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在體內的起效方式探討

從源頭講起,祖宗吃藥,沒有注射,沒有如今的很多劑型,以最常見的湯劑爲例,藥中藥在水中,高溫或低溫下溶出,各種成分混勻水中,去除殘渣,喝下湯汁,幾副之後,藥到病除。
且來分析一把,中藥大多炮製後入藥,因此,炮製藥物纔是藥物起效的方劑單元,暫不考慮炮製對藥物的影響,先往下走,回頭再來看上游,蓋帽子。按目前主流的說法,衆多炮製藥物有效部位,或者有效成分纔是起效的關鍵,我們還是應該從藥物有效作爲研究的起點,回頭解釋爲什麼有效,只講有效就夠了,這樣對於臨牀意義是最上一層的
混合湯藥,進入口腔,食道,胃,大腸,小腸,各種體內體液,生物酶作用,湯藥中的物質發生變化,有一部分被在口腔,食道,胃,大腸,小腸發生分解產生新的物質,進入血液或繼續進行下一步排泄,另外一部分沒變化的可能吸收進入血液,亦或是排泄出去。現在分兩類,一類是血液中的物質已經發生變化或暫時沒變化,一類還留在消化道內已經變化或沒變化,
首先講血液中的,暫且稱所有的爲物質,其中部分物質直接隨着血液到達靶點起效,另外一部分可能在血液中發生變化,或是結合或是分解,暫不得知,隨後隨血液進行分佈,起效。這些物質可能是直接存在與中藥當中的,也可能是發生變形的;
然後再講,在消化道內的這些物質,隨着消化道進一步推動,目前,最主流,火熱的科研熱點是它們影響了腸道菌羣的類別,然後這些菌羣對機體產生一些調控,達到治療目的? 這些物質可能是原型,也可能是分解,結合的產物。
最後要總結一下,提煉研究的方法;
1 煎藥拿到穩定的藥汁
2 檢測血,或尿液中的成分,無非兩類,一類是和藥汁相同的物質,另外一類不同;
3檢測消化道和糞便中的物質,同上兩類
4數據分析,找到具有潛在作用條件和意義物質?這一步存在進一步討論的必要
5體外重複
6課題設計
7開研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