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相信真有輪迴嗎?

佛教中的輪迴究竟是什麼?

(網文)


輪迴又稱流轉、輪轉、生死輪迴,意思是衆生生死死,在死亡後,靈魂又輪迴重新投胎成爲另一個人,像車輪一樣轉動不停,循環不已。

印度教、佛教、婆羅門教其認爲一切有生命的東西,如不尋求“解脫”,即永遠在“六道” (天、人、阿修羅、畜生、餓鬼、地獄) 中生死相續,無有止息地循環。

輪迴這一概念存在於佛教、道教、印度教、婆羅門教中。其他宗教(日本的神道教,歐美的基督教等)是沒有的。

輪迴不是指一個地方,而是心的狀態。心裏有貪婪、嗔恨、愚癡、傲慢、懷疑、邪見就是輪迴。

心的不平垢染外現爲山河大地、溝坎荊礫,種種悅意和不悅意的外境。心有侷限導致眼、耳、鼻、舌、身、意的侷限,以及生活際遇的百般痛苦缺憾。

生老病死、苦難、分離、仇恨是輪迴,相聚愛戀及一切會消逝會演變成痛苦的都是輪迴。此心煩惱不歇,輪迴不止。

而其中的連帶關係就是如此蠟燭燃盡後向新蠟燭點燃一樣,只是光火的傳遞,而不是生命的恆常。


兩千多年前,釋迦牟尼佛在菩提樹下悟道,並在隨後的四十九年裏,傳講八萬四千法門引導衆生證悟實相。

《華嚴經》中記載了佛陀這樣一句教言:無一衆生而不具有如來智慧,但以妄想顛倒執着而不證得;若離妄想,一切智、自然智、無礙智則得現前。

輪迴理論源於生命的世代輪轉傳承啓發,而三世因果中業力也是主導輪迴的因,故業力不單是現世的結果,還會生生不息地延伸至來世(《正法念處經》卷七之偈曰:“非異人作惡,異人受苦報;自業自得果,衆生皆如是”)

很多習慣,尤其是心的習慣,讓我們看上去像個傻瓜,一而再、再而三地陷入困窘的境地。

修行便是以溫和的方式改變這些習慣,使自己逐漸走出窘境,這就是出離。所有衆生都有一顆本自具足的菩提心。

從理上說,一切世界的始終、生滅、前後、有無、聚散、起止,念念相續,循環往復,種種取捨,皆是輪迴。

也就是說,實際在自己每時每刻、心意中的輾轉反側其實就是一次輪迴,因爲我們的妄想和混亂、迷惑。

生命是剎那剎那相互推演的,而不是有什麼永恆的靈魂。

不論我們曾經多麼貪婪、殘暴、奸詐、愚昧,都從未令它有絲毫減損。它一直在那裏,從未離開我們,所以修行不爲再去成就什麼、證明什麼,而只是引導我們放鬆下來,慢慢去貼近本心。

輪迴不計歲月,有千百世的輪迴,也有剎那的往生。

剎那的頓悟,便可算是一個輪迴。


念念相續

即是輪迴

一念不起

即斷輪迴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