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最正确的决定,就是做了这件事

    2020年4月26日  星期日  晴

去年下半年,把住了十几年的“窝”重新进行了装修。短时间作的决定,纯属计划之外,但回想起来,却是2019年最值得记忆的事。

之前几次装修,都是自己亲自操刀(完全外行,千万别笑掉牙~),怎么布局、用什么材质等,都是自己想当然的“设计”安排。

对着平面图和工地,勾画出大致的想法,再跟安装师傅逐项沟通实施。

听多了装修坑人的故事,对装修公司有一种天然的抵触,更没想过要花费设计这笔额外的开销。

闺蜜家装修的时候,请了好几家公司出图纸,反复沟通对比,最终选定了Z家,整个完工后觉得效果还不错。

后来聊起家居环境的时候,她建议可以请Z设计师上门实地看看,是否对现居处进行必要的改良。

至今还清晰地记得,设计师第一次上门的情景。

夏日的余温还在,设计师带着一男一女两名员工上门查看房子的情况。

设计师(男)和那名男员工都在头顶扎了一根小辫子,颇有型的样子,或许是为了体现设计的职业特性。

另外,设计师还手持一把纸扇,时不时打开摇两把。

这与我平时交往的群体还真有些不一样。

看完一圈,他指出了原先装修存在的各种问题。

原本只想简单改良下,经他这么一说,不重起炉灶貌是不行了。

挣扎了几日,最终说服自己,拆吧拆吧,旧的不去新的不来。

搬空所有物品,剩下一个空壳时,惊觉空无一物的房子就像一个没有灵魂的人。

它,已不再是过去的它。想到它即将面目全非,心中难免心生留恋,毕竟曾一起度过了那么多岁月。

没过几日,设计师便拿出几套初稿,供选择探讨。

拿回家细细研究,根据日常的生活习惯、需求路径展开想象。

在几个初稿基础上,整合自己的想法,跟设计师沟通,开始想象未来房子的模样。

我提需求,他负责从专业的角度判断是否可行及把控整体的设计效果。

方案沟通的差不多的时候,设计师说,“想象你每天住在星级酒店一样的环境,是什么感觉?”

恩恩,应该是挺美的。话说闺蜜家就是民宿一般的存在,哈哈!

发现专业的事还是要交给专业的人来做。

但交给设计师,并不意味着可以当甩手掌柜了。

因为最了解自己的人,永远是自己。

通过沟通,让设计师充分了解自己的喜好、习惯、需求,从而设计出最适合自己的居住空间。

之前看到有篇文章,为设计费正名。

大意是说,设计费不只是几张图纸那么简单,还藏着设计师读过的书、走过的路,对生活的理解、人生的感悟及艺术的涵养等等。

为了省事,除了设计外,还跟设计师签了半包装修合同。

除去定制木柜,购买地砖、卫浴用品、木地板等大件物品,其他都有装修公司承担。

说起来真的很巧,第一次跟设计师面谈的时候,他就告诉我有另外一个客户J(也是闺蜜的朋友)跟我的户型一样,装修的时间也差不多,所以建议两家一起开工。

这样一来,装修公司可以省下不少人工成本等不说,我们业主买大件物品的时候也好有个伴,相互有个照应。

在设计师和闺蜜的引荐下,跟J很快接上了头。

此后,每当需要采购物品,或者装修中有什么疑问,随时call对方。

有时候缘分真的很奇妙。不管买什么,两个人的眼光、心里价位都超一致。

常常不需要费多少功夫,事情就办好了。有时候办完事还一起吃个饭,聊聊天,就像是已经认识很久的姐妹。

两个人时常感叹,有如此合拍的姐妹一起装修真是太幸福了。

当所有工序完成,一所崭新的房子展现在眼前,那种感觉真是太美妙了。

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每个人不变的追求。居住环境,或许比你想象中重要。

我们乐意花钱去饭店、咖啡厅等消费,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在消费优美的环境。

事实上,我们完全可以在经济允许的范围内,把家打理的更加整洁和舒适(而不是一味追求豪华),让人在与环境的互动中产生更多正能量。

日本作家有川真由美就曾在《极简生活:简而美地活》一书中写道,

“家应该是一个愉悦身心、放松心情的地方。舒心的空间会为我们注入无穷的正能量。家不仅能让我们痛痛快快地做自己,更是‘追逐梦想、实现目标的大本营’”。

入住后某一天,J带着女儿来串门。我们围坐在榻榻米上,听着优美的背景音乐共进晚餐,可谓素年锦时。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