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整理 ||《道德经》序言

《道德经》的来源

上古时代,国家君主在治理国家的过程中,将总结出的领导者法则,刻于太庙的金人像背后。作为对未来接班人德行与治理国家的教育,这些铭文整理出来称为《金人铭》。而现今可以看到的一小部份《金人铭》内容与《道德经》有相似之处。

老子当年身为周守藏室之史,有机会阅读王室的藏书文献,对王朝盛衰兴替的规律研究较深,经他整理编纂出的《道德经》,讲得是国家的领导人需具备的德行和治理的法则。

《道德经》中的二个“道”

老子《道德经》讲述了二个道:“天之道” 和“圣人之道”。

依照“天之道”来制定“圣人之道”,是解开《道德经》奥秘的钥匙。

01 何谓“天之道”?

“天之道”,是一种无形的力量,它在我们人之上,先于我们世界存在,按照这个力量运行的规律,构成了我们的宇宙,老子将这个力量称之为“天之道”。

我们当今总是会说“头上三尺有神灵”,这个神灵我们看不到也摸不着,但很多的事情好象冥冥中已注定,而我们的神话与宗教都是利用了这个力量。

曾国藩早年时一直奉行“三省吾身”,但是到了晚年也开始相信“有些事天定,不可强求。”

作为企业来说,日本企业家稻盛和夫非常信奉“天之道”,他做生意的法则和他写得每本书中首先都用到了“敬天”。

02 何谓“圣人之道”?

“圣人之道”就是领导者法则,放下自己的欲望,为你管辖的老百姓谋福利;对于现在的企业而言,就是领导和管理者要放下自己的名利,为企业员工的物质和精神的幸福去努力,结果大家都愿意来投奔你,成就你。

“圣人之道”,是老子观摩万物、大自然、“天之道”的品性,再放到人世间来效仿运行。如《道德经》中的“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居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老子认为大自然中水的品性,就和道非常接近。


《道德经》中“道”的三个内涵。

01 看淡永远,学会放下。

这个世界是不断变化的,我们只是变化中短短的片断,不要执着于永远。如小孩永远想拥有的玩具,成人永远想拥有一个人的爱,这些都是执著。世间的人事物都是宇宙中的过客,都象流星,没有永远,所以我们要学会顺应自然之道,不要想着永远地拥有。

清代的和珅,当权二十年,贪污的财富超过当时整个国家15年的财政收入,但结果又如何?嘉庆给了他一条白练,结果了他的性命,他的财富也纳入国库,没有永远属于他。

前几年的新闻报道中,在有些贪官家里的墙内,搜出几千万发霉的现金,他藏着但不敢花。这些钱不过象一堆纸藏在那里,只是一个个符号而已,这些钱不可能永远属于他。

执著的事情太多太多,我们恨不得把孩子培养成第一名,培养得十八般武艺样样皆精,我们执著于爬上更高的位置,执著于他人拥有别墅和跑车的阔气。

放下过多的执著,凡所有相,皆是虚幻,放下,人生会从容很多。

02 天人合一,我们与这个世界是一个整体。

这个世界是一个整体,我们与它是紧密相连的,我们内心或行为向外发出的信息,会影响到这个世界,同时这个世界会以各种方式、以各种倍数回馈给你。

你在工作生活中发出的每一个善念,它没有消失,而在传递,直到某一天,善念又会回到你的身边。

所以,请记得,你发出什么,这个世界就会回馈你什么。

03 无我利他

不计回报,不计功利地发出善的信息,我们周围的世界才能越来越美好,才能幸福地度过这一生。

放下回报之念,坦然发出善念,世界也将回馈以善念,人生才能得以丰盈。

放下名利欲望,尽量利益众生,做领导或管理者的,照顾好你管理的百姓或员工,再去利益众生。

朝着这个境界去努力,坚持做,慢慢靠近,就在向“道”靠近。你会发现人生越来越美丽,越来越多的人愿意来靠近你,成就你。

老子的《道德经》在两千多年的时空里,依旧散发着深邃与智慧的光芒。《道德经》应当走入每一位中国人的心里,特别是领导者和领导者,因为这是最基本的品德修养,也是领导者、管理者的最基本法则。


附注: 1、重学《道德经》,对老子推崇的无为思想有了新的理解,慢慢重新学习,整理,或许有些观点理解不一定正确,留下当成学习笔记。

2、文章整理源自 :崔仲平的【老子《道德经》译注】 和 “罗大伦博士的【每天聊点《道德经》】。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