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收麦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豫东的小学一年有四个假期,除了暑假和寒假,还有麦假和秋芒假。

麦假是一般开始于五月底,这时家家户户都在着手收麦事宜。首先选择一处地头制作单场,先把地头的麦子连根拔起,然后铁杴、抓口把地弄平,最后洒上些水,再用石磙的把地碾硬,单场就制作好了。之后进入割麦阶段,用镰刀把小麦从根部割断,摆放成小堆,以便装车,把麦拉到单场后均匀摊开,再用石磙在上面碾半个小时,再用杈把麦秸挑走,余在地面的就剩麦子和麦康了,再用推子和扫帚把麦子麦康堆成长条状,用木掀榋起混在一起麦子麦康,待风起时有技巧性地往上一扬,麦子麦康呈拱形充分散开,风就会把麦康吹走,麦子因密度大则直直落下,被分离出的麦子还需在单场晒上几天,干燥的麦子才能装袋储存。人们会把麦秸堆成一个圆形的麦秸垛,麦康则堆放在麦秸垛旁——在冬季,它们是主要的引火物。

新麦还需在单场晒三四天。白天摊开晒时还要不时用木掀翻翻,以使小麦能全方位晒干,晚上堆成圆锥状,盖上塑料布,上面压上杈、扫帚、推子等物,以防晚上下雨风吹。对于宝贵的麦子,人们晚上也会睡在它旁边守着。晚上睡在单场看麦有个专有词——看单场,看单场者一般是家中的男劳力,身强力壮,可应付各种突发状况。每家每户的单场总是相邻的,既便于相互间临时借用,也便于晚上看单场者相互照应,毕竟有人睡觉警觉,有人睡觉雷打不醒。看单场若遇到晚上下雨,就钻进提前掏好的麦秸洞里。儿时,我最喜欢在麦秸洞里睡,新鲜无比。

豫东收麦期间雨水较多,而且说来就来。如果割好的麦被雨淋了,麦子就会生根发芽,造成颗粒无收。在没有电视的年代,只能看云识天气。

收麦大概需要半个月。收麦完毕后还有一项重要的义务——交公粮,我最讨厌交公粮,累死累活收到家的麦子为何无缘无故拿出一大部分交给粮店,而且上交的最好的,颗粒要饱满,绝对干燥。每次去交公粮,都有好多架子车排着长长的队,粮店人员用一个类似洛阳铲的工具挨个在麦袋子上一插一抽,“洛阳铲”就会带出些许麦粒,他们再测这些麦粒的湿度,如果湿度达不到他们要求,交公粮者就得去找地方卸麦袋,把麦粒均匀滩开,时不时用木掀翻,然后再千央万求地把测湿度的人员请来,待达到标准后,再装袋装车,拉着架子车从队伍末尾重新排起,然后是自己扛到磅上称重,称好后再自己扛到粮店的传输带上,在传输带顶处倒入粮店大仓中。每逢交公粮,我们就大骂收公粮的人。

公粮,这个在中国延续了两千多年的农业税,在2005年12月29日召开的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19次会议上被决议取消了。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