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眸一笑,不後悔

2018年,我畢業了。轉眼間,已經在另一個“大學”工作兩年。要問我想不想念大學時代,我說不想,那一定是騙人的。但你要問我:願不願意再重新讀一次大學或高中。我一定回答不願意!

試想,當我又重新回到大學,身邊依然是一羣整天討論“中午喫什麼”的室友、課堂上是玩手機或趴桌子睡覺的同學、週末依舊是和好友或某一位男生約會的日子......存在穿越“重回校園”的我,沒有夾帶任何關於未來的信息和記憶。所以,我仍是18歲時候的我,沒有“有過未來”的經歷。那麼,我也只不過是把活過的日子再活一遍。另一方面,有人會說,你既然能夠穿越,那可以帶着“未來經歷”穿越。那假如是這樣,你會接受自己自己從一個本該認真學習、享受戀愛、甚至有些隨心所欲去發現自己喜好的、成長中的人,在突然間,變成一個要“爲未來奮鬥”的人嗎?儘管有人願意:最終扭轉了現實,考上研、讀上博,卻失去本該試錯的階段、錯過關於美好大學生活的經歷、一羣陪你哭陪你笑的死黨、也會錯過畢業後的這兩年......其間,你會想到又會經歷多少有趣有意義的事兒、出現多少有愛、有智慧的人兒嗎?

認真思考和梳理後,誰都不會願意用已經擁有、已屬於自己的東西,去換取那些已逝去的時光。惟願,我們都能將自己的人生之路“一次性”走好”!

迴歸正題—大學。它是畢業後的我們談及最多的,其中最熱點話題就是:大學,應該怎樣去度過纔算有意義?對於“有意義”,每個人的定義、標準都不一樣。就我而言,所謂的“有意義”是一切都能按自己預想的發生、實現。所以,我們所謂的“意義”纔是比較關鍵的問題。

如果對曾經剛入學的自己做出解答,那麼,在大學有三件事情很重要:一要順其自然,享受與收穫本該收穫的東西,“有意義”本就是點點滴滴的經歷;二要找事兒做,將躺在牀上追劇、打遊戲的時間用於做其他的事情;三要多聽課多思考。你沒聽錯,就是多聽課和多思考!

首先,我們大學對於我們來說,本就是一個陌生的環境;身邊人,誇張點說大學生都是剛剛脫繮的“野馬”,至少我會承認。上大學,對於我們來說,就是初來乍到,無法做到“盡如人意”,那倒不如“順其自然”。由此,做一些在大學會做的事兒:參加社團、競選班幹部、假期旅行、偶爾逃逃課等,也都是可以的......其次,找事情做。其目的就是爲了擺脫自己去做一些看似平常卻消極的事情。由此也推薦一個好去處——圖書館。你可以看任何類型的書,泡圖書館的時間長了,你慢慢就會發覺自己的時間很珍貴。做其他事情的次數多了,意外收穫也會很多,一本喜歡的書、一個相似的人、或者遇到自己想要的生活、想要的自己。

最後,關於多聽課、多思考。大學老師,他們不會強迫你學習,不是因爲他們不負責任,而是他們知道:大學,需要自己去體會、經歷和試錯,最後,才能選擇自己真正想要的東西。至今,偶爾我的眼前還會浮現出幾位大學老師的身影。關於他們,我學到的不是多少的知識,而是老師們身上所特有的氣質。記憶中,我的大學美育老師是一位溫文爾雅,談吐讓人感覺十分舒服的人。對每一個人,他抱以相同的態度,從內而外的尊重每一個學生,儘管睡覺、走神。時間久了,對他的印象就鐫刻在腦海裏。畢業之後,一些當我不能做到“公平”對待每個人或事時,這位老師的形象就會出現。還有一位老師,她是我的大學數學老師,她的課堂生動、講課時字字鏗鏘有力。同時,她會向我們分享她以往經歷和故事,又會告訴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人生,但一定不能坐以待斃!她讓我看到我們應該對工作和人生應有的熱愛和堅持。這樣的人還有很多,我們的初高中老師、身邊的朋友、親人、工作中的同事、又或一個陌生人的偶爾來到。在大學,一定要相信:那些“站得高”的人,一定有值得我們去學習的地方。進而,我們就會隨着時間、經歷而逐漸形成的自己的價值觀、人生觀。

最後,做一個小總結:大學時,不要給自己太大關於工作、社會的壓力。但要學會讓自己“向好”,並且以各種形式的“學”去豐富自己。願我們在每一個階段,都有自己想要努力的方向,偶爾也會看看以往不太成熟的自己、但也依舊充滿感恩。期待每一個仍在大學的你,絢爛綻放。以此,紀念你我畢業後的每個兩年。

歡迎大家留言,分享你的大學,分享你關於大學的思考。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