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染坊:普通人可以从陈寿亭身上取到哪些做生意的真经?

最近看了一部电视剧《大染坊》。

主要讲述陈寿亭幼年贫困,讨饭为生,被通和染坊的老板收养,长大后娶了老板的独生女,并且带着一身不凡的染布技艺在山东,上海,天津,南京等商界叱咤风云的故事。

作为一个商人,陈寿亭是成功的,不仅仅是作为商人成功,从很多维度上讲,他都算是做人非常成功的典范。

陈寿亭被染坊的周掌柜收养后,周掌柜的女儿采芹对他很好,好到什么程度,一只白煮蛋,自己舍不得,偷偷地拿过来给他吃,陈寿亭长大之后娶了她,之后对其他女人没有动过心思,古往今来,这种男人很少,男人拥有了功名利禄之后,大多会对女人产生比之前更少的尊重,陈寿亭在报恩的基础上,没有减少这种尊重,非常难得。

剧中还有一个女人,说不上是陈寿亭的红颜知己,沈远宜,落难时被陈寿亭所救下,后来又无意中救了陈寿亭,俩人以兄妹相称,陈寿亭知道她心里有自己的梦中情人,而他自己也是使君有妇,所以两人一直是没有血缘关系的亲人,得体的分寸感,遇难时相助,得意时添薪,陈寿亭的贵人恰恰是他自己。

陈寿亭从小无父无母,乞讨为生,如果没有锁子叔的照拂,恐怕难以顺利长大成人,所以他一直感念这份恩情,在自己功成名就之后,锁子叔业已年老之时,妥善的安排锁子叔和他老婆的晚年生活,做到衣食无忧。

并且他对和自己从小一起长大的柱子也算仁至义尽,柱子也是染坊的一名学徒,天资有限,没有成大器,赖陈寿亭的庇佑,一直在染坊干着,后来陈寿亭去往济南,柱子扛起来周掌柜的染坊,俩人识于微时,却一直亲如兄弟。

对于对手,包括但不限于日本商人腾井,孙明祖,大洋马,林祥荣等,他从来都是把自己的招数摆在台面上,等着对方自投罗网,如果对方没有小人之心,其实是很难上当的,可惜,结果往往是这些人偷鸡不成蚀把米,陈寿亭后来为了民族大义把自己的染料配方告知了对手,这份气度也是少有的。

说到这里,不难理解,陈寿亭为什么会成功,做人做到这份儿上,他不成功谁成功?

纵观全剧,陈寿亭除了不识字,几乎就没有任何人格上的缺点,不是说他不立体,而是过于理想化了。看了这样一个完人,生活中多的是看不顺眼的男人,那份落差,不是多买几个包就可以消解的意难平。

当然这毕竟是一部商业剧,很多地方是值得现在做生意的人借鉴与推敲的。

首先,孙明祖看到陈寿亭厂里染的布质量比自己的好,让大洋马出马搞定陈寿亭的合伙人卢家驹,陈寿亭让卢家驹将计就计,大洋马赔了夫人又折兵,不仅让卢家驹占了便宜,拿到的还是一个假配方,导致孙明祖的工厂损失巨大,当然陈寿亭后面又因为别的原因把配方主动给了孙明祖,这对欢喜冤家相爱相杀了一辈子,孙明祖遇到陈寿亭也算是他的福气,不然就凭着这假配方一出,稍微玩大点,他就可以一辈子翻不了身。

现在很多企业做产品,其实核心就是质量和技术的博弈,如果掌握了好的技术,在竞争中就可以占据有利的地位,所以任何时候,不要想着用不光明的手段去窃取别人的劳动成果,应该多想想怎么在自己的产品上多动脑筋,研发才是最根本的出路。

其次,价格战。陈寿亭遇到广东的布商林祥荣,林祥荣父亲的好友形容这个二世祖是“青葱骏骑,偶有瑕疵”。其实,他不光不学无术,还目中无人。陈寿亭来找他合作,他直接给对方吃了闭门羹。陈寿亭使计用低价买了他的8千件布,他就在报纸上登报诋毁陈寿亭拿到的布都是只能做尿布的低档货,于是陈寿亭将计就计,借由他宣传的只能做尿布的低档货,用极低的价格将他的布卖出,这样使得林祥荣工厂的布在市场上形成了一种共识,就是他们家的布上不了台面,全部都是只能用作尿布的低档布,到最后,还是林老爷子请了陈寿亭的结义大哥苗瀚东出马,请陈寿亭帮忙解了这个局。

在一开始生产的时候,生产商已经知道自己的产品质量是哪一个品级的,对于产品的价格也早已有了预估,如果人为的干涉,硬要以低价来打击对手,除非是你财大家大,战略性亏损可以支持持久战,干掉目标市场上的所有对手,否则,还是谨慎为之。

第三,饥饿营销。小米的运营不知道是否是从这部剧得来的灵感。陈寿亭的布做出了口碑之后,市面上供不应求,于是他就下令,每天只供应限量的布匹,如果没有买到就要等到第二天再来抢。这样宏巨染厂的布一直畅销,价格也一直保持着盈利,同时还让街坊们以抢到了他们厂的布为荣,毕竟,这不是谁都可以买到的啊。

这一点和第二点其实可以算是相通的,把自己的产品做到令人期待,而不是烂大街的地摊货,品牌效应需要沉淀,但是短时间内的一点运营策略可以促进销售的同时还不影响利润,何乐而不为?

现在已经是一个网络四通八达的年代,随便上网就可以搜索到无数条言之凿凿的生意经,但是,大量的实践是制胜的法宝。想要赢,不难,想要一直赢,很难,我们总要从前人的智慧中不断咀嚼,悟出对自己人生有用的真理。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