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身時代:五年探尋之旅,還原中國剩女時代》 之——當代女性如何過上有尊嚴的生活

在經濟飛速發展的時代,人們在滿足物質富裕的同時,婚姻問題卻成了男女青年們最大的隱痛。如何在男女比例失調的當代社會找到適合自己的另一半?又如何在男性競爭者佔據優勢的社會中如魚得水,風生水起,過上有尊嚴的生活?這都是中國女性面臨的社會問題。

中國剩女面臨的社會壓力、家庭壓力,大齡女性青年該如何擺脫單身狀況,無緣步入婚姻的女性又該如何調節自己,過上豐盛自足的生活。

《單身時代》這本書爲我們揭曉了答案。這本書主要講述了與“剩女”這個詞相關的三個內容,分別是:成爲剩女的客觀環境影響、主觀因素作用,以及如何才能不成爲剩女。書中以四名各具特色的大齡剩女爲代表,跟蹤採訪,真實再現了中國大齡剩女的心路歷程,講述了中國剩女的境況。

《單身時代》這本書中的四位女性分別是因學歷太高找不到男友的“剩女”,有不再相信婚姻的而被剩下來的,有爲了尋求更好生活而不得不剩下的女子、還有爲了討好母親而熟知各種相親方式的“剩女”。通過作者的敘述,我們意識到:未來將有更多的女性願意爲未來而堅定地選擇有尊嚴地生活,而不僅僅是爲了婚姻,除卻婚姻,她們也將擁有更豐富的人生。

《單身時代》這本書是旅居中國五年的美國記者玫瑰寫作的,她跟蹤採訪了多名大齡未婚女性,在書中呈現了四位未婚白領女性的真實故事,通過她們的故事講述了中國未來將會遭遇的社會問題,幫助我們理解政治和社會如何塑造中國女性的生活,以及這對世界意味着什麼。這本書以小見大,爲我們完整呈現了當代中國的“剩女時代”。

那麼,首先讓我們依據本書作者玫瑰的觀點來GET一下到底什麼是“剩女”。作者在書中提到,“剩”這個字就跟殘羹剩飯的“剩”是一樣的,沒有一點味道,而《單身時代》這本書中所提到的“剩女”就指的是農村25歲的以上的未婚女性,大城市裏30歲以上的未婚婚女性。

究竟是什麼導致了這些大齡未婚女性成爲“剩女”,而且這樣的趨勢愈演愈烈呢?接下來,我會依據書中作者玫瑰的觀點作以解析:

不平等的社會環境導致了女性成爲“剩女”。出生於八十年初期的女性,她們一般是獨生子女,從小受嚴格教育,在虎狼一般的生存環境裏,女性被鍛鍊成了鋼鐵巨人,爲了出人投地,比他人獲得更多的資源,這些女孩從小就被嚴格要求,這些女孩大多高學歷,高能力,卻唯獨無法找到合適的男性伴侶。

據中國社會科學院估計,到2020年,達到法定結婚年齡的男性要比女性多出3000萬人,這就意味着有更多男性也成了剩男。

無論剩男還是剩女,單身將成爲未來的一個大趨勢。中國自1979年實行獨生子女政策後,女性胎兒被墮胎現象非常嚴重,加上中國一部分地區極端重男輕女,導致中國出現的男女比例失調現象非常嚴重。男女比例失調,意味着將來更多的人面臨着婚姻擠壓困難。

布魯金斯學會的學者王豐估計,在中國的城市當中有700萬年齡在25歲至30歲之間從未結過婚的女性。她們都集中在中國的一線城市裏,北京、深圳、上海排在前三位。

1982年,接近30歲的中國城市未婚女性不到5%,這個數字到1995年增加了一倍,到2008年增加了兩倍。目前正在全速向着30%逼近。

在瞭解“剩女”產生的客觀的社會原因後,我們還是不太明白,既然在社會客觀因素下,男多女少,女性不是應該更喫香,怎麼可能會剩下呢?

事實證明,學歷越高、能力越高的女性反而會被剩下,成爲”剩女”,這是爲何呢?

27歲擁有法學博士學位的馬瓊,是一位才貌雙全的女子。但是她發現自己卻很難找到合適的男性伴侶,因爲這些男子喜歡那些一見面就臉紅,體貼溫柔,能生孩子的妻子。

中國男人想要的老婆有四個特點:容貌漂亮、體貼賢惠、任勞任怨、對於丈夫的欺騙行爲視而不見。但事實上,擁有高智商的女性,通常經濟條件獨立,她們絕對不會做順從丈夫的小綿羊,也不會委屈求全,更談不上傳統女性擁有的三從四德。這就導致這些女性被迫剩下。

中國男性真的就喜歡“傻白甜”的妻子嗎?一位35歲的中國投資銀行家說他喜歡的妻子像原味酸奶,這樣他就可以隨意品味。喜歡這樣的女性是因她們容易控制,沒有自己的主見。與此相反,如果一個女孩太過於有主見,常常被認爲是不太好控制。

在中國有一個普遍的看法是,女子無才便是德,她受教育程度越高,就越難找到生活伴侶。中國的女博士常被稱爲“第三性別”,因爲很少有男性願意同她們結婚。男性不喜歡與自己並駕齊驅的妻子,他們更喜歡容易駕馭的妻子。

一個悖論問題困擾着女性,高學歷讓女性在競爭方面有很大優勢,但在談婚論嫁方面卻處於劣勢。與此相反,中國高學歷男性卻相反,年齡在30歲至49歲的擁有高學歷的男性婚姻前景更加光明。

談到女性高學歷常常讓男性望而生畏,那些長相姣好,學歷一般的女性爲何也被剩下了呢?作者認爲有些人是成爲了父母相親的犧牲品。

張梅來自哈爾濱,26歲時父母開始催婚,但是張梅卻不想過早步入婚姻生活,在生命大部分時間裏永遠圍着老公、孩子轉。28的張梅仍然單身,但回家過春節對張梅來說,卻是一件很殘酷的事情,因爲父母開始給她介紹各種相親對象。過一個春節就像打一場消耗巨大的戰爭,爲了應付父母,張梅甚至想租個男友回家。在這場相親的博弈之中,沒有誰是勝利者,因爲緣分未到,張梅總也提不起興致來約會。在中國有許多這樣的女性,她們並不是沒有機會,但她們期待更好的愛情,在父母的威逼利誘下,仍然堅持着自己的原則,希望可以找到一個相濡以沫的男人。而她們中的許多人也終將懷着這樣的夢想,成爲大齡剩女。

當然也有些女性不看好相夫教子卻更崇尚追求個人自我實現。經濟飛速發展的同時,女性們靠着自己的能力,能夠滿足自給自足的生活,她們不再需要依靠男性保障基本的物質生活,開始根據自己的價值,追求更高意義上的人生目標,這也是未來社會的一個趨勢。

馬斯洛需求層次學說認爲,當一個國家達到一定繁榮程度後,人民的需要重心開始由物質生活轉向心裏層面,即由衣食住行到精神性、幸福感和自我實現。人們會越來越關注個人健康和幸福感。

有一些未婚女性,勤奮、聰明、有專業能力,但在中國這樣一個傳統的環境中,太優異的女性反而不容易找到男性伴侶。中國性別歧視現象尤其嚴重,甚至教育領域都是重男輕女,他們不明白教育應該滿足個人需要和期望。重男輕女現象導致一些高智商女性生存環境被壓榨。在這樣一個殘酷的競爭環境中,一些獨立女性開始轉向心靈脩行。她們不認爲自己的幸福需要男性來保障,相反個人成長、事業成就、愛與尊重更吸引她們。

瓊曾試圖找到一個很可靠的男人,幾度戀愛,卻依舊未能找到心儀的結婚對象,在和一個韓國男人戀愛時,卻對哲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她決定將來有一天去攻讀哲學碩士學位。這只是一個修行的開始,她開始將重心轉移到自己喜歡的事情上來,而不再把男人作爲終極追求之路。人的一生,是一個不斷尋找自己的過程,但一開始我們總會走邪彎路,但終有一天會找到想要的方向。

當然大部分女性不得不步入婚姻的殿堂,如何吸引男性,便成了一個常談不衰的話題。

作者舉了一個例子,一個叫艾薇的女性,面容姣好,非常有魅力。她說吸引男性的方法就是要學會撒嬌。因爲撒嬌可以讓一個女人顯得溫柔,更有女人味,不會顯得強勢生硬,因爲生硬強勢的特點有悖於傳統的女性形象。女人可以通過撒嬌迎合男人的自尊心,讓她的男人覺得自己更像個男子漢。撒嬌成了一種屢試不爽的、古老的有效手段,這種方式使中國男人感覺自己有人疼愛、有人需要,覺得自己風度翩翩、頗有男子氣概。掌握一門“撩男”技巧,也許有助於女性找到未來的另一半,但婚姻生活,只能靠着雙方誠摯認真地經營。

不管是成爲剩女還是終將步入婚姻生活,最重要的是如何修煉強大的內心,在這個社會,女性仍然處於弱勢地位,她們既有柔軟的外邊,亦有柔軟的心靈,修煉自己,完成自我成長,也許是每一位女性的終極探尋之路。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