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的本質

現在是北京時間2020年4月21日22:04,我在富力小屋桌前寫作。寫作預計需要一個小時。

這是我們常規對時間的理解。要麼是時間點,要麼是時間段,僅僅這麼一個系統,就可以把地球上所有文明人兒團結起來,像一個約定,只要我們處在同一個世界,我們就可以統一使用一套時間規則,多麼簡單高效啊。

只要有一塊表,每個人都可以知道,班車幾點到,飛機幾點起飛,學校幾點開門,股市幾點開張。

有了這個統一的標準呢,也就有了衡量效率和能力的萬能工具——

過去從北京回老家坐火車要20多個小時,現在高鐵只需要8小時,看,時代在進步。
我早上八點才起牀,朋友圈內誰誰五點半就起牀讀書了,看,人家多自律。
我25歲,身無分文,微商大佬同樣25歲,已經擁有豪車和別墅,看,人家多年輕有爲。

這些時間點和時間段的概念,是簡單粗暴的工具,似乎可以衡量一切。

那麼時間就是年月日時分秒嘛?是否有其他衡量時間的方式?

一顆種子,從埋在土裏開始,慢慢的發芽,開花,直至凋零,迴歸大地媽媽的懷抱,這樣的過程,是不是也體現了時間的流逝。

清晨到黃昏,春夏秋冬,嬰兒到耄耋,這些過程,也都是時間。

時間是一個過程,是變化,它並不一定非得是規規矩矩的一塊一塊的。

我曾經很執着於時間管理的方法論,就好像,我有一頁白紙,早上要六點起牀,於是我在最上面畫一條線,晚上11點睡覺,下面三分之一的位置再畫一條線,然後把中間的部分整整齊齊的畫好格子,一個小時甚至一刻鐘一格,想着怎麼把這些格子最大限度的利用,填滿,這一個格子要完成這件事,如果沒能完成,或者偷懶休息了,就自責不已,懷着沉痛的心情找下一個格子。

這正是很多時間管理教我們做的事,似乎可以很好掌控自己的“時間”。殊不知,我們只是掌控了這些格子而已。

要知道,我們擁有的不是格子,而是整整一張乾淨的白紙!忘掉格子,就可以收穫一張純白無暇的紙,供我們寫詩、作畫,盡情創作。忘掉格子,我們才真正擁有了時間。

每個人都有這樣的體會,有的時候感覺時間過得飛快,有時又像老牛拉破車一樣慢。時間本來不是均勻的格子。

人的一生,或長或短,是不能簡單用壽命衡量的,比如說有的人活到100歲,但是每天都好無聊,壽命有了,但是沒有什麼深度,也沒有任何的體驗,沒有付出過什麼,也沒有得到過什麼,那從某種標準看,他的生命反而是很短的。

相比之下英年早逝的人,比如莫扎特,竟然創作出了那麼多經典永流傳的音樂,壽命是短,但是他留給這個世界的遺產,還有他自己的生命體驗是異常豐富的,那誰又能說他活的不長呢?

魯迅說過一句話,大家都知道,這裏就不贅述了。

把時間當成格子這件事,對於維持社會秩序是必要的,對於個體生命來說,卻在一定程度上是荒謬的,甚至是有害的。

想想那些跟時間有關的標準和口號吧,簡直是精神的枷鎖,比如說我就規定我自己一定要11點前睡覺6點起牀,爲什麼要這麼難爲自己?難道不可以(在合理的範圍內)更隨心所欲嘛,我在讓我舒服的時間醒來,我在讓我舒服的時間睡去,這樣不好嗎?

爲什麼女孩子一定要在**歲之前結婚,難道不可以等我真的準備好了,有了認定想要一起走下去的伴侶我纔去結婚嘛?

在這麼多跟時間格子有關的遊戲裏面,人們就會馬不停蹄地追求各種里程碑,就像收集徽章,收集徽章做什麼?拿來比較和炫耀啊,比如小A在20歲就少年班畢業啦,小B作爲一個普通人23歲才畢業,那小A就一定比小B牛逼嗎?實際上或早或晚又怎麼樣呢,只不過大家的節奏不一樣而已,如果時間是一個過程,小A和小B都本科畢業,明明處在同一個時間點。

朝聞道夕可死,有的人活到七八十歲,他纔想明白的一個道理,別人可能四五歲就參悟了,難道這個老人就比小孩子更笨拙嗎?不是的,只不過頓悟的時刻出現在他們人生中不同階段而已。

紅雲老師說,這就是爲什麼,時間管理,慢慢升級爲精力管理,而精力管理,又可以被體驗管理替代。

我承認時間是最珍貴的,但是沒有人知道自己還有多少時間,如果生命中的每一刻,我們都知道自己最想要的是什麼,我們就沒心思管那些格子,只會儘可能的朝着使命進一步,在進一步。

我們都可以立即馬上開始真正重要的事,陪伴父母、愛人和朋友,做自己真正喜歡的事,而不是爲了追求徽章而拼命抓取。淋漓盡致地體驗和追求生命的喜悅和創造,這纔是充實的活着呀。

看透時間的本質,戳破限制性觀念,我們就能獲得真正的自由~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