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滿了物質,很難見得着精神

一個充滿了物質的環境,很難有精神騰挪的空間。環境的狀況,也反應了一個人的精神面貌和思維狀態。

在這個豐富而過剩的時代,物質像外來物種一樣,侵佔了人們大量的時間和空間。有用或毫無用處的東西,擠滿了四面八方。空間和時間,是自由最基本的要素。物質的蔓延擴張,使自由的園地越來越小。

秩序與整潔,是一個素養問題。也包涵一個世界觀的問題,是人重要還是物品重要,由此可以衡量一個人的價值的取捨。也就是精神追求,還是物質慾望在起支配作用。

對物質的依賴度,可以窺見秉性。充滿物質的天地,一定難以見得着精神的存在。物質與精神,一個是形而下的,一個是形而上的,二律背反。

物質成爲了滿足希望和需要的寄託時,追求就永遠沒有止境,這就跌落到了初級動物生存本能的層面。在這一層面,精神也就下降到了生存需求上。

生活都是由細枝末節構成的,平淡、平常而平凡。熱愛生活的人,會把每一件事,哪怕是微小的事情做成精品。缺乏生活的磨礪,感受不到生活的趣味,少了勞動能給人帶來的快樂原始功能,欠缺仔細品覺生活的蓓蕾。

沒有勞動的生活不能成爲真正意義上的生活。靠錢購物或購買服務,免除自己的生活勞動,這其實也免除了對生活的參與。生活中應該有什麼?把生活打理的井然有序,避免忙碌是必須的,也是一種智慧的體現。但徹底免除了生活的勞動,熱愛生活中的什麼呢?是熱愛生活呢還是熱愛購物?

人類進步的標誌,還反映在創造工具和使用工具。不喜歡創造工具也不喜歡使用工具,通常反應了缺乏生活技能,也就少了生活勞動,在內心深處很難看見對生活的熱愛。或者可以見到,對創造性開拓生活局面的恐懼感,進而貪婪地獲取物質,爲自己的不願付出提供代償。凌亂散發出的是思緒混亂,或隨意而缺乏責任與秩序的散漫。破壞了最基本的理性美感,或者說是幾何美,也是元初之美。更進一步可以發現,處於物質與混亂中的人,在心靈的深處,是對金錢萬能的一種摩拜,因爲錢與物質是相通的。

這種生存的恐懼感,似乎要說我們是靠視覺、聽覺和嗅覺而活着,人不是靠技能和大腦而活着。內心深處的恐懼,多少帶有些原始動物性的本能。自從人類脫離了低級動物後,人基本的生存靠技能和智慧,這是起碼的常識,而被物質擠滿的人,恰恰缺乏基本常識。

另一個方面是,什麼都不願做、什麼都不會做或什麼都不想做的人,必然充滿了抱怨,而且不可避免地覺得,做事的人,特別是做成一些事的人,多是壞人。但當能按自己的意願去做事時,會對世界和他人多許多諒解,同時也會發現,這樣才能真正地去愛這個世界。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