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nnieux博尼约村|在这里谁来定义时间的意义? 01 生动而忧郁的山村 02 巴洛克是时间的隐喻 03 米其林餐馆:把时间拉长是一种的美好记忆 04 时光在这里是有味道的

图:鸽子 文:OUNZ

01 生动而忧郁的山村

普罗旺斯的博尼约村(Bonnieux)离英国作家彼得·梅尔住的梅纳村(Menerbes)很近,只有几公里。在作家的《山居岁月》和《普罗旺斯的一年》等书中,中文译者根据村名的法语发音,将其译为“奔牛村”。奔牛村是梅尔先生夫妇常来的村子之一,特别是那里的餐馆。

即使你从阿维尼翁,或者阿尔勒开车来这里,也不算远。所以,这个地方在十六世纪的时候,是阿维尼翁教皇的属地。

村子在沃克吕兹高原上,在吕贝隆山区的南边,也是一个颇有风情的小山村。

夏日,要走访这个村子,却要费一点力气。因为所有的道路,最终都会将你引向山顶。当我们走过一段陡峭的小路,再爬一段“百步梯”,来到山顶最高处的时候,已经大汗淋漓。

一座12世纪罗马风格的老教堂(La Vielle Eglise)稳稳地立在山顶的平台上,教堂尖顶上一座圣母玛利亚的雕像,俯瞰着小村子和沃克吕兹高原。

老教堂周围是一棵棵墨绿色的雪松,高大挺拔,树枝从树干向外飞起,像一把把巨伞。教堂周围石头砌成的矮墙,灰白的石头上,留下层层黄色、青色和黑色的苔藓。

这里是一览沃克吕兹山和凡杜山美丽风光的最佳地方,在高处的平台上极目四望,山下一大片一大片紫色的薰衣草田和绿色的葡萄园,远处隐约可见拉科斯特、戈尔德和鲁西庸等一个个美丽的山村。

当地人习惯将山下那座哥特式的教堂称为“新教堂”,与山顶的老教堂遥相呼应。不过新教堂也是古色古香上了年头的,教堂墙壁上的镶板,据说是16世纪德国艺术家的作品。

在一年中的大多数时间,村子都比较安静,时间在不知不觉中流逝。但到了夏天,村子就会举办各种活动吸引游客,如每年7月在教堂里举办的古典音乐会,是少不了的项目。

在村口小广场看到街头的海报,预告在7月法国独立日前夜将在教堂里举办的一场古典音乐会,让你想象衣冠楚楚的村民,静静地坐在教堂的圣坛下,罗西尼和莫扎特的美好音乐,穿过教堂的拱顶,直上紫蓝色夜空的情景。

02 巴洛克是时间的隐喻

普罗旺斯任何一条村子,都有自己的辉煌历史。博尼约也不例外。

16世纪以来,此地既是阿维尼翁教皇的属地,所以你看到村子里那些颇有气派的老宅,有不少就是当年主教住过的豪华大宅。还可以看到的某些断壁残垣,仿佛告诉你昨日时光不再。

你沿着窄斜的小街向山顶走去,两边是一幢幢古老的文艺复兴和巴洛克风格的石头房子。房子里面的主人,是你猜不透的一个谜。房子斑驳的外墙,则是时间的隐喻。

穿过一个古老的拱廊,光线一下子暗了下来。拱廊下的房子,简朴的罗马柱,门口的石阶梯和阶梯旁的石兽已经风蚀,留下斑斑驳驳的岁月痕迹,可谓光阴无痕,穿越古今。

走过拱廊,外面阳光灿烂。阳光照在房子小阳台上黑色的铁艺栏杆和两把休闲的扶手折椅上,像舞台上的布景。

各种不同风格和式样的铁艺,是普罗旺斯村子里常见的装饰物。阳台上的护栏,小铺子上悬挂的招牌,梯子旁的扶手,窗台上的护栏,房顶上的钟架子,不同式样的铁艺伴随,让普罗旺斯的建筑锦上添花。如果不认真看,你会错过不少17世纪以来的古董,还可能是某个铁艺大师的精品呢。

大多数普罗旺斯人,对家门口和窗户的装饰决不马虎。这家土红色的墙壁上,爬满了绿色的藤萝,红土花盆上白色的牵牛花开得热烈;那家白色的窗台上,红土花盆上插着一簇新采回来的紫色薰衣草。

从村子的高处往下看,土红色、土黄色的屋顶,层层叠叠,错落有致,房顶伸出来的鲜花和绿树,让村子充满生气。

03 米其林餐馆:把时间拉长是一种的美好记忆

对本地或者法国的旅行者来说,此地最吸引他们的,或许是小村子里的“米其林餐馆”。

在法国人的观念中,花上几个小时开车去另一个城市,或者另一个村子,寻找一顿美食,是生活中最重要的事情之一,是值得的。毕竟,就像有人说的那样,到达一个文化的核心的最佳途径之一,就是通过自己的肚子。

彼得·梅尔在他的《山居岁月》一书里,不乏驾车到附近的奔牛村,甚至更远更偏僻的地方的餐馆去享受一顿美食的美好回忆。

如果这个餐馆是《米其林餐馆指南》曾经介绍过的,那就更有光顾的价值了。

让人意外的是,博尼约这个小小的普罗旺斯村子,竟然曾经有过两家米其林餐馆,L’Arome 和 Le Fournil。

显然,Le Fournil 首先占了地利的优势,它就在村口的Place Carnot广场上。只要一进村子,你就可以看到这间掩映在巨大梧桐树阴影下的餐馆。

餐馆前面有一个大露台,中间是一个古老的喷泉,斑斑点点的阳光散落在露台上简约风格的餐台和椅子上。即使在夏天,这里也是凉风习习,在这里进餐,显然是一种难得的享受。

周围非常安静。一只大灰毛狗趴在餐馆前面的马路中心,眯着眼睛在阳光下睡大觉。

对法国人来说,没有什么比在餐桌前度过中午悠闲的美好时光更重要的事情了。

菜自然是上得很慢的,但这只为了让你和朋友能有从容的时间聊天,因为点菜、交谈,把时间拉长的这整个过程就是一种乐趣。特别是在户外,你还可以欣赏大自然的美景,听听小鸟的鸣唱。当然,晚上在新教堂举办的那场罗西尼和莫扎特的音乐会,也是引入文学、戏剧和音乐话题讨论的最好引子。

总之,生活是美好的,时光也是用来浪费的,一切都用不着着急。

不过,还好。在Le Fournil,客人的评价大都很满意,很好的菜式,良好的服务,合理的价钱。而且客人也很喜欢小村子和餐厅那种休闲的气氛,不少客人说,“我们每年都要再来。”

在这个奇热的夏日,我们在村口那家Couleur Tabac小店度过一小段午餐时光。小店供应很方便的便餐,如三文治、薄饼和各种饮料。如果顺便要寄出一张明信片,小店的旁边就有一个黄色的邮箱。

至于彼得·梅尔去过的那家据说很快就会结业的“弥漫着咖啡香和烟草的味道”的车站咖啡馆Café de la Gare,则现在还在营业,而且里面的装饰,还是上个世纪20年代的老风格,更多的本地人,会到那里去寻找普罗旺斯的美味。

04 时光在这里是有味道的

不其然地发现一间开在洞穴里的旧货店。要不是主人在街边摆了一张白色的小桌子,上面摆了几本旧书和一个指示牌,我们还不会发现树丛后面,有一个小门通向这个旧货店。

钻进这个拱形的石头窑洞,里面却别有洞天。

架子上放着各式灯具、玻璃器皿、蜡烛台等旧的家常用品,进门的架子上一排挂着各种形状的剪刀。桌子上摆着很多旧书和旧唱片。地上放着装了框的油画。

洞穴里,灯光打在白色石块砌成的拱顶上,再反射到这些褪尽铅华的老旧物品上,房子里轻轻流动着一股沉稳而舒适的气息。时光在这里是有味道的。

一男一女两个客人正弯着腰,细细地审视那些不知曾经是谁家的旧物。

白头发、戴眼镜的男主人,一声不响地坐在角落的一把扶手椅上,也不招呼客人,只顾静静地看他自己的书。一束橙色的灯光打在他的那个角落,落在他的头上、肩上和书页上,有一种温暖的,慵懒而自在,与世无争的感觉,仿佛他本人也是这些老旧物品的一部分。

这真是一个与世隔绝的所在。让人想起“山中方七日,世上已千年”的“警世恒言”。

而洞穴之外的博尼约村,在7月的这个夏日,如彼得·梅尔描写的那样,“农家的狗也变得静默无声,整个乡野变得出奇地静谧,像是荒无人烟的荒漠,连时光的流动,似乎也是轻缓慵懒的。” 听来,仿佛与“奔牛之村”,风马牛不相及。

在Bonnieux博尼约村,谁来定义时间的意义?

(2018.7.5修改)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