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順|劉家大院,一個你不知道的故事 1、古鎮最大的民居四合院 2、大有大的難處 3、老宅新使命:三禾美術館 4、有些輝煌不必言說

文:學院巷1號  圖:HEPING

在大部分介紹雲南騰衝的和順古鎮民居古建築的文字中,都會提到“劉家大院”。但深入探尋,大多語焉不詳。在高德地圖上輸入“和順古鎮劉家大院”,卻可以輕易找到“劉家大院”的紅色標記。若要親自一探究竟,可從野鴨湖西北角的尹家坡,上坡,在三叉巷道沿中間一條窄窄的“中巷”前行,百十米左右,擡頭,便見前面樓頂上的大字橫匾“聽雨樓”。

此樓和左邊的老宅合起來,就是名見“經傳”的劉家大院了。

1、古鎮最大的民居四合院

劉家大院據說是古鎮最大的民居四合院,舊時佔地1300平方米,建築古雅恢宏,被稱爲“集華僑文化和中國傳統建築美學一體的典範之作”,有心研究者,也可視之爲一部和順的建築史和文化史。

劉氏爲當地八大姓氏之一。離劉家大院不遠的野鴨湖邊,有一處精美錯落的古建築,劉氏宗祠,是和順八大宗祠之一,和順建築、民俗文化,從中可見。

據查,劉家大院早年爲劉金忠、劉金良兄弟所建。劉金忠曾在緬甸經商,開設“恆裕布行”,經營布匹、土雜等生意並由此致富。大院有據可查始建於民國初年,1932年竣工,雖時爲民國,但有根有底的大戶,建築多以清代風格爲模。既是大戶人家,大院既有老宅,也有別院,由兩部分組成。

老宅橫向兩院,左院兩進,右院三進,互相聯通,房屋高大寬敞,由大門、花園、過廳、正屋等部分組成。建築材料也不含糊,用的是上等楸木。院內各處的窗花,是精華所在,每院每扇各不相同,可以留給美院設計系的同學細細研究。再看柱頭橫樑部位,飾以精緻木雕,美侖美奐,出自能工巧匠之手。

劉家大院共有四進院子,每一進均是四方形的天井,按照“三房一照壁”的格局建成。據說其風格更多來自徽派建築,但卻揉入了西方的建築元素。比如宅中的西式花臺。據劉氏後人說,當年可從花臺看到“後院”裏戲班子唱戲,若設宴,則可達一百餘桌。

院子中的照壁石腳,筆直堅固,石工精細,當地人稱“清水石腳”, 石塊銜接處,細緻緊密,不用水泥而經年穩固。有趣的是,天井牆壁上,仍有原主人留下的黑白西洋畫痕跡,顯示古鎮曾經有過的時尚和審美,也顯示東西文化曾經如何在這裏結合。漫步庭院,還是中國文人的雅趣,蘭香撲面,曲影橫斜。劉家後人未將老宅翻新,保持了院落古樸素雅的風格。

大院的別院與老宅是分開的,在小巷子兩邊握手相對。別院青磚飛檐,中西合璧,走馬轉角樓。據說當年庭中草木繁盛,柿子花開結果時,滿眼輝煌。

2、大有大的難處

劉家大院,一個“大”字,說盡了當年的氣勢。但話說回來,“大有大的艱難”。據說,如此大宅,現在光是維護,就需要不少資金,後人曾一度將院子對外開放,讓旅遊者略付小費入內參觀,聊補一時之困頓。細看彼時留下的幾張老照片,門庭不免有些冷落、破敗。

在和順古鎮,還有多少這樣的建築有待呵護?如何保護古鎮優秀建築遺產的命題,由此提出。這是一個上下都頭疼的事情,不知有過多少研討會,專家也有數不清的建議,但最後誰來回答這個問題?

也許是劉家大院應該遇到的轉機。近年,香港收藏家劉和明先生想尋找一個宜居之地,一棟百年老宅的影子在腦中若隱若現。國內國外,大江南北,尋尋覓覓。最終,騰衝、和順進入他的旅程。

看上的,首先自然是這裏的氣候和環境。一到和順,小鎮的古樸和優雅,不乏人間煙火之氣,更是誘人。穿街過巷,多次比較之後,“劉家大院”就像從天而降的隕石,落在面前。巧的是,這又是一個“劉家後人”,如今遇到劉家大院。

劉和明說,和順之“和”,和明之“和”,還有從尹家坡上來的巷口門坊上的對聯“一門三巷生和氣”中的“和”,三“和”匯合。莫不是運中之數?

如此,劉和明與劉家後人商議,租下了這個劉家大院。他說,一是個人喜好,二是,在這個古老建築裏,或者可以講點什麼故事?

3、老宅新使命:三禾美術館

也許想回答那個如何保護老建築的命題。他開始重修老宅。到底是個收藏家,修舊如舊。但他的舊,是讓老宅煥發容光。他從各地收集的那些百年老牌匾、楹聯,還有歷代風格的石雕,轉彎抹角點點綴綴,落筆之處,隱而不露。

如何賦予老宅新的功能和使命?劉和明想起了那個與他命中有緣的三個“和”字,創辦“三禾美術館”。

他把別院略加改造,建成一個外部看來仍然是傳統風格,但內部卻是一個現代的美術館。一樓有三個展廳,可以展出小型的藝術展覽;一個天井,可以安排藝術家對談、講座甚至文藝演出等小型活動。二樓,則是藝術家中心,有幾個客房,接受藝術家駐點創作。

三樓是咖啡館和酒吧,居高臨下,輕風撲面,可以冥想,也可以一覽古鎮景色和朦朧遠山。他在樓上掛了一個橫匾“聽雨樓”,這是他內心的風景。

美術館要有展覽。有意思的是,也許是爲了配合館內的現代風格,第一個展覽,即和廣東省藝術攝影學會合作,安排了廣東攝影師楊和平的一個現代風格的攝影展,主體內容是“巴黎老街的咖啡館和書店”。上牆後的黑白照片,恰與展館外在的古樸,形成強烈的對比,讓從小巷子經過的旅遊者探頭髮現,“咦?和順古鎮也有這麼時尚的展覽?”

2021年開門的第一個展覽,“畫風”突變,想是劉和明有意安排的“戲劇效果”。則是畫家戚弘的畫展《馬上戚弘》,一色的中國畫和線描。戚弘這個畢業於中央美術學院壁畫系的畫家功底深厚,畫作在國際上亦享有聲譽。他從小與馬結緣,筆下恣意縱橫。細細看去,畫面卻耐人尋味,全是他個人的故事。

劉和明說,美術館立足本土,面向海內外。希望能辦成騰衝及和順一個有影響的文化地標和品牌。他打算今後定期展出國內外藝術家作品,組織各類文化藝術展示和分享交流活動。在這同時,收藏和代理藝術家作品,以促進藝術品的交流和交易。

4、有些輝煌不必言說

劉家大院還有另一個精彩的所在。進入老宅,踏上窄窄的樓梯,走上二樓, 是“古玉博物館”。

踩在地板上那一刻的感覺,讓我想起在德國走過的那些百年老宅,木地板吱吱嘎嘎,頭頂上的橫樑縱橫交錯,戶外的光線透過別緻的窗花,落入室內。室內展櫃裏,都是劉和明的收藏,這些新石器時期到清代末年的古玉器以及各種文玩,樸實無華,在聚光燈下不言一語,卻呈示着它們過去曾經的輝煌。有些輝煌,原來是不需要言說的。

劉和明說,博物館目前尚未正式對外開放,很多工作仍然在做,但已經有人預約參觀了。

從中巷出來,前行不遠,就是李家巷。中巷雖窄,但卻是從野鴨湖畔直通鎮內的一條主要通道,經過劉家大院的老宅和別院,在“不見不散”咖啡館處右拐,就是熱鬧的李家巷,那裏餐館、咖啡館、茶館和各種精品小店一家家排列,還有早上的市集,那是和順人的生活,色聲市井,一齊擁到你的感官之中。

在和順古鎮,不少老建築已經改造成爲客棧和民宿,百年老茶館、小酒館也在迎接它從遠道而來的茶客。

世事如棋,也許三言兩語很難預示劉家大院未來,但劉和明在古鎮老建築的改造和利用上,以一已之力,以“三禾美術館”(博物館)爲幟,卻至少爲古鎮的文化彩旗增添了色彩。據知,因美術館和藝術家中心之名,便有北京、廣州、武漢及全國各地的藝術家應聲前來,或展覽或創作,和順成爲他們的展覽和創作基地。甚至有歌唱家、朗誦藝術家、古琴演奏家在館內獻藝。文化的塑造力,雖不是一時一刻,卻也是時時刻刻在營造一個地方的影響力。如此看來,劉家大院的故事,即便是一種嘗試,卻不能不說是別出心栽,別具情懷,是古老鄉鎮一個頗有價值的改造“實驗”。

(2021/1/10)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