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機變量和的期望值④|邊喫“番茄”邊工作,教你少加班的祕密

01前情提要

我們說到,不管是時間管理(嚴格講應該是自我管理),還是其他任何方面,歸根到底就是四個字——效率、效果。

其實是高一數學課裏說的“隨機變量和的期望值最大的問題”。

就是假設ξ1是效率, ξ2是效果,那麼用哪幾種做法,讓E( ξ1+ ξ2)=E ξ1+E ξ2得到最大數值的問題。

也就是制度經濟學裏說的“博弈”。

也就是政治經濟學裏說的“又快又好”和後來的“又好又快”

今天來分享下行動管理裏的另一個方法,怎麼提高效率,又保證效果。

02什麼是番茄工作法

番茄工作法,是自我管理體系裏最爲簡單易行的方法,由意大利人弗朗西斯科·西里洛發明,並在數年間在全球普及。方法很簡單:將時間拆分成25-5分鐘。

25分鐘就是一個番茄時間,在這25分鐘裏,你不能被打斷,如果你突然想打個電話、逛下淘寶或者發條微信等,都可以記錄到番茄記錄表的“計劃外事項”清單中,記錄完畢,馬上回到專注的工作中來。

如果你要喝水或上廁所,請在之前或之後執行。

當25分鐘結束,鬧鐘響起,一個番茄時間結束,立即停下工作,並開始5分鐘的休息,在休息期間,就是完全的休息,不要想與剛纔工作相關的任何內容。

5分鐘休息時間結束,便開始下一輪的番茄時間。

當完成四個番茄時間之後,來一輪大的休息,長度爲15分鐘。

當然,你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縮短爲15分鐘或者延長爲40分鐘,但根據實驗數據,25分鐘還真是比較好的注意力集中時長,並且,25和5剛好是半小時,也方便計算。

03專注力及對時間的感知能力

有一些人會覺得番茄工作法沒有那麼好用,用番茄時間來保持專注感覺好累,而且時間被拆成25+5這種一段一段的時間感覺麻煩,而且每天就這麼記錄和統計番茄時間也看不出實際意義在哪,最終也就放棄了這種方法。

對於這些使用者而言,他們可能忽略了番茄工作法最最重要的核心作用——提高對時間的感知能力。

你知道你看完一本500頁左右的書需要多長時間嗎?

你知道你籌備產品發佈會需要多久嗎?

你知道你年度總結需要一天可以完成嗎?

你知道你今天這課程你聽了多久嗎?

對於一個時間感知能力不強的人來說以上問題是說不出準確答案的。

這樣當我們接到工作任務時就特別容易陷入焦慮的情緒裏,可能會把這個任務想得很難需要花費很多時間,從而引發懶癌或者拖延症,一拖再拖。

但如果你是用番茄工作法實踐者,你會很清楚完成一些工作你所需要的確切時間,也就是你的時間感知能力有了提升,再接到工作任務後你會做到心中有數,有個較爲準確的時間預估可以花費幾個番茄鍾來完成。

提高專注力不僅是番茄工作法的唯一作用,更爲重要的作用是利用番茄鍾來提高對時間的感知能力。 

04喫番茄的注意點

1斷網拒聊,減少干擾

在我們的生活中有很多幹擾源,一條信息就可以讓你注意力轉移,拿起手機看信息,很難保持專注的的狀態。

所以要簡化周圍所有的干擾源,把所有可能會打斷我們專注狀態的東西全部切斷。

我在喫番茄前,都會把手機網絡關閉,免得信息的提醒聲干擾了自己的思路,因爲人的好奇心,即使信息與你無關,我們總會有點開去看的慾望。

所以,索性關閉這個慾望的口子,等5分鐘休息的時候再釋放。

2張弛有度,不要喫太多

人的專注力和精力是有限的,不要太高估自己的自控力,我們不可能一天24小時都一直保持亢奮和高效率的狀態,哪怕是工作裏的8小時,也很難做到。

這就需要我們要找到屬於自己的黃金時間——即一段自己狀態良好容易保持高效的時間段。比如上午9點-11點,下午3點-5點作爲自己的黃金時間。

把重要的事安排在這區間,並且在這段黃金時間裏使用番茄工作法。其他的時間可以相對隨意。

這樣有張有弛,不容易產生疲倦和畏難情緒,讓自己的時間有點彈性。

3因人而異,不要拘泥時長

不要一味迷信權威,每個人是不一樣的個體,所以每個人對時間的安排也會有自己的偏好。

比如我們不用拘泥於一個番茄鍾一定是25分鐘,你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調整成20分鐘或者40分鐘,休息也可以靈活安排。

每個人的黃金時間段也是不同的,有些夜貓子習慣在夜深人靜時做重要的事情,而有些早起星人則習慣早起做重要的事情。

這些都可以因人而異,靈活調整。

4不是所有的場景都適合喫

不要以爲番茄工作法適合所有人,如果你在開會,過了25分鐘後,你會站起身說:“不好意思,我的番茄鍾到了,我要休息一下”嗎?

如果你和客戶談生意,你會說:“不好意思,我的番茄鍾到了,要不我們待會再談?”嗎?

所以,根據自己的場景,來靈活性應用工具,不要一味照抄。

到時候,效果不佳,反而埋怨是方法的問題。

殊不知,是自己不會靈活應用。

5好好利用能回神的5分鐘

休息的5分鐘的時間其實可以做很多事情,通常,我都先喝杯水、上個廁所,再遙望下遠方,然後做下拉伸,一組深蹲和2分鐘平板支撐。

既能有效休息,放鬆大腦,還能上班期間累積運動半小時到一小時,健康和效率都能兼顧,何樂而不爲呢。

6該斷則斷,該繼則續

有些課程裏會說,遇到干擾而中斷的番茄鍾,就算作廢;或者一個番茄鍾裏必須只做一件事情。

我認爲,只要是處在專注工作狀態,不管你是處理原有事項,還是轉手做臨時事務,亦或者一個番茄鍾裏插入多個進程,都是有效的番茄鍾,不必在意那麼多的條條框框。

有些人會問,突然來了個臨時事務,我要不要中斷現有的番茄鍾呢?

或者是,番茄鍾到點了,但是感覺上來了,怕靈感流失,能不能繼續執行?

我的答案是:該斷則斷,該繼則續。

如果臨時事務需要馬上處理,那就中斷現有的事務,轉手臨時事務,但可以理解爲番茄鍾在繼續;如果換了個類似和客戶談生意的場景,那就算中斷;

如果感覺上來了,你可以梳理下思路再休息,這樣免得5分鐘後思路中斷,也可以直接繼續下一個番茄鍾。

這也是我不喜歡用那些必須輸入事項名稱的番茄工具的原因,過於拘泥於本本主義,缺少自由度。

7大道至簡,不要嫌棄

番茄工作法是簡單到不能再簡單的方法,不要以爲GTD很複雜就覺得很高端,不要以爲番茄工作法很簡單就嗤之以鼻,大道至簡,關鍵在於你能不能化爲己用。


05常用的幾款工具

市場上比較常見的番茄鐘有forest、潮汐、番茄todo等,我用的是5S實物番茄鍾

因爲這樣我就不需要開手機,更加減少了被打擾的概率。


我們知道了“土豆”,知道了在裏面挑出“青蛙”,也知道了喫“土豆”喫“青蛙”時,需要搭配的“番茄”。

而對於那些你不想喫或者可以不喫的“土豆”,你該怎麼做呢?

明天“猴子”登場。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