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加《缺陷管理》培訓課程課後筆記


1.要提高質量的bug:

   ——》多次重現之後,確定爲bug

   ——》用專業的屬於描述bug

  ——》標題簡潔清晰,概括準確(因爲bug不只是在卡法在看,主管和做bug統計時都要關注,所以標題很重要。例如:在XX情景下,發生了OO狀況,注意場景描述與操作步驟描述的區別)


2. 如何判斷bug是不是小bug?

——》從“用戶體驗”上看對用戶的影響,來判斷是否爲小bug。在提交bug時,應在bug描述中寫明“影響”


3.提交bug中的附件

——》1.測試數據(excel,sql語句)

——》2.如果是自己上傳的圖片,要注意文件的命名規範 :   圖序列/含義

——》3.日誌信息:截取關鍵部分


4.bug的嚴重程度和優先級如何判定?

——》嚴重程度是從 “用戶角度”來說的。

——》優先級是從“測試人員角度”來說的。 優先級高的bug可能並不嚴重,但是阻礙了測試人員接下來的測試,則提高優先級,讓開發先fixed掉這些bug


5.bug的深度如何判斷?bug深度有什麼作用?

——》bug深度 是爲了解決某些開發人員代碼質量差的問題。每隔一段時間統計一下“很容易發現” 的bug數量,可以看出一個開發人員在這段時間的代碼質量和工作狀態,便於管理人員協助調整。“很容易發現”的bug多爲功能邏輯上的問題,是一般的開發人員不會犯的菜鳥級問題。而對於建議性bug來說,一般都判定爲“很難發現”,因爲此類bug含有測試人員的主觀因素在。


6.如何通過分析bug瞭解項目質量:

1。根據活動bug趨勢圖  。(活動bug:沒有進入最終狀態之前的bug都是活動bug)

2.每日新增bug趨勢圖

3.開發未關閉的bug個數


7.開發fixed掉一個bug,但是在修改過程中引入了另外的bug,這種情況下是應該重新提bug還是在原來bug上reopen?

 ——》重新提bug, 要保證bug的單一性。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