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聲告白》假如我在青春期死去

心理學家亞隆說“人生的四大困擾來自,對死亡的恐懼,內心的孤獨感,我們對自由生活的追求以及生活並無顯而易見的意義可言”。

這是一本關於愛和失去的書。

前天晚上看完這本書的時候,內心極度壓抑,久久不能從書中脫離出來。

在書的扉頁作者有寫“獻給我的家人”,作者是伍綺詩香港移民第二代,在美國賓夕法尼亞州和俄亥俄州長大。

在20世紀80年代的美國,那個社會大環境下,其實還是存在着種族問題。作者恰恰用最輕鬆的文筆在《無聲告白》中寫出因爲“愛”而導致的家庭悲劇。

關於種族壓迫,女權意識,至孝心理,人格和意識。


“莉迪亞死了,可他們都還不知道。”這是全篇第一句話。

莉迪亞是故事主人公,“他們”又是誰?


父親——詹姆斯。

美國華裔,脆弱又敏感的內心大約是從中學時期開始,他想努力與白人同學融入到一起。終其一生,他都活在種族歧視這個牢籠裏。

母親——瑪麗琳。

出生於美國一個單親家庭,“我的烹飪書”聯繫了她和她母親的一生,她厭惡母親口中的家庭主婦,痛恨性別歧視。但她是一位有能力有野心的女權主義者。

哥哥——內斯。

長的很像爸爸,家裏唯一能夠理解莉迪亞的人,但即將開始哈佛大學讀書之旅。

妹妹——漢娜。

家庭裏最小的妹妹,是她的出現讓瑪麗琳的夢想結束。從出生開始就是透明。


“莉迪亞死了,可他們都還不知道。”


莉迪亞16歲,那麼乖巧、懂事、陽光,怎麼可能會自殺?


可她就是死了,死於父母的夢想扶持,死於父母的愛。

她用死亡無聲告白:我們終其一生,就是爲了擺脫他人的期待,找到真正的自己。

父親詹姆斯

生於美國種族歧視最嚴重的時期,童年過的很悲慘,他極力的想要融入白人的圈子裏。可無論怎麼做都徒勞無功,瞳孔、皮膚、頭髮的顏色是改變不了的。

於是他乾脆放棄,將自身變成一座孤島,努力學習,一路學霸到哈佛。但內心極度渴望擁有社交圈子。

直到遇到瑪麗琳,直到生下女兒莉迪亞,他的這種渴望才真正得到滿足。

他把對朋友的渴望,對社交的渴望,成功的轉嫁在了自己的女兒莉迪亞身上,只因她擁有與美國人一樣的藍眼睛。


母親瑪麗琳

不屑於母親的家政之道。總想與男人一較高低,夢想成爲一位醫生。每天將自己的生活計劃的井井有條,但這一切都在遇到詹姆斯後改變了。

意外懷上內斯,被迫休學。開始了家庭主婦的生活,讓她的醫生夢戛然而止。接下來的幾年裏,她需要照顧內斯和家庭,期間還生下了女兒莉迪亞。

這期間她心裏痛苦又掙扎,一邊是家庭,一邊是學業夢想,她被意識的海浪衝刷拍打着。

終於,在瑪麗琳母親去年那年,她回家收拾母親遺物看到“我的烹飪書”,發現自己已經變成母親口中的家庭婦女,所有的掙扎全部崩塌,瑪麗琳決定繼續完成學業。

瑪麗琳出走的時候,莉迪亞剛好五歲。母親的突然消失,讓莉迪亞陷入恐懼之中,她一度認爲這都是自己的錯。

三個月後的一天,她的媽媽真的奇蹟般出現在了家裏。在母親離開的一百多天裏,她無數次發誓祈禱:

“如果媽媽回家,我一定會喫掉盤子裏不愛喫的食物,一定會聽話乖乖地睡覺,一定會答應媽媽所有的事情。”

回家後的瑪麗琳覺得自己再也不可能當醫生了,這時她的目光看向了自己的女兒莉迪亞。

而莉迪亞認爲母親是聽到了她的禱告纔回來的,所以她履行了“答應媽媽所有的事情”。

瑪麗琳像是重新燃起了希望的火苗。

她將自己未完成的夢想嫁接在莉迪亞的身上,莉迪亞害怕媽媽再次出走,開始對媽媽的話言聽計從,活成瑪麗琳希望的樣子。


莉迪亞的悲劇

莉迪亞的悲劇,似乎無可避免。

她死於愛和期待。

她揹負着父親的渴望和母親的夢想,她一直默默的接受,對父母提的任何要求,她都會接受。


家庭,有時候會是一個以愛的名義設置的牢籠,其恐怖在於,門上無鎖,你卻不敢推門而出。只能咆哮的接受一切關於愛的安排,直到最後溺亡愛之中。

莉迪亞用沉入湖底的生命,喚醒了沉溺於從他人身上治癒缺憾成長的親人們。

我們終其一生就是要擺脫他人的期待。

那麼他們到底期待什麼呢?我想大概是內心的不甘和愛。

我們一生想要追尋自由,渴望被愛。

經過曲折的生活尋找自己,活成自己,爲了“夢想”去達到“夢想”,卻被現實生活一次次打壓,最終不得不低頭妥協。

然後將心中的期待轉嫁到下一代的身上,讓孩子承載着父母未完成的心願,以告慰他們的不甘心。

這一切好像都是因愛而產生的悲劇。


不得不說,我們很多時候都活在別人的期待裏。因爲害怕自己在乎的人失望,開始不停地去填滿他人的期待,往往在這樣的意識形態下,我們開始迷失自己,讀不懂自己的內心。

久而久之,就連自己都沉溺在別人渴望的世界裏。

但我們每一個人都應該是自己的希望,你最美的樣子是內心深處被壓抑住的自己。

我們從來都不是別人的附屬品,從誕生那一刻起我們就是屬於我們自己的。

即便,擺脫他人期待的過程艱難。

即便,找到真正的自己路程孤獨。

我想,我們依舊要努力找尋真正的自己。

我想,最好的關係應該是我愛你,但你屬於自己。

Everything I Never Told You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