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尋——《天才基本法》讀後有感

長洱的長篇小說《天才基本法》看完了,用時半個多月。這是一本知乎上受到高讚的書,之所以能找到這本書來讀,是因爲孩子的數學成績一直慘目忍睹,幾乎每天都能聽見他說,“我對數學就是不感興趣,爲啥不能放棄?”每每聽到這樣的話,我就會冒出無名怒火,想到我高考那年,如果不是數學考了人生歷史最低分,也許現在我擁有的是不一樣的人生。那一年,我數學考了41分,語文135分,冰火兩重天,考的分高固然好,可是,一門低分足以讓所有美好想象化爲泡影,其他幾門成績一般,距離二本線還差20多分,走了三本,讓本來就不富裕的家庭,背上了沉重的經濟負擔。說什麼現如今兒子遇到了和我同樣的問題,難道數學不好也遺傳?我曾經飽受其害,說什麼也要幫助孩子,幫助他改變對數學的認識。查閱知乎,很多人說看過這部小說,就對數學產生了興趣。於是,入手打算給兒子看,爲了確定是否適合他看,我還是先睹爲快。

綜藝節目“一本好書”中說,評判一本書的好壞,最重要的是看它是否能引發別人的思考在這一點上《天才基本法》做到了。小說從林朝夕參加大學數學競賽開始,偶然穿越到平行世界,探尋現實世界中爸爸放棄熱愛的數學的原因,並在這個探尋的過程中,也愛上數學的故事。雖然這部小說歸類於都市言情,但女主林朝夕和男主裴之沒有那麼多情愛描述,更多的是對真理的探尋和對數學的熱愛。現實世界中,林朝夕生長在單親家庭,由爸爸一手帶大,爸爸爲了撫養她放棄了出國留學的機會,爲了掙到足夠的錢養她,放棄了數學科研,在一家會計事務所工作。她始終不明白爲什麼,穿越回平行世界的林朝夕,探尋父親所熱愛的事情,這個過程中深深地喜歡上了數學。並且改變了自己和父親的人生。

讀完這本書,想起我自己,和老林有些相似,但又不同,相似的是:單親帶娃,爲了帶娃需要作出一些犧牲,不同的是老林始終沒有放棄對數學的研究,而我,甚至還不知道什麼是我真正熱愛的!當初離婚堅持自己帶着孩子,源於三歲那年紮根於心的一個信念:我長大以後,一定要當個好媽媽。小時候,媽媽脾氣不好,好的時候,恨不得把全世界都給我,不好的時候,劈頭蓋臉一頓打罵,罵的體無完膚。三歲開始記事,從那時起,我就發誓記下那時所有的感受,以後一定不能這麼對待我孩子。

日子一天天過去,成長的過程中,我不在乎穿親戚不要了的衣服;不在乎用淘汰了的報表訂成的本子;不在乎沒有任何玩具。我自己知道學習,從小就是“別人家的孩子”,我那時想的是,如果我有了孩子,一定不要讓他過得那麼窮。上大學時,朋友們知道我喜歡小孩子,但不知道孩子是我的一個情結。後來有了孩子,我熱切的拿出百分百的愛帶他。可天不遂人願,孩子六歲那年,我離婚了,不能給他完整的家,那就給他完整的愛。怎麼給?不太會,害怕給的不對,但是我可以學。於是開始瘋狂地學習心理學,學習親子關係,學習人際溝通,如何提高他的學習動力,甚至學習如何給孩子輔導作業!生怕學的太晚會錯過了孩子的成長。這套書看完了,我突然發現一個問題:我熱愛的究竟是什麼?孩子嗎?他總有長大的一天,不敢想如果有一天,他上學走了,空蕩蕩的屋子,我該如何自處?

兒子期中考試那天,再一次發生了衝突。喫過午飯,他不睡覺,害怕下午不好醒,錯過了英語聽力考試,我同意了,他拿了一本小說看,我躺在牀上睡得迷迷糊糊,沒多久就醒過來,看見他居然在玩玩具!一眼英語書都沒看!氣得我衝他一陣亂吼,結果我們都很生氣,英語書還是一眼沒看。那一刻我害怕了,害怕我的照顧變成過多的干涉,從而阻礙了孩子成長。

孩子年齡尚小,帶好孩子是我的責任,但這絕不是生命的全部,已然兒時的信念根深蒂固,從意識到這一點開始,我需要追尋我熱愛的。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