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如何進行商業化

個體因多樣性而得以羣分,而羣分是產品商業化的基礎

前兩天寫轟趴館的覆盤文章,雖然是從運營與推廣的角度來寫的,但寫的時候一直在想一些產品商業化的問題。

於是就想着那就寫一篇關於產品商業化的文章吧!但想了好久卻不知道如何下手,左思又想,記起來以前寫過Blued(一款同志社交軟件的)的會員增值服務方面的產品設計建議文章,覺得這算是一個不錯的切入口。

翻箱倒櫃最後還是在郵箱中找到了這篇文章,但我打開看了一遍發現乾貨好少,還有點釣魚的味道。

不過隨後我還是下載了他們的最新版本,發現他們優化了很多功能,而且有些還和我之前的建議挺吻合的,內心不由得有一點小小的驕傲。

之後我又體驗了他們最新版的增值服務模塊,很多地方都優化的挺不錯的,但還是有一些值得進一步優化的。

當時寫之前那篇文章時他們已經發布了40多個版本了,我大概看了一遍他們是在2018年的時候即6.X版本開始上線會員增值服務的。

對比那些產品還沒有穩定、用戶體量還很小就上線增值服務來說,他們在這個時間點上線這個增值服務無疑是正確的。

據媒體的報道,2018年的時候Blued的用戶體量應該已經達到了千萬,日活躍用戶已經達到了百萬級別了。

但從當時上線的功能和展示的方式來看,又覺得他們對於用戶的瞭解不夠深入,至少在會員服務的用戶路徑規劃方面是有很多有待優化的空間的。

明顯的感覺是,會員服務的規劃和主站的規劃是出自兩個不同的產品經理之手。

當時他們提供的增值服務包括兩個方面:

一方面是特殊身份類的:會員紅名、個性主頁等;另一方面是特殊功能類的:動態置頂、隱藏時間、隱藏距離、隱藏常駐地、半隱身登錄、變更圖標、高級最近來訪、黑名單上限、羣成員上限;

基本上滿足了一個好的增值服務應該有的兩個方面:情感需要與功能需要,情感需要基本就是凸顯會員與普通用戶的不同,人爲製造差別;而功能需要就是在產品可以滿足基本需求的基礎上讓它變的更好用,更符合個性定製化。

這兩個方面,幾乎是所有產品商業化都會做的事,不過也只有在用戶體量足夠大的時候做纔有意義,用戶體量大個體的多樣性會表現的非常明顯,這樣就可以很好的根據用戶的行爲特點把他們分屬於不同的羣體中,即用戶分層。

對於很多互聯網的產品來說,用戶分層基本上就決定了產品的商業化,它的邏輯是:

用戶因不同而產生不同的羣體,而只有不同纔會產生交換的需求,而有了交換需求才有了商業化的可能性。

舉個例子來理解用戶分層,一般的產品如果簡單粗暴的做分層的話,大概都可以把用戶分層如下幾個層級:

一、側重於產品功能性的用戶:

這類用戶對於產品的要求是,能用就行關注於產品的功能性,對於廣告,對於數據冗餘,對於速度,對於個性化定製不敏感;這類用戶並不是人爲的將就或忍受廣告和數據冗餘等問題,而是他們本身對這些問題就不敏感。

二、側重於用戶體驗的用戶:

這類用戶不僅要求產品能滿足基本的需求還要求產品要好用,這類用戶對用戶體驗,對時效性,對廣告等多方面都很敏感;

三、側重於個性化需求的用戶:

這類用戶是兼於第一類和第二類用戶之間的用戶,一般有自己的一些小喜好、小美化,有特殊的個性化服務要求,典型的就是專屬的聊天背景這類的。

以上三類算是最基本的一種用戶分層的方法,但實際上是每個產品只要用戶量達到一定級別之後,是可以細分出很多層級來的,而且這些細分的層級和產品的特性是息息相關的。

當這三類用戶羣體在整個產品用戶中達到一定的比例之後(如3:2:1),增值服務就成了一種必然的選擇了,很明顯的一個例子就是如今的知乎。

知乎爲了擴大用戶體量引入了很多與知乎早前完全不同的用戶,這兩類用戶如果不協調好,彼此都會用的很不舒服,弄的不好最後可能兩敗俱傷,還會出現劣幣驅逐良幣的現象,那如何協調呢?

增加產品功能是一種選擇,比如現在知乎的圈子模塊,話題訂閱功能、內容篩選功能,又或者是給另外一些內容單純開闢一個新的出口。

而通過增值服務也是一種選擇,通過增值服務讓一些用戶擁有不同的權限,通過這些權限可以讓這些用戶快速的滿足自己的需求,遊戲中的人民幣玩家。

只有這樣不同的用戶羣體才能在一個產品體系中,自得其樂各取所需互不干擾。

其實用戶分層也是很多互聯網企業追求用戶體量的原因之一,也是以前大家說互聯網行業是先有用戶纔有商業模式的原因之一。

但毋庸置疑,並不是每個互聯網產品都是先有用戶分層後有商業模式的,這裏只是討論互聯網行業比較明顯的一個特點而已,至於爲什麼會形成這個的特點,大概可以從:互聯網有跨地區的可能性,互聯網產品的邊際遞減的特點這兩個方向找到答案。


現在回過頭來看blued最初提供的增值服務,其中:黑名單上限、羣成員上限,動態置頂、隱藏時間、隱藏距離、隱藏常駐地、半隱身登錄,就是爲了給第二類和第三類用戶使用的。

在這個增值服務中除了變更圖標不應該加入增值服務範圍內,其它的功能都沒問題,不過雖然功能沒有問題但是用戶路徑規劃卻有一定的問題。

會員增值服務的用戶路徑規劃可以簡單的理解爲會員增值服務的曝光入口有問題,而爲什麼用“會員增值服務的用戶路徑規劃”是因爲用戶在使用產品時的行爲路徑本身就是產品經理規劃出來的,並不是用戶隨機形成的。

他們當時的會員增值服務入口一共有三個:條件篩選模塊下 、來訪記錄頁面、自⼰的個人主頁 。

呈現方式分別是,條件篩選模塊下的會員⽤戶,是以一個簡單的按鈕放在整個條件篩選列表中,點擊跳轉到會員的介紹⻚面;⾃己的個⼈主⻚ 也同條件篩選列表一樣,一個圖標的方式展示出來,點擊跳轉到會員的介紹頁面;來訪記錄頁面當時文章裏沒寫,所以我也忘記是怎麼呈現的了。

當時我根據轉化率的公式和用戶行爲路徑規劃給出的建議是:

重新排列條件篩選⻚面的各個按鈕,把會員中⼼中的有些功能,直接放在條件篩選⻚面,例如:半隱身登錄、隱藏距離等,讓⽤戶一看就明⽩且又是剛需的,提高用戶點擊的概率,同時優化會員介紹頁的展現方式,當時的會員介紹頁信息量很大,有些功能還不是一看就能明⽩的,這樣勢必就會增加用戶決策的難度,因爲功能不一樣用戶就會對比到底選擇哪一個是更適合自己的,提高了學習的成本。

所以當時建議的是把現有的兩套可選方案SVIP與VIP做一些彙總儘量合成一套,從而降低用戶決策的難度。

同時還建議,增加一些會員專屬的增值服務,⽐如,限制瀏覽別⼈主頁某些信息功能 ,有些條件篩選只開放給會員等。

當時這篇文章核心內容說的就是這些,現在在來看他們最新版本的會員增值服務的情況,首先是條件篩選模塊,如下圖:

很明顯,他們把條件篩選分爲了兩個模塊VIP篩選與普通用戶篩選從提高會員轉化率的角度來說,這樣做是正確的至少比最開始只放一個會員用戶標識轉化率要高很多,一目瞭解就讓用戶感知到會員用戶的不同。

如果點擊上面的VIP篩選之後,頁面就跳轉到了會員支付頁面,如下圖:

整個會員支付頁面分爲兩個Tab:一個VIP頁面,一個Bluedx頁面,這兩個頁面唯一的不同就是BluedX的每個選項的費用比VIP更高,其它的沒有區別。

對比之前版本頁面點進去是SVIP和VIP兩套方案功能點的展示,我覺得這種直接展示價格的方式問題或許更大吧,後面分析原因。

上面兩個頁面是我之前文章中提到比較多的,但最新版除了優化了這兩個頁面之外,還在很多其它方面也都做了一定程度的優化,如:交友頁面、用戶個人主頁、聊天設置頁面等。


交友頁面,這個頁面的目的是根據用戶的篩選條件把符合條件的用戶呈現給用戶,同時可根據綜合、距離、在線三個條件對數據進行排序,默認是綜合排序,如下圖:

這個頁面其實可以簡單的理解成數據搜索結果頁,和我們平時用搜索其它沒有什麼區別,而在搜索結果頁與付費會員用戶之間最常見的做法就是競價排名了,比如百度競價排名。

其實這裏他們的做法邏輯也是一樣的,綜合排序的時候,購買增值服務的用戶在排序列表中權重會大於其它用戶,會排的比較靠前。

我本來以爲在按距離和按在線排序時也應該是一樣的做法吧,但試了一下竟然不是,有一點小感動,竟然沒有強姦用戶。

在按距離和按在線這個條件排序的時候,購買增值服務的用戶並沒有額外的權重。

“ 如何在購買增值服務的用戶與非購買用戶之間做平衡”是這個頁面產品經理需要考慮的重頭戲,但除了現有的排序方面的權重之外,我覺得搜索結果頁與付費用戶之間還可以通過其它方式來做關聯:

數據篩選功能,去掉重複出現但用戶又不感興趣的內容

這絕對是剛需,也不會損壞普通用戶的體驗,只是在技術實現上應該比較困難,尤其是現在的這些用戶看起來並沒有對他們進行數字化標籤。

不過除此之外這個頁面還有一點可以優化,去掉無限加載數據這個功能了,把用戶的關注點引到其它頁面中。

無限加載這種做法在PC時代還不存在,到了移動端之後就成了通用的加載數據的方式,也好理解,因爲手機和PC不一樣手機可以隨身攜帶,那爲了搶佔用戶的時間,當然要儘可能的給用戶推內容,這樣纔有可能讓用戶停留更長的時間。

這在內容1.0時代無疑是正確的做法,但現在已經進入了自媒體時代了,信息已經爆炸了。

信息爆炸意味着,一個人的時間註定會被各種產品所瓜分;信息爆炸還意味着,一個用戶分配到各類產品上的時間註定是越來越少的,越來越有限的。

這對於產品經理的考驗就是,如何利用好用戶分配到產品上的時間,讓這些時間儘可能的產生更大的價值。

這麼說除了信息爆炸之外另外一個原因就是現在的產品都越來越重了,功能越來越多,現在視頻火了,大家都上視頻,直播火了,大家都上直播功能,任何一個產品都不想錯過任何一個風口,產品的功能越來越多。

那如何在用戶時間越來越少與產品功能越來越多之間做權衡?進一步深入就是如何讓用戶在有限的時間內產生更大的價值?

這麼一分析下來,很多功能模塊就要做減分了,優化用戶路徑縮短用戶在不重要的功能模塊下的時間,把用戶的關注點引到能帶來營收的模塊中去,儘可能的讓用戶的時間性價比最大化。

而去掉交友頁面的數據無限加載就是基於這個邏輯考慮的,這應該會成爲以後產品設計的新趨勢。


新版除了在以上模塊中增加了與付費會員的關聯之外,還在聊天設置頁面、來訪頁面等都做了不同程度的優化暫時就不在這裏討論了,說兩個看不懂設計:

一是變更圖標這個功能:

這個功能在當前國內整體大環境下應該挺適用的,應該是提升用戶量和用戶使用頻率的很好的方法,但這個功能卻被限制爲只有付費用戶纔可以使用。

Why?用戶體量已經大的不在乎這些了?

感覺很不明智,不理解產品經理爲什麼要這樣做,用戶量和頻率怎麼也比會員費有價值吧!還是他們分析過,這個功能帶來的營收真的很大?

二是會員特權介紹頁面:

我之前一直不解爲什麼在前端很多頁面明明展示了購買增值服務會享有特權,但點進去之後的頁面卻都沒有展示會員特權的頁面,如別人的個人主頁下圖:

有明顯展示購買增值服務的標識VIP 同時還有一個很大的入口顯示VIP多項專屬特權隨心設置,引導用戶進入特權詳情頁,按說如果用戶點擊進去應該是進入特權介紹頁的,然而點擊進入的卻是會員支付頁面,而如果在這個頁面隨便選擇一個選項,進入的就是支付頁面了,完全看不到所謂特權介紹頁。

用戶會在不知道有哪些特權的情況下購買?這和之前的把功能點羅列出來的設計也真的讓人說不出來更好,後來才發現這個特權介紹頁面即付費用戶享有哪些權限是在自己的個人主頁中。

這真是一個難以理解的設計,雖然我一直覺得,個人主頁和消息模塊在以後的產品設計中應該會發生很大的變化。

但至少現在看來不管是工具類的、社區類的還是社交類的,個人主頁幾乎都是使用頻率最低的頁面,一次設置就很少會再次打開了,在這麼一個頁面放可能會影響營收的功能模塊,尤其是在其它頁面還沒有的情況下,很不合理。

我嘗試着理解這種設計的邏輯:

每個新用戶進來都要設置自己的個人主頁,所以肯定會看到這個頁面的,對這個頁面有印象之後,再在前端出現了相關的增值服務提醒之後就形成了一認知的閉環了。

但是老用戶呢?哪些設置完一次就不在管個人主頁的用戶呢?使用場景並不成立。

總結

以上內容雖然說的是Blued 7.1.4版本的增值服務,但產品商業化的方法卻是通用的,總結一下:

1、找到用戶之間的差別,儘量細分用戶羣體把他們歸爲不同的類別,然後針對於不同羣體的特點設計功能模塊。

2、優化用戶的行爲路徑,以用戶場景化爲要點,把功能模塊與用戶的行爲路徑做關聯,不同的場景出現不同的功能模塊。

3、爲現有的產品功能模塊做減分,把現有的產品功能分類,把用戶的關注點儘可能引到可以帶來營收的產品功能模塊中。


相關閱讀

轟趴館項目覆盤-商業化嘗試

爲什麼很多人創業失敗-商業化探索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