夫表演,文案是格鬥對戰。


《第二性》

作者:[法] 波伏瓦 (Beauvoir,S.D.) 

推薦指數:5

用了接近一週的時間終於看完了這本書,作者站在女性的角度從神話、生物、歷史這些觀點開始延伸到女性各種社會身份的討論。很多人說這本書很難看下去,其實不止是篇幅和翻譯的原因,在我看的時候很多內容也讓人感到窩火與無奈,覺得女性這樣的身份本不應該成爲男權社會的物化衡量,可這又是歷史乃至現在所發生過和正在發生的事情。

書中多次提到,女性在對待自己的性別和慾望都含有一種糾結的被動,被動的需要、被動的進攻,缺乏安全感,安心呆在男人爲自己築的巢裏,失去自我與主動性。在閱讀的過程中,彼時在我腦海中浮現了各類我曾見過的藝術作品中的、歷史中的、生活中曾聽聞的各樣女性,她們跌宕或平靜的一生每每能在書中找到印證,她們是歷史和生活中不可磨滅的符號,卻大多有着似乎悲慘的命運,一想到這些曾是過去的人都經歷過的事情就更是讓人悲傷。

雖然書中所討論過女性的處境現在已經改善很多,也有更多男性也開始正視起男性和女性平等的社會地位,我仍然覺得我們不論身爲男性還是女性都應該閱讀這本書。面對一件事物,一知半解永遠都比什麼都不知道來得更無知。對我來說,認知女性、認識男性,瞭解生活的苦難,纔會相互理解尊重每一個作爲獨立個體的人類,莫要自怨自艾。


《兄弟》

作者:餘華

推薦指數:5

他們躲在陽光的背後緩慢生長,成爲相依爲命的兄弟,他們揹負着時代的命運走上了不同的人生軌跡。餘華多會寫啊,他把時代的荒誕和人性的殘忍分毫不差地注入那些主人公的身上。讓讀者不由驚呼,人生怎麼就是這個樣子!又兀自嘆惋,人生怎麼就是這個樣子!

在全書的上半部分寫,在宋平凡死後,一口薄薄的棺材裝不下身材高大的他,無奈只能敲碎了膝蓋勉強蓋棺。這樣一個頂天立的的男人,到死後竟也不能舒展。以至於在後文寫道宋鋼腰受傷,又因爲做了隆胸手術後變得直不起腰來,也許又應了書裏的那句話“這就叫命運。”暗暗中隱含宋鋼的結局,全在意料之外,情理之中。

而李光頭,作爲另一主人公,在我看來則更像是父輩命運的承接者。他身上始終帶着生父的滑,李蘭的韌和來自宋平凡身上的那種真,它們各自佔比不同組成了一個言辭滑頭性格堅韌處事真誠的李光頭。

看過他的一生,並不能單純以偉光正或王八蛋來評論他,他就如同一個時代的縮影,比起英俊木訥的宋鋼,他反而是在接受了這個可惡世界後最真實的存在。也許正是這樣,在小說的最後,餘華纔會讓李光頭帶着宋鋼的骨灰登上太空,攜着兄弟倆的赤誠永遠遨遊在月亮和星星之間。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