閒話《金瓶梅》七十七:金蓮打狗,玉樓周貧(下)

這邊潘金蓮故意製造響動驚嚇官哥兒,李瓶兒氣得淚珠滾滾,但又敢怒不敢言,那邊西門慶在對門房間裏和伯爵、崔本、甘夥計喫完酒,徑往玉樓房中歇息去了,第二天又被周守備請去喝酒去了。

李瓶兒看到官哥“一雙眼睛只是往上吊着”的,說白點就是一直翻白眼,這個現象把李瓶兒嚇得不輕。按照現代人正常的腦回路,小孩老人有疾病應該是第一時間尋求醫助,然而李瓶兒也是半個蠢人,第一想到的不是尋醫而是想要通過印造佛經,趕八月十五日岳廟去舍,以這種方式來給官哥積陰德。剛好薛婆子和王姑子兩個尼姑又在家裏宣講佛經,拿了官哥兒壓被子的一對銀獅子就要走,被孟玉樓攔下,孟玉樓可能也是知道這兩個尼姑子的品性,說不能就這樣拿了銀子就走,要把該兌多少兩,印多少經,幾時才勾,同到經鋪裏講個定數兒纔好。孟玉樓不愧爲生意人出身,至少原配也是一個做生意的人,深知錢財服務都是要當面對點清楚的好,其精明可見一斑。相比之下,此時的李瓶兒顯得心急過度,已經開始有失分寸了。

潘金蓮隨即叫同孟玉樓一起送兩位尼姑子出去,到前邊看西門大姐在屋裏做鞋,三人就坐着閒聊起來。女人之間,無非喜歡聊些是非八卦,聊到李瓶兒的時候,孟玉樓搬出自己剛纔的行爲爲自己的聰明得意,而潘金蓮又開始搬弄是非,說:“賺李瓶兒的錢還真是容易,但是要是官哥兒沒有活下去的命,就是把萬里江山舍了也成不的。現在倒好,老天開眼,讓你的孩子生了病。”潘金蓮的這席話充滿了羨慕嫉妒恨的酸味,甚至已經到了帶有暴力傾向的病態的地步,再怎麼說一個初生的嬰兒都是無罪的,說出這種幸災樂禍的話,無論怎麼看都不合適。

三人說着,賁四要來回話,卻只能立在門外,按照現在的禮儀,打聲招呼進門說話就可以了,可是在古代,富貴之家都有一套禮儀要講究,其中有一條規定就是,家人之外的男女相見屬無禮,都要互相避讓,反而身份低下的下人則可不用避讓,賁四非西門府下人,自然是要遵循這條規定。有些講究的家庭,連女婿見主人的妻妾都屬無理,所以在各種點評版中,都有點評者職責吳月娘不重視禮儀,讓陳敬濟肆無忌憚的面見家中的太太,以致於同潘金蓮有染。最後還是小廝來安看見了,同潘金蓮三人打了聲招呼,賁四才得以入門彙報事宜:銀子四十一兩五錢,已經交付翟經兒家收了,講定印造綾殼《陀羅》五百部,絹殼經一千部,共該五十五兩銀子,還找與他十三兩五錢。李瓶兒聽畢,趕緊稱了銀子送給賁四當辛苦費和八月十五日的盤纏。這一行爲,又被門首的潘金蓮和孟玉樓酸了一回。

說話間,門首來了個磨鏡老頭,潘金蓮看到,忙叫小廝把鏡子帶出來磨,孟玉樓也叫丫頭把鏡子帶出來磨,頓飯之間,鏡子都淨磨的耀眼爭光,兩個女人都驗看了,問鋪裏傅夥計支五十文錢與磨鏡老頭。但是情節還沒結束,磨鏡老頭收了錢,卻立着不走,孟玉樓還以爲是嫌錢少,說着說着還哭了起來,並說出了一段淒涼的故事:原來老頭已經六十一歲,只有一個二十一歲的兒子,未婚娶妻,整日遊手好閒,老人只好天天出來跑攤掙錢養他,不想今日兒子在外面惹了禍,被抓到守備府中打了一頓,回來後把他媽的衣服都當了,把他媽氣病了,臥在牀上半個月了,老頭忍不住說了兩句,兒子就氣得離家出走,老人就這麼一個兒子,想想今後無人送終,就難過得哭了起來。

且先不論這個老頭這個故事的真實性,這個故事卻把勾起了潘金蓮和孟玉樓的善心,潘金蓮叫來安把昨天潘姥姥捎來的二升小米,再拿兩根醬瓜兒出來,孟玉樓拿了塊臘肉和兩錠餅,一起送給老頭拿回家喫。老頭忙雙手接了,安放擔內,望玉樓、金蓮唱了個喏,揚長挑着擔兒,搖着驚閨葉去了。在一旁的平安忍不住說:“兩位娘就不應該給那個老頭這些東西,他就是一個老油嘴的騙子,他老婆是個媒人,昨天還在街上走,什麼時候生病在家裏了。

這個看似簡單,而且無關緊要的故事,卻成爲此回小說回目的一半(小說回目爲“潘金蓮打狗傷人,孟玉樓周貧磨鏡”),做小說回目的,一般都是重要的核心情節,那麼如此簡單的一個情節,讀起來似乎還跟整本小說的情節走向沒有半點關係,爲什麼會上升到回目的位置?

我們換個角度來看,可能就好理解一點,我們可以將此段情節的主角認爲是孟玉樓和潘金蓮而不是磨鏡的老頭,而鏡子更是一個有象徵意義的的東西,鏡子的作用是什麼?那就是照清楚自己,是要讓潘金蓮和孟玉樓看清楚自己,同時也就是讓我們看清楚她們。

從這麼久以來的解讀我們知道,自從第三十回以來,潘金蓮在西門府上是越來越乖張,越來越病態,由嫉妒和恨引發的種種作爲讓我們看到了一個逐步走向惡魔的潘金蓮。從虐待秋菊,刻意嚇唬官哥,到現在連自己的母親都敢動手,我們已經開始感覺潘金蓮已經成長爲一個惡人。但事實真的是這樣的嗎?

我們在回想一下老頭編的故事,老頭編那個悽慘故事的目的是爲了博取同情,而潘金蓮和孟玉樓卻“義無反顧”地相信了。所以我想潘金蓮內心深處的善還是存在,儘管她常常表現出來惡的一面,但對其他人的不幸遭遇,她卻是義無反顧,不假思索地就予以幫助,這一瞬間,是下意識的,是不受理性支配的。

那麼曾經美麗、內心清淨的潘金蓮爲什麼會變成如今這般模樣?潘金蓮並不是天生的惡魔,是她幼兒時代的窮苦,少女時代的歪曲教育,青年時代的悲慘遭遇及其不完整的原生家庭,才造就瞭如今逐漸黑化的潘金蓮,她痛恨自己的貧窮,痛恨自己的不幸,痛恨身邊和她爭奪她想要的東西的人,但是當她遇到比她遭遇更慘的人時,她內心深處的善還是會支配她幫助那個更慘的人。

這就是蘭陵笑笑生在塑造人物的時候所體現出來的廣度與深度,這也是這部小說最具有價值、最偉大的地方。

正是:閒來無事倚門楣,恰見驚閨一老來。不獨纖微能濟物,無緣滴水也難爲。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