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夏,寧夏

 

  畢業許久,又一次想起寧夏。

  曾無數次,向牆上的地圖瞻仰,仔細地看着這細長的版圖,中間兩個醒目的字上寫着“寧夏”。

  寧夏,歷史長河裏一顆璀璨的明星,中國版圖中不容小覷的一塊。地處西北。南,北,中以三座大山連起。中間橫亙一條河流,山和河流高大偉岸。承載了寧夏的歷史。

  2011年,一張錄取書結下我與寧夏之緣。來到寧夏,瞻仰寧夏。

  四年在寧夏,留下的不止是濃濃眷戀,還有深深仰望。寧夏,中國版圖上不起眼的一塊。若不是刻意注視,易被忽視之地,卻處於雄雞的中心周圍。此時,我盯着寧夏地圖,西北賀蘭山擋蔽,西南六盤山蔓延,中部黃河流經。山,水,平原,自如鋪灑在寧夏的土地之上。   

  四年的青春,我用雙腳丈量這片土地。徜徉於山的廕庇,水的懷抱。在這片土地上駐足,吸吮着鏗鏘的寧夏文化精髓。在曾經的古絲綢路上穿行。寧夏是跨越在絲綢之路上一道重要的風景,也是一段重要的經濟路段。

   

      瞻仰寧夏,用豪邁的語氣訴說她的點滴,以智慧的力量追溯她的前世今生。默默歎服她不愧爲“關中之屏蔽,和隴之咽喉”,從地圖上認真尋找寧夏固原的位置,這是古絲綢之路由長安到河西走廊快速路線。恍然間彷彿回到了古絲綢之路的歷史起點,博望侯張騫出使西域,歷經十多年的忍辱負重,遂“鑿空”絲綢之路。歷史的煙塵在一次次瀰漫中越發模糊,卻格外地照亮智慧的星辰,而張騫,無疑是最亮的那一顆,他雖隨歷史的風塵離去,卻留下了無價的瑰寶。     

  仰嘆寧夏,在絲綢之路上,寧夏以獨特的地理優勢,從南部翻越六盤山到達西域。想象一下,商人載着絲綢,或是玉器從寧夏穿過西域,西亞,中亞,地中海時,寧夏該是何等的榮耀。有一份光,發一份熱,寧夏在璀璨的文明星河中,綻放自己的光亮。

    絲綢之路亦催生邊塞詩人的詩靈,品讀這些詩歌,彷彿步入一趟文化之旅。

  “壯志西行追古蹤,孤煙大漠夕陽中。駝鈴古道絲綢路,胡馬猶聞唐漢風。但使邊關磐若石,絲綢古道漾簫笙。”

    “朗朗神洲,祚傳千載;漫漫絲路,澤遺百代”。從古絲綢之路走到今天,寧夏始終是澤被之地。無論古今,寧夏,在絲綢之路上依舊熠熠生輝,舉足輕重。

 

我對寧夏更爲敬嘆了。

    “君不見 ,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不到黃河,無法觀仰黃河之壯觀。“鑑古而知今,臨黃河而知中國”。親臨黃河,窺一斑而知全豹,悉祖國風光面貌。

    地處黃河之上的寧夏,憑藉河流澆灌一切,滋養這片土地的萬物。我親眼目睹黃河奇觀緣於去黃沙古渡。進入景區,映入眼簾先是壯觀的沙漠,再走不遠,看見一條河流,便是黃河,她緩緩流淌,外形上些許渾濁,然乾枯的沙漠中竟有一條看似生命的河流穿過,伴隨蒼茫的沙漠,頃刻間歎爲觀止。感嘆不臨黃河,難以知其雄壯偉岸!

    正是這條“黃”的河,灌溉了無數土地,帶來難以計量的希望。沐浴在這靈秀之地,嘆詠黃河水之博大,在寧夏築牢理論知識,鑄就堅毅品質。

   

寧夏不止水的韌性柔情,也有山的巍峨信仰。

    讀《滿江紅》:“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壯志飢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恢宏的氣勢,似一股力量在呼喚着,想閱盡賀蘭山,體會這滿目的壯麗。

    臨賀蘭山,體味北方山的雄偉。在不陡峭的山路,裸露着零星的大石頭,勁風吹拂着野草。立於山頂,俯嘆山外的平原,仿若在風中,將往事釋懷。沿途排布供奉的寺廟,很多遊客虔誠燒香祈福。偌大的國度,無論我們走到哪裏,都有共同的根,深深的信仰。

    四年青春,靜然,在山水及文化的薰陶中,道悟人生。跌倒時,賀蘭山的堅挺使我屹立不倒。失意時,絲綢之路的古文化教我化開心結。困惑時,黃河之水如智慧之水圍着我,使我如醍醐灌頂般透徹。

    感恩在寧夏的日子,四年,彈指一揮間,卻親享寧夏的美麗、智慧、厚重、與韌性。

    青春可以隨時間流逝,而青春裏的寧夏情結, 永遠指引我,不斷砥礪前行。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