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機變量和的期望值⑥|“插隊”“脈動”“跳題”三兄弟助你一臂之力

01前情提要

不管是時間管理(嚴格講應該是自我管理),還是其他任何方面,歸根到底就是四個字——效率、效果。

其實是高一數學課裏說的“隨機變量和的期望值最大的問題”。

就是假設ξ1是效率, ξ2是效果,那麼用哪幾種做法,讓E( ξ1+ ξ2)=E ξ1+E ξ2得到最大數值的問題。

今天來分享下行動管理裏的最後三個方法,怎麼提高效率,又保證效果。

02“插隊”原則(2分鐘原則)

先舉個例子。

比如說你正在寫材料,合作伙伴發了一份郵件,說:“幫我轉發給你們領導,謝謝。”

這是一個外部打擾事項,按照之前《如何面對被打擾》和《土豆清單》步驟,你需要:

1在你的待辦清單裏寫下這件事項;

2繼續執行手頭事務;

3手頭事務完畢或者番茄鍾完畢,去執行轉發郵件事項;

但如此一來,你的事項都是串聯關係而不是並聯關係。

所謂的串聯關係是完全按順序執行,佔用的時間是直接累加的;

而並聯關係是插隊執行,佔用的時間是可以重合的。

如果你直接將“轉發郵件”事項插隊執行,那麼領導閱讀郵件就可以在你繼續執行手頭事務的同時,就可以進行,而不需等到你執行完畢纔開始。

時間是重複利用的。如果是重要緊急郵件更需要如此。

這種可以在2分鐘之內可以執行的事情,可以馬上去做,插隊執行。

我們把它叫做“2分鐘”原則,也叫“插隊”原則。

打掃辦公室衛生、整理桌面、打個電話等都可以如此操作。

爲什麼呢?

雖然這些事項沒有難度,而且不一定緊急,甚至沒有deadline,但如果不馬上執行,這些就會在你的待辦清單裏累積,暗地裏增加你的心理負擔,太多的話還會增加你的拖延症。

 

如何應用呢?

1評估時間,2分鐘之內能完成,插隊執行;

2如果超出,根據情況做判斷,可繼續執行;

比如說:

參加某社羣活動,加了好幾個人,一開始你知道哪個微信對應哪個人,他們的特點和特長和基本資料在交流的過程中你都記得,你完全可以2分鐘內把所有事項備註好,如果過幾天再執行,相信我,你要花很久的時間去回憶。

背後的“分類管理”會在之後的文章裏分享。

再比如說:

插隊打了個電話,但超過了2分鐘,要不要繼續呢?

如果插隊和領導簡要彙報進度,但超過了2分鐘,要不要繼續呢?

答案是顯而易見的,凡事都有靈活性,好比《三隻青蛙》課程裏說到的“熱身”,《番茄工作法》裏說到的“該斷則斷,該續則續”,都需要靈活性,不要太刻板應用;有些事情,需要“插隊”。

03“脈動”原則(30秒原則)

“脈動”的廣告很有意思,當你狀態不對的時候,“喝瓶脈動,馬上回來!”

那麼,如果你在執行事項的時候,沒有狀態,沒有感覺,怎麼辦呢?一定要先喫掉“三隻青蛙”嗎?

你可以想想,你在參加百米衝刺比賽之前,是直接蹲下“預備~跑!”,還是先做個熱身,尋找下狀態呢?

所以當你缺少狀態的時候,可以先喝瓶“脈動”,哦不不不,是可以先從1-2件簡單的小事開始,或者逼自己直接執行該事項;大概30秒後你就可以暖身完畢,找到狀態,所以叫做“30秒”原則,也叫“脈動”原則。

比如說我在寫本文稿的時候,一開始真心不想寫,但逼自己打開word,在打字30秒後,狀態開始了,然後就一發不可收拾。


04“跳題”原則(SWEET原則

比如說:

你要搭乘晚上21點的飛機出差,需要保留1小時候機時間——20點到達飛機場;

路上需要轉趟地鐵,總共需要1小時才能達到郊區的飛機場——19點出門;

出門前喫晚飯洗碗共30分鐘——18:30開始喫飯;

燒飯30分鐘——18點開始燒飯。

這是邊界時間,如果你超過18點還在做別的事情,或者還沒下班,那麼,你很有可能趕不上飛機——除非你跳過在家喫飯的環節。

而行李、文件資料以及“伸手要錢”(身份證、手機、鑰匙、錢包)等細節都是事先需要準備的,你可以放在門口,這樣一出門就會帶上,不容易忘記。

再比如說:

你參加公務員考試,每個題型都有建議時間,如果超過這個時間,你很有可能做不完後面的題目,有些考生會有糾結情節,某道題做不出來就很想把它幹掉,死磕那道題,最後鈴聲響了,發現後面有一大堆題目來不及做,就是因爲在該題目上浪費了太多時間,而不懂得“跳題”,去執行下一個環節。

所以,我們要爲某個任務預留出時間,當時間一到,必須停止手頭事項,去執行下一個事項,以免影響下一個事項的進程,甚至影響之後每一個事項的進程。

我們稱之爲「暫停其他活動的時間」,英文叫“Stop Working on Everything Else Time”,所以這個原則叫做SWEET原則,也叫“跳題”原則。


本次行動管理體系,我們講了五種生物,和他們的小夥伴,你都會了嗎?

下一期,分享“知識管理專輯”。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