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緣·情緣| 《查令十字街84號》

If you happen to pass by 84 Charing Cross Road, kiss it for me? I owe it so much……

提到倫敦,我們會想到大本鐘、白金漢宮、霧都孤兒,還有那條偵探迷的聖地——貝克街221號B。與貝克街221號B齊名的,則是一個愛書者的聖地——查令十字街84號。那裏現在是一個酒吧,在門口掛着一個銅牌:“查令十字街84號,馬克斯與科恩書店的舊址,因爲海蓮·漢芙的書而聞名天下。”這本只有200來頁的薄書,憑藉着它獨特的魅力,讓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書店成爲萬千書迷想要朝拜的聖地。

馬克斯與科恩書店,正如其名,這是一個由兩個人合營的書店,不過即便是合營,書店的規模依舊小的可憐。馬克思與科恩書店與海蓮·漢芙的結緣始於一封跨洋信件。在紐約市找不到自己想要的書的窮作家海蓮,在報紙上看到了這家“專營絕版書”的英國書店,便嘗試着向其寄去了自己的購書清單,從此開啓了一段長達二十年的書信往來。第一封信開始於1949年10月,那時候的英國剛剛經歷了二戰的慘痛洗禮,民衆的生活水平極低,一應生活物資都限量供給。遠在美國的海蓮與對岸英國的普通書店員工弗蘭克互相交流對英國文學的見解,引爲知己,並且經常在節假日給書店郵寄一些鮮蛋,臘肉等生活用品。海蓮小姐的活潑率性,慷慨體貼使她收穫了一大批來自大洋彼岸的深厚感情,擁有了一間“她的書店“。然而,與弗蘭克親密交流20年,對倫敦心心想念20年,對”她的書店“魂牽夢繞20年的海蓮·漢芙,到弗蘭克死之前都買不起一張前往倫敦的機票。

現在的我們有短信,微信。郵件,書信已經成爲一種落伍的代名詞,我們中的很多人並沒有真正地寄出過一封信。我們也很難想象發出消息後需要等待幾個星期甚至幾個月才能收到回覆是怎樣的體驗。但或許因爲就是這種等待,所以這份感情的價值才非比尋常;因爲不知道下一次什麼時候會再聯繫,所以會對手裏的這封信再三斟酌;因爲來之不易,所以纔會加倍珍惜。

海蓮是不幸的,她一生貧困潦倒,買書就幾乎花去了她全部的收入。她對心頭那間“自己的書店“的印象只能靠朋友的描述和自己的想象。但是她又是幸運的,20年的書信交流讓她收穫了一位知己,在他面前,她可以肆意發揮,暢所欲言,而不用擔心對方無法理解。而且正如她所說”你們送給我的禮物,卻能與我朝夕相處,至死方休;我甚至還能將它遺愛人間而含笑而終。“她是真正的精神上的巨人,相比於她,我們何其可笑,何其不幸。

但是,書店還在那兒,你們若恰好路經查令十字街84號,請代我獻上一吻,我虧欠她良多……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