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機變量和的期望值②|教你“土豆清單”記瑣事,大腦輕鬆無負擔

01前情提要

昨天,我們講到,不管是時間管理(嚴格講應該是自我管理),還是其他任何方面,歸根到底就是四個字——效率、效果。

簡單說就是用最短的時間取得最大的效果,但不是說一味的加快流水線,就降低了產品滿意度;也不是說爲了確保滿意度,必須每道關口都百分百要求。

其實是高一數學課裏說的“隨機變量和的期望值最大的問題”。

就是假設ξ1是效率, ξ2是效果,那麼用哪幾種做法,讓E( ξ1+ ξ2)=E ξ1+E ξ2得到最大數值的問題。

也就是制度經濟學裏說的“博弈”。

也就是政治經濟學裏說的“又快又好”和後來的“又好又快”

今天來分享下行動管理裏的另一個方法,怎麼提高效率,又保證效果。

02什麼是土豆list?

“待辦事項”,相信大家都聽過,就是下一步你要做的事情,也叫“to do list”,所以也便有了“土豆list”。

“土豆”是自我管理方法論“五大生物”之一。

羅列土豆的目的是爲了清空大腦,可是你知道背後的邏輯嗎?

03爲什麼要羅列,清空大腦?

回答這個問題,你要知道你的大腦是幹嘛的。

我們把大腦比喻成電腦,那麼大腦是CPU還是硬盤還是兼而有之呢?

也許你會說,不是說大腦的潛力是無限的麼?當然是既是CPU又是硬盤。

可是,你真的有必要去深挖你的潛力去增加你的記憶容量嗎?

大腦是負責思考的,那些需要記憶的東西,我們完全可以靠工具去輔助,而不是靠傳統的記憶。

所以,不要高估自己的記憶,通常的情況下,腦子裏冒出來的東西,如果你不去記錄,你真的會很容易忘記。

要不然怎麼會說“好記性不如爛筆頭”呢?

羅列那些需要處理的土豆,把大腦清空,讓大腦不要有記憶的負擔,讓大腦單純的去思考如何讓自己變得更好,前方的道路應該怎麼走。

04羅列的注意點

相信很多人都有列過to do list,唯一的區別就是:列了照做或者列了不做?還是列了做不完?當然,這可能是“做”本身執行力和方法的問題,也可能是“列”這個源頭是否正確的問題。

我們先討論下“列土豆”的方法,“做”所涉及到的“青蛙”、“番茄”和“猴子”放在之後分享。

如果缺乏規劃,待辦清單列得不合理,在執行時可能反而變成累贅,不僅讓自己變得疲勞,也不知道待辦事項的重點在那裏。

不知道你有沒這樣的情況,羅列了一大堆的事情,處理了一項又一項,頂着壓力一個個完成後,看到還有一大堆的任務列表感覺壓力越來越大,很想改天再幹或者乾脆不幹了。突然又來了一個重要緊急任務,你的節奏又直接被打亂。

制定待辦清單不應該只是記錄成堆的工作,而是要考慮任務的重要性。

你要知道,不是所有的事情都是需要做的,不是所有的事情都是並列等級的。

你要根據“四個象限”或者說“4D工作法”直接清除掉不需要做的事情,篩選出你要做的事情,並且進行排序。

同時,事情不能安排太滿,要留有空間給一些臨時突發的緊急事件,保持一定的靈活性。

如果安排太緊,一來精神緊張,二來容易被臨時緊急重要事件打亂節奏。

我會每天羅列第二天要處理的事情和想做的事情,然後將這些任務按照重要、緊急程度進行排序。

第二天就根據排序順序,用另外兩種生物——“青蛙”和“番茄”來一一攻克。

一天下來,你會發現效率非常高。

如果沒有此任務清單的指引,要麼在瞎忙,或者很閒,不知道要做什麼。

其實,列土豆list目的,就是卸載大腦負擔,突出重點,減少心理壓力,又防止遺忘。

如果工作任務太多,又不去區分重要性,不僅沒有起到卸載記憶負擔的作用,反而會給自己造成額外的心理壓力。

05常用的幾款工具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好的工具,會讓你事半功倍。

市場上比較常見的有OmniFocus、奇妙清單、滴答清單、日事清、doit,當然你也可以用手機自帶的備忘錄和傳統的紙筆。

不管你目前是用什麼記錄待辦事項,哪怕是紙和筆,只要能快速拿出來,3秒可記錄,你都可以繼續使用。但是切記記錄待辦事項的工具不要太多,超過2個都應該去除。

我個人用的是滴答清單和桌前紙。

給大家看下我這一天的事情,很多事情是個循環,比如說早晨起來的學習、9點開始的青蛙、晚上的運動鍛鍊和睡前給娃撫觸。

我會把所有事項對應進相應的板塊,方便事項的分類和查找,所涉及到的“分類管理體系”會在之後分享。

這是一款非常強大但同時又很容易上手的軟件。

而我的辦公桌前,每天會放一張A4紙,分爲工作內容、本職待響應、監督待處理和靈光一現板塊。

每天下班前,我會把第二天要做的事情在“工作內容”板塊裏羅列,並標註123的順序;

有些不是很急的,會放在“本職待響應”;

“監督待處理”負責收集流轉到他人手上但需要我跟進的事項;

“靈光一現”負責收集內因打擾事件,在前期的《如何面對被打擾》課程裏有涉及。

具體的使用方法會在之後的《打造高效辦公環境》文章裏說到。

剛纔我們討論了“列土豆”的問題和方法,而如何推動“做”的執行力和專注力呢?

那就需要了解另外兩種生物——“青蛙”和“番茄”。

 明天再說。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