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機變量和的期望值③|教你“三隻青蛙”幹要事,喫完立馬變輕鬆

01前情提要

我們說到,不管是時間管理(嚴格講應該是自我管理),還是其他任何方面,歸根到底就是四個字——效率、效果。

其實是高一數學課裏說的“隨機變量和的期望值最大的問題”。

就是假設ξ1是效率, ξ2是效果,那麼用哪幾種做法,讓E( ξ1+ ξ2)=E ξ1+E ξ2得到最大數值的問題。

也就是制度經濟學裏說的“博弈”。

也就是政治經濟學裏說的“又快又好”和後來的“又好又快”

今天來分享下行動管理裏的另一個方法,怎麼提高效率,又保證效果。

02什麼是“青蛙”

馬克•吐溫曾有一句名言“如果你每天早晨第一件事就是喫掉一隻活青蛙,那麼你會欣喜地發現,今天沒有什麼比這更糟糕的事情了!”

博恩·崔西在《喫掉那隻青蛙》裏,將這句話提升成了自我管理的一種方法論。

青蛙在這裏意味着要事、難事,需要我們發揮100%的專注和精力去完成的事情,是對我們惰性和意志的一種考驗。

03關於青蛙的三句諺語

關於青蛙,有三句諺語:

1“如果你每天早晨第一件事就是喫掉一隻活青蛙,那麼你會欣喜地發現,今天沒有什麼比這更糟糕的事情了”,意思是要先解決最具挑戰性的任務;

2“如果你必須喫掉兩隻青蛙,那就先喫掉那隻長得醜的”,意思是要事第一,先搞定那個更有難度的。

3“如果你必須喫掉一隻活青蛙,就算你一直坐在那裏盯着它也無濟於事”,意思是不要空想,做,馬上去做。

我們判斷事務是否屬於青蛙,要按照重要程度排序,而不是按照時間是否緊急的順序。

重要事項往往難度更高、需要你投入更多。

面對困難,如果你總是忙於不重要且容易做的小事,拖延最重要的事,明明知道躲不過去卻不願去做,心情難免會有負擔和牽掛,即使做其他事情,效率也不會很高。

大家都聽說過二八法則,你做那麼多工作,真正出亮點的無非也就是那幾項。

事情是永遠做不完的,我們不是要把事情做完,而是把重要的事情做好。

這三個喫青蛙的諺語,是要告訴我們,要學會甄別、簡化和減少事務,選擇性淘汰那些不重要的事,以釘釘子的精神專注於那些重要的事,在重要有難度事項上,集中火力,避免多線作戰、撿了芝麻卻丟了西瓜。


04青蛙的應用舉例

比如說有這些事項:

1負責下週的新聞發佈會;

2出席明天的培訓會;

3車改數據報送;

4金點子城市發展意見徵集;

5參加上午的演講比賽;

6領導調研拍照;

7廣告展板效果圖確認;

8編輯一期演講公衆號;

9文明城市檢查結果反饋;

根據上堂課說到的“土豆list”,你羅列了近期的待辦事項,根據“4D工作法”,有些可以委託,有些可以明日待辦,有些是今天的“青蛙”。

例子裏的“青蛙”有哪些?

比如說,“參加上午的演講比賽”是不是今天要首先喫掉的青蛙?而活動開展後的效果,“編輯演講公衆號”是不是下午需要跟進的事情,因爲單位的公衆號具有時效性。同時,新聞發佈會下週就要開始,作爲負責人,在演講結束後,是不是可以開始着手與此相關的人員聯繫、會場準備、媒體溝通等。

那麼,剛纔說到的“參加上午的演講比賽”“編輯一期演講公衆號”和“負責下週的新聞發佈會”是不是今天就需要喫掉的“三隻青蛙”,而其他事項,都是缺少難度的普通事項。


05青蛙太醜怎麼辦

如果這隻青蛙體積太大,長得太醜,比如說剛纔的“負責下週的新聞發佈會”,那就可以參照之前的“目標管理體系”,進行拆解,分解成可以落實的小青蛙,然後再一個個喫掉。

但有時候你可能狀態不對,好比運動需要熱身,有些時候工作也需要熱身的輔助。

如果你發現一開始就挑戰困難的工作讓你產生牴觸情緒的話,不妨先從完成1-2件簡單的小事開始,暖暖身,不要過於機械化,等進入狀態後再投入到“三隻青蛙” 的挑戰當中。

這背後的“脈動”原則會在之後的文章裏講到。

同時,所謂的“三隻青蛙”,不只是針對每天的工作,你的年度目標也可以參照執行,羅列出你的重點年度目標,重點突破。所以,你一天、一週、一個月、一年、一生中最重要的三件事,都你必須喫掉的“三隻青蛙”。


喫青蛙時,一定要確保注意力的專注度。

剛纔說了喫掉“土豆list”裏的“三隻青蛙”,那麼如何專注度呢,來試試明天出爐的“番茄工作法”吧。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